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婚礼

姐姐的婚礼

姐姐的婚礼


《爱情公寓5》里,故事的一个背景便是大家都结婚了,一菲和小贤结婚了,美嘉和子乔也结婚了,张伟最终也和大力终成眷属……


电视剧里的人物没有永远停留在一个阶段不变,现实中更不会如此。似乎到了一定的年纪,许多常常感觉到的别人家的事情逐渐开始跟自己有关。


恋爱,结婚,成家,立业……一件件接踵而来。


姐姐的婚礼是在今年一月的老家举行的。婚礼的礼俗也是按照老家的规矩来。


为了参加姐姐的婚礼,我提前两天到的老家,哥哥第二天也从国外赶回来了。


回到家时,家里已经布置收拾的差不多了。还是20年前的老房子,但不久前,父母们找人把屋里彻底装修了一遍,刷了墙,吊了顶,贴了砖,算跟上了点时代步伐,也是焕然一新,有个样子了。对于结婚,相比于男方家,女方家家里需要准备的不算很多,收拾收拾屋子,贴好结婚用的对联(后来发现对联有讲究,女方家是个单喜字,男方家是双喜字),置办好嫁妆,买好鞭炮,邀请好亲朋好友……


而男方家家里则通常需要大大得布置一番,彩旗,彩带,气球……尤其是婚房,怎么装扮都不为过,要把欢喜的气氛塞满整个院子。


农村的婚礼和城市里的不同,但两者又相互借鉴互有补充。农村的婚礼主要来自传统的传承,但添加了一些现代因素,花轿换成了轿车,红盖头也换成了白婚纱……而城里的婚礼则更多采用的是西方的形式,有司仪,有《婚礼进行曲》,有长地毯,只不过教堂换成了酒店,牧师换成了主持人。


也有些城里人特意追求一种传统的方式,红衣服红盖头,要的是一种热闹和喜庆。而相比于中式的这种传统,西式的婚礼中黑礼服白婚纱则显得郑重,圣洁,是一件神圣的事。


姐姐的婚礼


01 送嫁妆


姐姐结婚的前一天,家里开始做最后的准备。除了我和我哥已经到了之外,家里其他亲戚能来的小孩也都来了。姑姑家四叔家的作为伴娘的女孩子,堂弟堂哥,每家派的代表,都赶了过来,几个人热热闹闹吃了一顿火锅。只有父母们一直到晚上八九点还在厨房忙着,在准备着明天一早招待客人用的饭菜。


己亥年农历腊月二十四,2020年的1月18号,那一天天还未亮,才五点多全家人都起来了,客人一早就来,我们要提前准备。堂妹还有些睡眼惺忪,听她说,姐姐四点多就起来了,要去镇里穿婚纱、盘头、打扮,她们三个人晚上挤在了一张床,不知道有没有睡好。


按照老家的习俗,女方家的人会请村里的一些人来帮忙抬嫁妆,送嫁妆。这些人中既有村里的长辈、也有比较年轻些的平辈。早饭,为这些人准备了满满的丰盛的一大桌。


姐姐的婚礼


腊月的早晨如往常般寒冷,幸亏没什么风,村庄里背阴的地方还堆积着未融化完的雪,温度还没上来,泥泞的道路等待着零度的解封,陆陆续续的送嫁妆的客人都来了,大家在院子里生起了一堆火,边等待着,边闲聊着。


大概九点多的时候,接嫁妆的车来了。


姐姐的嫁妆已经提前收拾好了,有一个柜子,一个桌子,还有几床被子,柜子上还塞了几团棉花籽,这是我和母亲前两天从镇上弹棉花的那里淘来的。


大门口聚集了村里许多看热闹的人,几个送嫁妆的人跟着车一起先过去,车走时点燃了一串长长的鞭炮。


02 新郎进门


姐姐装扮完成,穿着婚纱回来,大概在七点左右。一回来,便被几个女孩子迎回了屋里。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在讨论着等会新郎来时,该如何“刁难”,把新娘的鞋子藏在哪里找不着,该如何如何关上门要红包……旁边人听着笑得不亦乐乎。


我爬上二楼平台,向南边大路上望去,来了一队车,停在路边,是村里另一家也在嫁人,紧接着不一会,远处响起几声鞭炮,打头一辆黑色轿车驶来,车的前盖处用花拼着一个大大的心,两边后视镜上挂的彩带轻轻飘扬。车队一眼没望到头,不知道来了多少车。


这个是吗?当车队开始往这边拐弯时,我才突然开始确定,马上给院子里的人报信。女孩子们赶紧关好窗户锁好门,等待着好戏上演。

长长的车队依次驶来,车子各种各样,形态不一。路上开始解冻了,雪开始化了,车子拐过来要走一段泥路,走的艰难却又很坚定。


当第一辆黑色轿车停在院落门口时,院子里的人都围了上来,车门打开,新郎官一身绿色军装,走下车来。


随即,后座上的伴郎们一涌而下,后一辆白色车上的司仪和摄影师也下了车,一帮人簇拥着新郎便往卧室冲。

“想进门,先拿红包,拿红包......”,几个女孩子在屋里对着外面喊,外面的伴郎们拥挤到门前喊着,“开门、开门......”,但丝毫进不去。卧室的门是前不久一起装修时换掉的铝合金铁门,相比于之前的老木门,新颖时尚。但门关上后没有一点缝隙,外面的人想塞红包塞不进来,干着急。

“从窗户,从窗户塞......”屋里女孩子们喊道。几个小伙又转战到窗户。窗户拉开了条缝,男孩子们拿出几个红包往里塞,女孩子们接过去打开看后,直喊着太少,太少,不行,不行,再给......

“够了,够了,哪有从窗户给的,都是从门里塞,快开门,开门给”,几个男生嚷到。“把门开个缝吧,就开个缝,开个缝给你塞进去”,最后他们说道。

女孩子们也看闹得差不大了,就打算妥协一下,给门开个缝。但当她们刚把门锁松开一点,就感觉一股强大的推力从门上传来,她们怎么也支撑不住,只能撒手,赶紧后退。门被推开,一帮人涌了进来。

03 新娘穿鞋

屋里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我站在人群后面,根本看不到前面发生了什么,司仪和摄影师都进去了,在嘈杂中,只听到前面传来一阵阵欢呼声。“下面要请新娘起来,给新娘穿鞋......”我隐约听到司仪话筒中声音传来。

我终于挤了进去。看到新郎正在东瞅瞅,西望望的翻找,在找新娘的鞋子。不知道这是怎么来的习俗,新郎在迎娶新娘时,要给新娘穿鞋,而为了“难为”下新郎,鞋又会被伴娘们藏起来,新郎要先找到鞋子才能把新娘娶走。

在床上的被子里,新郎找到了第一只鞋子,却怎么也找不到第二只了。伴郎们也开始帮着找,屋子角落的箱子里,枕头下、旁边的衣柜......恨不得要将屋里翻个底朝天了,姐姐见状赶紧制止他们,不要翻柜子了,没在那里。几个男孩有点不知所措,直接翻人家东西,确实不好,但就这么大屋子,去哪里找呢?

伴娘们在旁边看的直发笑,“就在这个屋里,就在这个屋里......”,她们欢快地说道。“发个大点的红包就告诉你们”,最后,作为伴娘之一的表妹给他们指了条明路。

其中一个伴郎看没办法了,发就发吧。来,怎么给你,微信行吗?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转了多少钱,表妹收到后感觉还算满意,就不再多说,从自己怀里掏出了另一只鞋子......

众人哭笑不得。

04拜父母

新郎新娘临走前,最后要拜别父母。在司仪的安排下,父母们在堂屋门前面朝南坐下,新郎新娘面对父母并排站着,众人在院落中围了一圈。司仪讲了一番话,让新郎认父母,对着父母喊下爸妈。

“爸,爸,爸......”

“妈,妈,妈.....”当兵的新郎嘹亮的嗓音冲破院落。

司仪把话筒对准父亲,又对准母亲,笑着问道:“这女婿怎么样?”

父母们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说道:“好”,“好”。

“好的话要不要给个红包啊?”司仪又笑着问道。

母亲从兜里掏出已经准备好的红包,递给新郎,新郎连忙接住。

“以后家里钱谁管?”司仪打趣地问新郎。“媳妇管。”新郎爽快的答到。

“那你这红包钱应该给谁啊?”司仪暗示道。

“给媳妇......”新郎说完马上明白过来,把刚领的红包塞到了新娘手里。

我在旁边看得也是一直发笑,当听到新郎在喊爸妈时,其实心里是一紧的。想想突然间,家里多了一个“陌生人”,这么大声的喊着父母,似乎还有些不习惯。大哥和我都没成家,二姐算嫁出去了,家里多了个女婿,父母今年的注意力在女儿这边,暂缓了下焦虑的心,心里多少能得到些慰藉吧。

最后司仪提议拍张全家福,这时大哥和我才有幸出镜,从被遗忘的人群中走出。仿佛这时才让大家看到,哦,他家还有两人,是他姐在结婚啊。

05 婚宴、回门

本来父母是没安排让我去吃婚宴的,一家派一个代表,我哥去,就轮不到我了。给那边报的去6个人,如果多了,怕到时座位坐不开。但我很想去,除了去凑凑热闹,更多的也积累些素材,因为当时就打算要写下这篇文章了。

迎娶的队伍走后,村里的人该散的也散了,院落里顿时有些空落。男方家那边的婚礼是主场,但我们不能去参加。这边安排的六个人,要等到中午时过去吃婚宴,然后会把新娘再接回来,叫“回门”。

差不多到点时,去的几个人在路边等着,准备出发。我也在和他们一起等着,想不管怎么着也要跟着去,老家的婚宴也叫“吃桌”,在院子里摆开桌子,基本上来的人都可以随便坐,差不了我这一碗饭的。

六个人到了五个,其中一个是请的村里的不知是谁,迟迟没来,最后联系上是出门有事来不了了。父母们埋怨这人不靠谱,我却暗自高兴正好名正言顺的填了这个空缺。

男方家里的装扮果然不一样的。到了男方家时,只见门前、院落里到处都是人,旁边的路上停满了车。一道巨大的环形充气带架立在院落大门前,旁边立着一张大海报,海报上有新郎新娘的照片,写着:欢迎来参加我们的婚礼。

走进院子,整个院子上拉满了彩旗,墙上挂满了彩带,院子里,人们已经开始铺桌子,准备吃饭了。男方家老一辈的主事的人在门外时便出来接待我们,把我们领到了旁边屋里单独的一桌,算是VIP待遇了。

至此,整个婚礼算接近了尾声。吃过饭后,我们要接新娘回门,临傍晚,新郎会再把新娘接回去。(这个习俗也不知道怎么来的?)饭桌上的人开始陆陆续续撤退,司仪和摄影师也开始收拾装备。一切,又会复归平静。

姐姐的婚礼


06 后记

当天晚上家里吃饭时,原本的一家五口变成了四个人,少了一个人总觉得少了些应有的氛围。有姐姐在时,家里总觉得会有更多的欢快、有趣和温暖。但我们都长大了,有些人要离开,有些人也会走进来,如果说,生活是场遇见,希望我们早点遇到那个人吧。

写完这篇文章已到了6月,小半年的时间开了个头却又被各种事耽搁了。如今补上,算是一种记忆和祝福吧。愿姐姐幸福,希望她找的是对的人。也祝愿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幸福。


作者简介:张安默生,一个码字的土木工程师,妄图用文字理解生活,创造生活。很高兴遇见你。公众号:安默生随笔,欢迎小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方家   婚礼   姐姐   伴郎   嫁妆   司仪   伴娘   新郎   村里   红包   屋里   窗户   新娘   家里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