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馒头大师(张玮)新书分享会记录


参加馒头大师(张玮)新书分享会记录


下午去安徽图书城倾听馒头大师(张玮)的新书分享会。

认识馒头老师,还是上月朋友的推荐,朋友说你看看这个人的公众号,人很低调,并不过多地推广营销。两三年时间已经出版五本书籍了,每本都有十几万的销量。

我打开看看觉得文章很有深度和知识密度,果断关注,看到多篇5万+10万+的阅读量。估计他公众号读者总数有近百万人。真正好的内容永远还是刚需呀!

昨天在张玮老师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三届奥运会,5个小故事,一次改变》是关于他自己采访过三届奥运会的一些感受,在采访中他感到传统纸媒的反应慢,他预感到行业将会发生变革。

雅典奥运会时,他说不是写不出来,也不是写得比别人差,当等自己写出来的时候,素材已经凉了,如同隔夜菜。在08年,12年时更为明显,纸媒的文章还没有发布,网络上早就铺天盖地,大众都已经看过了关于得金牌的消息。眼看传统纸媒一天天衰落,张老师那时有深深的挫败感,无力感以及焦虑感。

我看到这篇文章特别震撼,我们的媒体从纯文字到图文再到现在的影像时代,而他作为体育记者,身处在一线,是最能感受到这种变化的人,每次体育赛事就是全球媒体技术的大比拼。

于是,他在13年竞聘为解放军日报的数字中心主任,在他和同事的积极努力下,解放军报成为全国报业率先改革拥抱网络新媒体的人,他也是全集团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18年他毅然决定辞职自己做自媒体。

在现场分享的时候,他也讲到18辞职都三个月了,他父亲仍然给他微信发很长的信息,说自己每晚操心得睡不着觉,让他给领导写个检讨再回去工作。

他父亲认为他们老张家自从他辞职就没有几个有出息的人。(听得我们大笑)

这主要是两代人的一个思想代沟问题。他父亲认为在体制内的年轻干部,前途无量,有稳定的靠山,现在只是自由作者,他觉得这事不靠谱。

很多老一辈在这件事情上类似想法,他们认为什么自媒体?那是什么玩意?什么写书?没安全感,只有端铁饭碗才靠谱。

其实能看出张伟老师仅微信公众号的收入就能远超他之前当领导的收入。还有书籍的版税,各种合作讲课等等。

参加馒头大师(张玮)新书分享会记录


他的妻子也是一名优秀的自媒体人,他们是复旦大学同学,他妻子是国际新闻专业出身,在纸媒时代做过大报记者,曾采访过三次美国大选,还有法国和英国的大选。

2016年辞职全心做公众号,定位以时尚领域为主,她的公众号体量更大,曾有风投估值9位数,有的愿意出8位数现金,但他们都拒绝了,只想舒服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今天现场200多人,我到时张老师正在分享关于近代史,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故事。关于国的博弈,人性、时代。关注趋势,拥抱变化;读懂历史,过好当下,坦面未来。

我当时心想,历史真受欢迎啊!男女老少都会喜欢,永不过时。大冷天,居然这么多人来听,身旁的高中学生在认真地做笔记,还有很多后来的人没有座位站着听。

《历史的温度5》这是张玮老师的第五本书籍。他是复旦大学文学硕士,有11年记者经历,曾采访过三届奥运会,多次世界杯等国际体育赛事。他是妥妥的实力派新媒体人,更是他积极拥抱趋势变化的结果。

现场还有从贵州来的美丽小姐姐赠送自己亲手做的蛋糕,同新书封面一模一样,简直是艺术品,真是有心人,超级铁杆读者哇。

精神和美食的盛宴,我还有幸中了奖,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三本书,还有个手账本,都是收获呀。

还记得张玮老师说起,他太太的团队有个姑娘,名校毕业,她家人认为花这么多钱给你读书,是为为了让你进知名的大公司,哪知道你就去这小的公司,但还算开明只是说说,仍然很尊重女儿的选择。

自媒体创业者都属于轻创业,一般五六个人就足够了。张玮老师说他在小区里面租了三层的别墅,上班路程时间一分钟就到,以前他们在报社上班要两个小时耗在路上。

现在请有阿姨给团队烧午饭。张老师团队做历史领域,他太太团队做时尚。大家都是爱文字,爱互联网,在一起相处得特别开心。

他太太(石榴婆)因为做时尚领域,经常安排成员去巴黎各地出差,大家共讨选题,配图,运营等,每一天都能看到进步。

他们团队还有个姑娘是上海郊区人,她父亲特别思维固化,硬叫女儿辞职,安排进入大公司,女孩很舍不得离开。最后扛不住还是去了父亲安排的工作单位,她在那边工作内容就是给领导开关电梯,倒水等。毫无创造性,积累性。心情非常抑郁加上个人感情问题,27岁的女孩今年跳楼自杀了……

张玮老师说,孩子只要不做违法的事情,他想做什么事尽量去支持他。

时代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老一辈还用自己的思维体系去要求下一代,这是值得沉思的悲剧。

有些平台暂时看起来小,公司小,但是能让人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和成长,提升自身能力,工作得很开心,同时获得还不错的薪水,这已经就足够了。父辈何必在乎公司的大小?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是世界500强还是非500强之类?

张玮老师还说到和刘翔父亲一同吃饭,刘翔父亲同别人介绍他,仍然是说他是前解放军日报的数字中心主任,其实都已经辞职两年多了。在老一辈心目中,似乎这样介绍大家都有面子,更能衬托对方。

在张玮演讲之后有提问机会,我也举手作为提问者之一,我问他们馒头说团队是否进军视频和直播,如何看待自媒体发展趋势,他说会尝试视频号。

关于《历史的温度》《写给孩子们的论语课》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蜻蜓FM所有的音频平台都有上架,他们的公众号几乎是日更。

最后的环节是签名售书,我在进演讲厅之前就买了4本书,张玮老师的书都是中信出版社出版,拿在手上很有重量,有普通书的两倍厚度,侧面还用线装订,装帧很精良,价格也较贵,能得到他的签名,怎样都非常值得的。这类历史书还可以作为藏书永久珍藏。

昨天买书的人特别多,而且都是买四五本的买,因等候签名的人太多,张老师还要赶着去南京参加第二天的新书分享会,主持人让大家打开书的扉页,寄语尽量简短以节省张玮老师宝贵的时间。

从传统报业的体育记者,解放军报业数字中心主任到一个自由写作者,内容创业者。他每一步都走得稳且很成功。

他们夫妇算是很难得的灵魂伴侣,拥有共同的爱好,在体制内时曾在各自领域都很优秀。现在各自有袖珍团队,同一办公室办公,旅行到某个地方歇下来第一件事是都打开笔记本电脑写作。每周三天一起健身,一同做公益,一起给读者推荐好书,一起带娃看世界美景……

他认为自己和太太都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张老师读者亲手所做

参加馒头大师(张玮)新书分享会记录


参加馒头大师(张玮)新书分享会记录

他妻子(来自张老师公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复旦大学   中信   中心主任   馒头   新书   太太   体制   公众   父亲   团队   大师   读者   记者   领域   老师   媒体   时代   历史   张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