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儿童尿床需警惕,儿科医生推荐遗尿症的权威诊治方法

秋季儿童尿床需警惕,儿科医生推荐遗尿症的权威诊治方法

儿童夜间尿床,反复多次,长时间的出现,即临床上乘坐的夜间遗尿症,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症,一方面会对儿童的心理发育和社会行为造成影响,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行

为;另一方面还会给患儿家长带来压力和困扰,寻求四处帮助与治疗。

秋季儿童尿床需警惕,儿科医生推荐遗尿症的权威诊治方法

儿童夜间遗尿症在儿科门诊中并不少见,下面作为儿科医生的我,参考相关疾病指南,向大家普及一下儿童夜间遗尿症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根据国际儿童尿控协会于2006年制定的定义:夜间遗尿症:为年龄>5岁,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漏尿现象,至少每周2次遗尿(尿床),并持续≥3个月(3个月以上)。

病因

儿童夜间遗尿症的发病原因,目前临床上还尚不明确,现阶段是认为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

1.睡眠觉醒功能障碍:指在儿童进入睡眠状态后,膀胱充盈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唤醒患儿,患儿在非清醒的睡眠状态下排尿。“夜间尿意——觉醒”是一个随年龄增长,神经发育而逐渐完善的生理过程,正常人在达到一定年龄后这一神经机制发育成熟(比如5岁以上),从而在有尿意后诱导大脑觉醒并起床排尿。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滞后,导致脑桥排尿中枢和大脑皮质未能有效地参与排尿反射,使“夜间尿意——觉醒”这一机制存在缺陷,从而出现患儿在睡眠状态下排尿的现象。

2.夜间多尿:部分遗尿症患儿的。肾脏在夜间产生大量的尿液,超过了最大膀胱容量。可能与夜间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有关。 也和睡眠前摄入较多水分,或喝含糖饮料、果汁有关。

秋季儿童尿床需警惕,儿科医生推荐遗尿症的权威诊治方法

3.膀胱功能异常:主要是夜间逼尿肌过度兴奋所引起的膀胱容量减小,导致排尿次数多,而

每次尿量少。

4.家族遗传:约62%的遗尿症患儿的父母或其他亲属曾有过类似病史,说明本病可能有遗传倾向。

秋季儿童尿床需警惕,儿科医生推荐遗尿症的权威诊治方法

5.其他:糖尿病、抑郁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等也可能与遗尿症相关,需要进一步检查以除外,而这些病理性疾病不多见。

治疗

明确患儿只是单症状夜间遗尿症,即患儿除遗尿外无其他症状(尿常规等泌尿系统检查及神经系统无异常),首先推荐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如下:

1.首先要强调夜间尿床不是孩子的错,避免其因此而受到指责,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保证患儿的每日正常液体摄入量(表2),日间不必限制其饮水,睡前3~4 小时可适当减少液体摄入

量,或不饮水。

秋季儿童尿床需警惕,儿科医生推荐遗尿症的权威诊治方法

3.教育并监督患儿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4~7次/天排尿),对于患儿的排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提醒。

4.选择遗尿报警器是一种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其可安放于床铺或患儿内裤的装置,当遗尿发生时可发出警示(声响或震动等)达到唤醒患儿排尿的目的。

秋季儿童尿床需警惕,儿科医生推荐遗尿症的权威诊治方法

其治疗遗尿症的机制:①帮助患儿建立正常的睡眠中尿意觉醒机制;

②改善夜晚膀胱的储尿功能。

适应证:对于经教育和引导无效,家长具有一定文化教育水平的患儿可考虑使用。

使用方法:连续使用2~3个月一般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直到至少连续14个晚上无遗尿发生才可考虑停用。在此期间应每2~3周对患儿进行随访,以了解报警器的使用状况及患儿症状的改善情况。在停止使用报警器后若遗尿症状复发,可再次使用以巩固疗效。若连续使用2~3个月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可以考虑停止使用,或咨询专业医师给予专用遗尿症用药,如醋酸去氨加压素系统治疗。

参考资料:

《儿童夜间夜尿症诊治指南》,中国泌尿外科杂志

《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

秋季儿童尿床需警惕,儿科医生推荐遗尿症的权威诊治方法

秋季儿童尿床需警惕,儿科医生推荐遗尿症的权威诊治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夜尿症   儿科医生   儿童   膀胱   报警器   疗效   中国   饮水   夜间   秋季   液体   症状   睡眠   神经   年龄   家长   机制   权威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