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要Ta做个乖小孩

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要Ta做个乖小孩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


“孩子平时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要Ta做个乖小孩


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被家人、老师赞扬有加;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


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小时候表现得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

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要Ta做个乖小孩


“乖”意味讨好大人,忽视真实的自己

有一位叫“毛豆妈”的孩子母亲,分享了自己对于“乖”孩子的心得感悟:


我很清楚的记得,我小的时候,奶奶带我出去玩。路过路边的糖果摊,奶奶指着说:“想要吗?”我摇摇头说“不想要。”奶奶满意了,说:“这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


从心底来讲,小小的我,其实是想吃那色彩缤纷、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我从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会让大人高兴。


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长大以后,我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


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要Ta做个乖小孩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我还是经常看到长辈对孩子说:“你再淘气我就不喜欢你了。”或是“再这样做我就不爱你了。”孩子眨巴着眼睛,马上安静下来,以证明父母还爱着自己。


每次看到我都心里一酸,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为了博得看护人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同了,这样的要挟,还不停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电视剧《生活像阳光一样灿烂》中的白一诺,是一个两面派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她是一个乖乖女,穿着整洁的白衬衣,拉着妈妈一心想要的大提琴,从不和父母顶一句嘴。


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要Ta做个乖小孩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如此乖巧的孩子,却做着最叛逆的事。


从家门出来,白一诺就转身换掉白衬衣,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化着大浓妆,做起了陪练车的兼职。


为什么乖巧懂事的孩子背后却是另一副面孔呢?只因白一诺需要做一个乖女儿,听妈妈的话,必须懂事,苦练十五载妈妈喜欢的大提琴,也不能表达自己不喜欢拉大提琴的真实想法。


明明心里很讨厌大提琴,却只能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音乐家。真实想法和现实表达完全割裂。


结果,就是她变得懂事,却没办法处理内心的积压情绪,只能用另一面来对抗和释放。


“乖”意味着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曾经有一位妈妈留言:“我的孩子平时很乖,入幼儿园时非常顺利,不哭不闹,但是一两周后却出现了爱打人、半夜哭醒的问题,为什么?”


与其说孩子听话乖巧,不如说你的孩子没有安全感。


因为正常情绪下的孩子,没人愿意去幼儿园。因为3岁的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去幼儿园,以为去幼儿园就是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她觉得要做一个你们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闹。她知道不哭闹才会让你们更喜欢她。换句话说,她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


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她上幼儿园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内心的宣泄。


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要Ta做个乖小孩


有家长总说“爱哭不是乖孩子”或者“男孩子不能随便哭”一类的话,不知道这样会伤害孩子。


因为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绪能够被父母接纳的孩子才会顺利的哭。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


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乖”可能并不是好事


“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可能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


当孩子不听话时,爸爸妈妈可以合理表达不满,不要以“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为要挟条件。因为我们并不是因为孩子“乖”才爱他,我们爱的是那个原原本本的他。


同理,我们都希望孩子做出人生选择是因为自己的真实喜好,而不是牺牲自己的感受去讨好别人。支持孩子的决定并提醒他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不是“你就做一个乖孩子,按照我给你指点的人生活下去。”


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要Ta做个乖小孩


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父母期望我们“拿铁饭碗”或者“找个离家近的工作”。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拿铁饭碗”的人,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在家门口工作的同学,拿着勉强糊口的工资。


只有那些去中关村摆地摊、折腾电子商务公司、当时让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如今占人先机,成了时代的弄潮儿。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乖”真不是个褒义词。


时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辈要不断向后辈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听长辈的话。


当硅谷的大街小巷已经充斥着无人驾驶汽车,当googleX实验室进行着震撼世界的100个创意时,要求孩子“乖”,就是用前人井底观天的人生经验,去指路后一代不可测、未可知的人生。


培养孩子的目标有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那个“乖”小孩。


一个人强大的内心和爱笑的基因,不是在乖巧懂事中淬炼出来的,而是在爱和鼓励下滋养起来的。


孩子知道自己被深深地爱着,也就会用善良和爱意去拥抱这个世界。被爱滋养的孩子,拥有了最硬的底气,才不需要乖巧。


育儿专家阿黛尔·法伯说:“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孩子、情感真实的人比继续让他当“妈妈的乖孩子”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乖孩子   大提琴   乖巧   听话   懂事   幼儿园   大人   情绪   内心   小孩   父母   目标   真实   妈妈   孩子   喜欢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