孩子不听话和太听话都有问题,知道原因就有解决办法

如果孩子不听父母的话,爹妈往往就很愁:这孩子啊,不听人劝。

孩子很听父母的话,爹妈倒是不会愁了。可这也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成长就顺利了。也许孩子会因为缺乏独立思考而陷入学习和生活的困境,也许孩子哪天悄咪咪地做了一个父母都无法料到的爆炸性决定。

比如我认识的妈宝男,从小到中年,对妈妈的话毫无疑问地接受,从不质疑,从不反对,所以,他一直单身……

比如我一个表姐,乖乖女多年,后来找了一个对象,爹妈不同意,她死活要嫁,无论别人怎么论证这人人品不好,她还是义无反顾地结婚了。后来,对象出轨了……


在我看来,孩子不听父母的话,是一种bug。

孩子太听父母的话,也是一种bug,这种bug,看起来人畜无害,但杀伤力极强。

因为,他们身上都缺乏了这种能力——判断能力。

01

判断能力

判断谁的意见是对的,判断谁的意见是有纰漏的。

判断哪种行动是适合自己的。

以及,判断自己是哪种人,想要哪种幸福。

这是影响我们一生最简单又最重要的能力。

而太听话的孩子,太不听话的孩子,非常缺乏这样的能力。

对于他人的观点——

要么全盘接受;

要么全盘推翻。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极为鼓励“孝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老话,估计大家都熟悉的很。

然鹅,作为一个人,哪怕是英明的诸葛亮,他都做过错误的决定,何况普通的父母们。

当然,在农业社会中,孝顺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品德。对长辈来说,孩子孝顺,保证了他们晚年能有所养。对年轻人来说,孝顺保证了他们有一个好名声,获得一份信任值,如此才能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有一个立身之地。

而且,农业时代,人们谋生的主要方式就是耕作,这种生产方式是需要大量的前辈经验的,如果离开长辈的指导,你很难吃到一口饱饭。

所以,传统社会中,并不鼓励下一代独立判断,过于独立,反而是对家族社会、社会传承的一种打击。


但如果在现代社会里,过于听父母的话,大概率你会生活得不太好。

科技发展迅速,信息更迭加快,社会变化日新月异。

我们的父母不懂的方面比我们多很多。他们可能不懂什么是互联网,他们可能不懂什么是二维码,他们可能不懂人工智能。

而我们今天懂的一切,等到孩子们成年的时代,估计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生活在现代,需要时时打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冷不丁可能就落伍了,从而被社会所抛弃。

我们,包括孩子们所生活的世界,不是四平八稳的农耕社会,反而更像是原始社会,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危险,会有什么新的工具被创造出来,我们该怎么面对这个世界,都需要不断去学习,去思考、去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应行动。

孩子不听你的,当你有好的观点想传达的时候,他完全不理会,那老师、同学的好观点,他又怎会接受?

如果让孩子一直听你的,你确定你时刻跟得上这个时代,你确定你能掐指算出未来,你确定你的大脑比电脑运算还快?

如果你不能笃定,那么最好,别想着让孩子“听话”,而是学着“判断”话

02

两件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这两件事:

第一,追问“为什么”。

太多的知识都在教我们“什么是什么”,我们知道的很多,却用处嘛,可能没有厨艺APP好使。

比如“大象是哺乳动物”,为什么大象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要将动物分类,一步一步往前思考,这才能找到根源点,并学会思考的方法。

六六最近在认知动物,她知道大象的象牙被偷盗者拔走后,大象基本是活不了的,作为老母亲,固然很喜欢看孩子知识噌噌地往上涨,但我会继续追问:为什么大象没有了象牙活不下去,我们人类不也经常要拔牙吗,为什么就能活下去?她以为象牙只有那两颗,一查资料,不是,大象还有很多臼齿。一步一步问下去,你就会发现,事情没这么简单。

包括我给她设计的阅读理解题,也一定会让她去追问课文中的为什么。

蜻蜓半空展翅飞……

为什么蜻蜓在半空?

课文并不是你背背就算过了。

古代书籍少,背诵很重要。

可在网络时代,知识很廉价,随便搜搜就可以,有价值的,就是这种思考和再创造能力。

无论是看书,做题,都要养成追问“为什么”的习惯。

包括日常的聊天,当父母发出一个命令后,也应该支持孩子问一问:为什么?

看起来很烦,然而,这才是让孩子具有现代生存能力的根基。

第二,找专业的人进行咨询。

这种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能力,说句很惭愧的话,我是成为母亲后才学会这种能力。孩子学音乐,我去问音乐老师,孩子学画画,我咨询画家的意见。但在我年轻的时候,基本只有两种选择。

父母帮我决定。

or

我自己决定。

父母本身的见识确实推动了我,但更大的程度上,其实也束缚了我的成长。

我自己的决定呢,多少有着年轻人的浪漫无知和冲动冒险。其中摔了多少跤,蹉跎了多少岁月,往事回首,都是泪。

我从小缺的,是“找专业的人咨询”的能力。

某种程度上,是找所能找到更专业的人咨询的能力。

考什么大学,是从小在一个地方没出去过的人给你意见靠谱,还是已经毕业并取得了成就的人更靠谱?

该去哪个城市工作,是听已经有经验的人还是听没经验的人讲?

在我们所接触的范围内,一定有更有经验的人,更懂植物的,更会做饭的,更懂学习的。

不管年龄,不分性别,不论工作,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去认真地认知别人的专业,并了解专业背后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听话的孩子,我们要鼓励他去追问、去找更专业的人咨询。

对于不听话的孩子,我们一样要鼓励他养成这样的思维。

一旦孩子养成这种思维和习惯,对于父母的意见,他首先会思考的是,这句话说得是否有道理,而不是——

因为是我妈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或者因为是我妈妈说的,就一定是错的。

哪怕孩子到了青春期要叛逆了,他也能自己去追问,去找专业的人咨询意见。(老母亲想得远啊)

03

家庭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这样的思维和习惯呢?

一、基本的家规要有。

我们家有一系列的家规,但基本概括起来就是这么几条:

不伤害别人。

不伤害自己。

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要不断成长。

有了这些基本的家规,孩子大致是可以判断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的,不会出大的幺蛾子。

二、多和孩子讨论。

要民主地讨论,而不是直接给结论。

父母要敢于犯错,甚至有些时候要故意犯错,让孩子意识到,长辈不一定就是对的。

当然,父母也要有勇气及时改正。

这点看着特别容易,其实特别难。

三、从小让孩子接触专业人士。

一方面要鼓励他们跟着专业人士去学习,即便不是跟着学习,也要鼓励孩子多去问,去咨询。

一方面要给孩子树立这样的意识:任何人的专业程度,都与他的兴趣和花费的时间紧密相连,我们要尊重别人的专业,也要尽可能地建立自己的专业。

四、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看到别人的优点。

我们常说要鼓励孩子,但现在有些时候,看到自己不错的孩子确实比我们这一辈多很多了,但能看到别人不错的孩子,却少了很多。能看到自己不错,也能看到别人不错,这才是更好的集合,一方面能向别人学习,一方面呢,又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所有人的优点,这才是真正的胜利。夜郎自大和妄自菲薄,都非最佳选择。

在孩子实现自我独立之前,孩子的物质资源和精神支持几乎全部来自父母的供给。父母要牢记的是,对于孩子,我们是有特权的,正是这种特权,所以我们尤其要小心,孩子给予我们的独一无二的权力,不该随意使用。

拥有权力却小心。

拥有经验却谨慎。

拥有知识却谦逊。

自知自己无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这是给孩子最好的,保护伞。


夏林:哲学硕士,一个把书当连续剧看的人,一个陪着孩子成长的终身学习者,致力于研究思维模型和学习方法,在万千变化中只抓本质,欢迎你,来到新视界。

对了,看完文章,记得关注我,一起陪孩子思维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听话   孩子   家规   哺乳动物   爹妈   象牙   大象   思维   父母   原因   能力   意见   经验   社会   知识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