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长夏入伏,食苦清心

每一种食材都有属于自己的时节。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以四时为引,在一箪一食中,感知春夏秋冬的四季轮转。

「小暑」:长夏入伏,食苦清心

小暑至,盛夏始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来临,风中都翻滚着热浪。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此时也是盛夏伏天的开始。


这时江淮流域的梅雨季节即将结束,进入伏旱期。华北、东北地区进入难得的多雨季节。


小暑入伏,饺子开胃


小暑过后紧接着入伏,民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伏天里,人们常常会食欲不振甚至消瘦,因此这一时节也被称为苦夏。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是开胃解馋的食物,还可以补充多种营养,让人安度伏天。


小暑农忙,人人食新

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此外,暑湿蕴蒸物品容易发霉,民间有农历六月六日晒书画、衣物的习俗,谓之“六月六,晒红绿”。传说晒后,虫可不蛀。


苦夏吃苦,小暑消暑


民间有“夏天吃苦,胜似进补”的说法,苦瓜可以健胃补脾、清热去火,特别适合在炎热天气食用。


苦瓜为什么能“消暑”

苦瓜中含有苦味的金鸡纳霜,能抑制过度兴奋的体温中枢,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从营养学角度看,苦瓜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在瓜类蔬菜中较高,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每百克高达84毫克,居瓜类之首。苦瓜热量低,尤其适合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肥胖人群。


选“果瘤”饱满的

苦瓜身上一粒一粒的果瘤,是判断它好坏的特征。果瘤颗粒越大越饱满,表示瓜肉越厚;颗粒越小,瓜肉相对较薄。


新鲜的苦瓜是翠绿色的,如果出现黄化,就代表已经过熟。苦瓜切开后,如果发现种子变红,说明苦瓜老了,适合做汤。


苦瓜味苦性寒,体质较差、怕冷、脾胃虚寒的人,大量吃苦瓜可能会加重腹痛、腹泻。儿童和月经期的女性也最好不要多吃。


苦瓜中草酸含量较高,这是它有涩味的重要原因。焯水后再烹调,有助去除涩味,味道口感会好很多。


饮食忌贪凉


小暑时节气候闷热,脾胃功能减弱,加上贪食生冷食物,人们更容易出现吐泻、消化不良等不适。


少食冷饮

饮食上不能贪凉,越热越要喝温水,饭后吃冷饮尤其伤脾胃。消暑可以选择白扁豆、薏米、西瓜、黄瓜等食物,还需佐以葱姜蒜、香菜、韭菜等辛温之物。


清热淡补

中医讲,小暑属长夏,水气上升,要注意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饮食以淡补为主。少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可适量吃些藕,有利于除烦安眠。


将鲜藕用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食用,有助于改善因血虚导致的失眠。也可将鲜藕切片,佐以小葱清炒,味道爽口,同样也有降暑效果。


小暑养生,避暑避湿


“暑近湿如蒸。” 暑热已盛,伴随湿气,让人感觉闷热,出现心烦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多汗甚至中暑。


避暑湿

注意室内通风,避开较为炎热的时间段和早晚交通高峰期。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等保持空气流通。


有氧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适当排汗促进体内湿气排出。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室外气温超过32℃、空气湿度超过60%时,锻炼最好选在室内。


避暑热

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暴晒和劳累。出汗过多时可以在水中加很少量的食盐,以维持体液中的电解质平衡。可以随身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解暑。


发觉中暑,需要立刻离开所处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喝水休息,松解衣服用冷水擦身。


盛夏时节,阳光正好,万物生长。悠长的夏日时光里,当心静下来,一切燥热都会归于平静。窗边纳凉,满目皆是绿色浓荫,蝉鸣和骄阳都是夏天独特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小暑   长夏   涩味   暑热   伏天   食欲不振   湿气   脾胃   节气   苦瓜   盛夏   饺子   时节   食物   空气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