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个动作,竟让宝宝鼓膜穿孔!挖耳屎的风险妈妈一定要知道

6岁的姐姐自告奋勇给3岁的弟弟挖耳朵,结果不慎跌倒,棉签插入耳道穿透了鼓膜:


小小一个动作,竟让宝宝鼓膜穿孔!挖耳屎的风险妈妈一定要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意外对不对,其实因为挖耳朵出的意外还真不少。

长沙的林女士就因为长期掏耳朵被检查出来鼓膜穿孔:


小小一个动作,竟让宝宝鼓膜穿孔!挖耳屎的风险妈妈一定要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成年人尚且如此,宝宝娇嫩的耳朵就更容易受伤了。

之前也一直有家长问钧妈:

“我宝宝的耳朵看着好脏啊,我强迫症都要犯了,能不能给她掏一下?”

“我趁着宝宝睡觉给他掏过耳朵,好有成就感,应该没事吧?”

“我听说宝宝的耳朵不能掏,但是我忍不住啊,到底能掏吗?”

......

既然有这么多问题,我们就先来看看耳屎为什么存在,这样我们就知道到底需不需要挖了。

耳屎简介

耳屎在医学上被称为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中耵聍腺的分泌物。

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干絮状的,俗称干耳;另一种是黄褐色、黏糊状的,叫湿耳,也叫油耳。这两种都是正常的,家长们不用担心。


小小一个动作,竟让宝宝鼓膜穿孔!挖耳屎的风险妈妈一定要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耵聍的存在是为了给人们添堵吗?

当然不是,耵聍具有湿润耳道、杀菌的功能,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阻碍灰尘、飞虫等异物进入耳朵,当周围有很大的噪音时,还能减少对耳朵的刺激,保护宝宝听力,可是守护耳朵的小卫兵呢。

既然有用,那就说明平白无事是不用掏的,要是担心耵聍一直分泌,会很多堆积在耳朵里,那么大可放心。

因为它会在我们说话、吃饭、打喷嚏等情况下,自动被排出。

如果经常掏耳朵,刺激外耳道皮肤,人体会自动以为分泌的“耵聍”不足,不能起到对耳朵的保护作用,反而会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

那有没有需要掏的时候呢,也是有的,当大家发现这样的情况,就说明耳屎过多,得掏了。

小小一个动作,竟让宝宝鼓膜穿孔!挖耳屎的风险妈妈一定要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情况可以掏(建议去医院掏)

1、肉眼能看到:

处理耳屎我们可以遵循一个原则,只取能看到的,不取看不到的。

2、听不清声音:

如果孩子在体检的时候,出现听力检查不通过。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是需要将耳道清理干净,做一个全面的听力检查的。

3、犯中耳炎,或出现耳痛、流脓:

如果孩子出现中耳炎、耳痛或流脓等情况,为了进一步治疗、用药,或一些听力检查,我们是需要把耳屎清理干净的。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孩子的耳道和我们成人的是有区别的。

它有一定的弧度,在取的时候我们需要把耳朵扽直。而这种专业的手法只有在医院才能达到,所以我们不建议家长自行地去给孩子清理耳道。


小小一个动作,竟让宝宝鼓膜穿孔!挖耳屎的风险妈妈一定要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宝宝出现这些情况,就一定要去医院处理:

低龄不会说话的宝宝可能有这样的表现:

对声音不是很敏感,尤其是柔和的声音;

总是揉耳朵或者揪耳朵、揪头发,又哭又闹;

从耳朵里掉出一些跟平时不一样的耳屎。

会说话的大宝宝可能会这样表达:

总说自己耳朵疼;

感觉耳朵堵,总想用手抠;

突然一边或两边耳朵听不清,过一会又恢复了,这种情况总反复。

这些表现说明宝宝很可能是耳屎堆积太多,造成了堵塞,妈妈一定不要自己动手给宝宝掏。深处的清洁,要及时去医院,交给耳鼻喉科的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医生会用窥耳镜检查宝宝的耳内情况,确诊为耳屎堵塞后,再根据耳屎的具体情况针对性治疗。

这些错误方法别再继续

虽然钧妈上面一直在说让大家去医院掏,但是总有家长会觉得自己之前掏了那么久都没事,就不在意。

所以钧妈要强调一下,这些方法不要继续了:

1、发卡、火柴棍、牙签、挖耳勺等坚硬物品掏耳朵:

这类物品一般都未经消毒,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细菌带进外耳道。有时一只挖耳勺很可能多人用过,如果这些人当中恰好有耳疾患者,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而且这类物品比较坚硬,掏耳朵时很容易划伤皮肤。如果掏耳朵不小心,或者小儿突然挣扎等,很容易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轻则造成鼓膜穿孔、耳道感染等,重则听力减退甚至失聪,可千万不能大意。


小小一个动作,竟让宝宝鼓膜穿孔!挖耳屎的风险妈妈一定要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2、用棉签给宝宝清理耳屎:

有的妈妈想,既然坚硬的工具不能用,那我就用棉签呀!

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安全的!

鼓膜是非常脆弱的,棉签虽然是软的,但是如果掏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同样存在刺破鼓膜的风险。

文中开始提到的新闻,就是姐姐帮弟弟掏耳朵,结果姐姐不小心摔倒,棉签插进了弟弟的耳道,导致了弟弟的鼓膜受损。

此外,棉签的棉花头在掏耳朵的过程中很容易脱落,这样的案例生活中并不少见,一位耳科医生就在微博中提到过,经过专业处理,从患者的耳中取出了棉头。


小小一个动作,竟让宝宝鼓膜穿孔!挖耳屎的风险妈妈一定要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棉签头部偏大,用它掏耳朵反而容易帮倒忙,把耳屎推向更深处,不易自然排出,时间久了,很容易形成栓塞。

除了要去医院挖耳朵,还有很多日常护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日常这样护理耳朵

平时可以用干净的的棉球或毛巾,轻轻擦洗宝宝的外耳道和耳廓,保持耳部的干燥清洁。

给宝宝洗澡时,要注意不让洗澡水进入宝宝耳朵内,可以用手指轻轻盖住宝宝耳道。

不小心使宝宝的耳朵进水,应该马上用柔软的棉球去吸。

固定住宝宝的头,小心旋转棉球插入。反复几次,就可以把水吸出来了,注意不要插入太深。

钧妈总结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育儿过程中的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小事。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就在下方留言区和钧妈一起讨论吧。

明天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鼓膜   耳屎   耵聍   外耳道   宝宝   棉球   棉签   听力   耳朵   弟弟   小心   风险   动作   妈妈   情况   医院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