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登高插茱萸,重阳节还能干点啥?重阳由来、重阳习俗知多少?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今年重阳节是10月14日,今又重阳,重阳节来历、重阳节都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重阳节都有哪些民间习俗呢,不妨和孩子一起了解。

一、“重阳”由来

重阳节得名于古籍《易经》,《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很早就开始对重阳节进行节日庆祝。

除了登高插茱萸,重阳节还能干点啥?重阳由来、重阳习俗知多少?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二、重阳节民间有哪些习俗

1、登高远眺

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故重阳节又名“登高节”。九月初九,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此时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健身祛病,此外“登高”也有“高升”“高寿”之意,因此为人们所推崇。登高所到之处并无定数,一般是登高山、高塔。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非常盛行,唐代文人墨客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其中有大部分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杜甫的七律《登高》成为了写重阳节登高的名篇。

2、插茱萸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味香烈,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利五脏等功用。古人把茱萸作为驱邪的神物,称“辟邪翁”,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这种习俗在汉代就已出现,盛行于唐代,被大量写进诗文中。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插茱萸的习俗已不流行。

3、赏菊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菊花是长寿之花,从古至今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人们爱它、赞它,故多在重阳举行大型的菊展,所以重阳节又叫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最早的起源是出自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隐居后,最爱的就是赋诗,喝酒,更爱种植和观赏菊花,所以再后来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模仿陶渊明,更是有古代的文人墨客们把赏菊和宴饮相结合已达到自己和陶渊明的风格相近。

除了登高插茱萸,重阳节还能干点啥?重阳由来、重阳习俗知多少?

赏菊喝菊花酒

4、吃重阳糕

在重阳节众多的食品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重阳糕。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因为“糕”与“高”谐音,寓意吉祥,所以重阳节吃重阳糕尤为盛行。在九九重阳节当天天明之时,父母会将片糕搭儿女头额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讲究的重阳糕要做九层,仿佛一座宝塔,上面还要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会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旗,代替茱萸。

5、敬老节-尊老敬老

近代,九九重阳节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

除了登高插茱萸,重阳节还能干点啥?重阳由来、重阳习俗知多少?

爱老敬老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三、重阳节放假吗

重阳节不是法定节假日,不放假。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春节才是法定假期。


这些重阳节小知识,你家小朋友知道吗,收藏起来,给小朋友说说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茱萸   重阳节   重阳   习俗   易经   长寿   文人墨客   国务院   传统节日   汉代   上古   唐代   由来   月初   菊花   节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