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生你就绝经了”,催生背后的爱与边界


“再不生你就绝经了”,催生背后的爱与边界

多少人因为一句“为你好”,然后整个人生都不好了。真正的爱,是把他人的想法还给他人,把自己的想法留给自己。

最近网络上一句“再不生你都要绝经了”瞬间让一位东北大妈爆红:超市里这位妈妈带着强硬、命令的语气打电话给女儿催生孩子,语言犀利,连珠炮式的说话风格被网友捧为新一代段子手,更有以贾乃亮为代表的众多明星争相模仿,在网络上一时风头无两。但与此同时,内心无比焦虑的中国妈妈形象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了大众的面前。她们总是操心太多,从孩子的饮食起居到学习成绩,从婚恋对象到生不生孩子,总有管不完的事儿。你可以通过这位大妈的视频,看到很多中国妈妈的身影。

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大妈催生事件为你剖析家庭中存在的爱与边界问题,一起来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才是真正的爱。

从大妈身上看到父母边界不清:

◆控制

听听大妈怎么说:

大妈:“你是想上天哪,就差我给你买个蹿天猴儿了吧?我要是像你这么大还不生,你还不知道在哪个老娘腿肚子里转筋呢!”

大妈:“你知道自己多大了吧?马上都30了整天还吊儿郎当的!你还想咋的呀?你不生孩子能从天而降还是咋地?等你都成了高龄产妇了,生个孩子多危险,我给你说这些你都当狗放屁了是吧?”

大妈的话表面听起来是对女儿的关心,但其实背后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

很多家长就像这位大妈一样,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人生轨迹发展,按照自己的经验与模式去安排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孩子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家长就像编写程序一样写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且期望获得自己预想的运算结果。一旦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偏差,家长的焦虑感就出现了。他们害怕孩子犯错,害怕孩子走弯路,他们期望孩子过得比自己好,潜台词是你的人生也是我的人生的一部分,你的失败是我无法接受的,那不仅是我的失败,还是对我个人的否定。就像东北大妈反复强调女儿生子计划的“失控”,其实是对自己给女儿设定好的人生计划的打乱。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投射”,当一个父母对孩子有过度的不满时,他实际上是对自己有太多的不满意,对自己有太多的不接纳,她只是将这种不满意与不接纳投射到了孩子身上罢了。

◆拯救

听听大妈怎么说:

大妈:“再轻松几年就要绝经了你!我要求真不高,就是想让你生个孩子,老了有人管你,你还有脸跟我犟犟呢!”

大妈:“我着急让你生孩子,不也是因为将来我还得给你带孩子!”

大妈的话简单明了,不听我的,你就没法被“拯救”。

孩子在婴儿期,生活无法自理,必须依靠母亲才能存活。母亲需要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满足孩子的各种生理心理需要,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在母亲的照顾中,会出现一种自我全能感。也就是我有需要,我就哭,我一哭,母亲就会满足我的需要,而母亲则在母婴的互动中充当拯救者的角色:只有我来满足你的需要,你才能够活下去。在母婴关系早期,这样的关系模式是健康的,这种互动让孩子获得了安全感。但随着孩子的逐步成长,孩子开始向除了母亲以外的外部世界探索的时候,母亲仍然沿用早期的母婴互动的模式,在孩子的生命中充当拯救者的角色,帮孩子做很多本应他们自己独立去做的事情,就会带来负面影响。

拯救者的母亲,潜意识里给出的信号就是“你不行”,你必须依靠我才能完成你的目标。就像视频中东北大妈强调女儿生完孩子还要由自己带大,她认为没有我的拯救,你没法把孩子带大,不听我的提醒,你想要孩子也要不了了。母亲一旦将自己放在了拯救者的位置,她在做出自我牺牲时是有崇高的道德感的,她会理所当然地侵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用得最多的语言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但这恰恰是在对孩子世界无节制的野蛮侵入,是以爱的名义拒绝孩子的独立与成长。

给孩子的支招:捍卫边界

大妈:“我让你找个岁数大的,你不听我的,我让你早生孩子,你不听我的!”

大妈:“我找你爸就是岁数比我小,我这一辈子操碎了心,整天跟他妈似的吃喝拉撒跟着屁股后面转。”

我们能想象电话那头的女儿听到母亲连珠炮似的斥责与对父亲的贬低是什么样的心情。大妈的女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找什么样的老公,暂时没有生育的想法,这是她与她家人的权利。

最成熟的亲子关系是分离,孩子真正的成长就是成年后脱离原生家庭的控制与束缚,过自己的人生。

作为女儿,她应该表达理解母亲的担忧,但要强调这是自己的人生。同时让母亲了解真正的“为我好”,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基础上的,父母和孩子应该设立清楚的界限。

什么样的边界最合适?

第一,清晰的边界

逐步让父母明白,孩子已经成年,有足够的能力独自解决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不需要父母再为自己操心了。

第二,有弹性的边界

弹性的边界也就是灵活的而非僵化的边界。随着环境、关系的变化,与父母关系的远近也要适度调整。过于严格清晰的边界,会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温情。

第三,开放的边界

开放的边界与清晰的边界并不矛盾。在清晰边界的基础上,保持开放的态度,让爱流动。理解、包容、接纳,才会让边界显得不那么生硬,才能做到与父母之间有爱但同时也有边界。

建立边界,我们应该这么做

◆用独立意识建立边界

所谓独立,包括经济的独立和人格的独立。当我们的经济不能独立时,就无法摆脱父母的过度控制,因为在父母面前你仍是个不成熟的孩子,你离开父母几乎无法生存。当我们经济上已经独立,而人格上不独立时,对父母的情感依赖过重,父母怎么放心让你独自行走?

◆用尊重自己的态度明晰自己的边界

当父母过度干涉子女的生活,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父母侵入到了我们自己的边界中了。我们是继续忍受还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就是自己的选择了。我们需要搞清楚自己的底线,坚决地表达出来。

◆用爱回应控制与拯救

父母过度干预和拯救心理,恰恰是他对自己状况不满意,内心空虚和爱的缺失的外在表现。当孩子给予父母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看到孩子的成熟、理智、懂事,父母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放下控制的欲望,退回到自己的边界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边界   连珠炮   大妈   母婴   想法   家长   女儿   母亲   独立   清晰   父母   妈妈   关系   孩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