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反脆弱思维,婆媳冲突也能让我们从中受益

婆媳问题是个千古难题。

因为共同育儿而生活在一起的婆媳,关系则更微妙。

傅首尔在《做家务的男人》中谈到“女的要去上班,男人也要去上班,这个时候婆媳关系是更受考验的,因为老人承担了一部分你的家庭责任。”

学会反脆弱思维,婆媳冲突也能让我们从中受益

李诞马上补充道“带着带着,你还嫌人老人给你带歪了。”

一番对话道出了婆媳共同育儿的矛盾所在——育儿观念的冲突。

1.与老人合作育儿冲突不断

在与老人共同育儿的过程中,冲突一般有三种类型

01. 生活习惯不同的冲突

很多家庭因为请老人帮忙带孩子,才开始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老人看到年轻人扔的东西还能用,忍不住捡回来;见夫妻俩卧室乱,便替小夫妻收拾衣服首饰。消费观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老人觉得小夫妻不会过日子,年轻人却认为老人没有界限感,从而造成各种生活中的摩擦冲突。

02. 育儿观点不同的矛盾

前几天一张图片在网上疯传,两个老人伺候一个孩子吃饭,爷爷举着手机放动画片,奶奶在旁边喂饭,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

学会反脆弱思维,婆媳冲突也能让我们从中受益

爷爷奶奶两个人伺候孙子吃饭

年轻人学习了育儿知识,主张让孩子自己吃饭,锻炼精细动作,促进大脑发育,老人嫌孩子自己吃饭撒得到处都是,又慢又浪费粮食,习惯喂孩子吃饭。

因为育儿观点不同,妈妈们担心老人的育儿行为和思维模式会影响孩子,矛盾慢慢演变成冲突。

03.不好笑的玩笑

在搜索引擎里面输入“婆婆对孩子说”,下拉框中十条相关搜索有四条都是对孩子说妈妈的坏话。

我身边带孩子的老人,许多都曾玩笑似地对孩子说过 “妈妈坏”“宝宝不喜欢妈妈”这样的话,当妈的听了肯定会很不舒服。久而久之就会激化矛盾。

为什么合作育儿的过程中婆媳关系会变得这么紧张呢?

2.我们与老人合作育儿容易产生冲突的原因

01.人格处于全能自恋阶段

全能自恋阶段:觉得只要哭一嗓子(有需求),全世界的人就都会过来无条件地满足我,这种满足还必须合我心意。

处在人格自恋阶段的人,看到老人与我们不同的育儿方式,内心只有一个感觉——他们是错的,应该改正。

02.说服不是沟通

当我们想要老人改变育儿方法时,做了些什么呢?

通常我们会对老人罗列一通他们的育儿行为多么不当,会造成什么后果,希望老人用科学的方法育儿,以为这样就能以理服人。

结果往往被老人一句:“行!以后我们不管了,你自己弄!” 噎在现场。

因为我们并不是在沟通,而是在说服。

而且我们还仗着自己看的书多,站在制高点上去说服老人,想让他们承认“我是对的,你们都是错的”。这样的沟通,只会让彼此的矛盾更加激化。

03.情绪触发点引起过度反应

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情绪触发点”。它指的是当前的某件事情突然自动引发了我们的强烈反应,但是这个反应的出现并不是基于当下的情况,而是基于一些过去的经验。

比如,一个职场妈妈听到老人说“妈妈坏”“宝宝还是更喜欢奶奶”,如果反应异常激烈,甚至彻夜失眠,那么这往往是因为她对自己身为妈妈的表现不够满意,老人的玩笑话是一份攻击,唤醒了她内心原本对自己的攻击。

如果我们心里没有这个“触发点”,就不容易被老人的话所激怒。

知道了与老人合作育儿冲突的原因,怎么做才能让我们从冲突中受益呢?一起来看看心心妈是怎么做的吧!

3.简单三步,从育儿冲突中受益,成为更舒展的自己

01.用高级设限法,转换心态

高级设限,它的基本句式是:“你选择了……你就选择了……”

成人的世界应该是:明白并承担“生活的不完美”。

所以,面对“养育合伙人”,成人姿态应该是:我们选择了与老人一起合作带娃,我们就选择了要承受这些意见不合与偶尔的矛盾;我们选择了有更多的个人自由,那我们就选择了在别人帮忙分担养育责任时,他们有权以他们认为好的方式对待孩子。

《幸福的方法》一书中说到:幸福来自对幸福的感知力。

当我们转换心态,就会看到为什么我们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

因为老人对孩子的爱是无比真挚、深切的,就算偶尔用错了教育方式,有爱在,效果也差不到哪儿去;因为有老人在,我们每天都能有几小时时间去干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很安心;因为有老人在,孩子能体验到与不同的人沟通的方式,体会到多样化的爱的表达。

其实我们的潜意识 “聪明”着呢,以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请阿姨、自己带或是与老人合作带娃,都是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最优选择。

当我们转变心态后,下一步就是改变与老人沟通的方式

02.生活方式划定界限,育儿观念真诚沟通

《童年不缺爱》一书中提到:有时人与人之间会起冲突,常常是因为我们只设了底线,而不懂得划清界限。平时我们不懂得好好沟通,只是一味忍耐,某天忍不住了,突然发起脾气来,却让对方惊讶又困惑。

老人舍不得扔东西,可以告诉老人,希望在固定的地方存放他的“宝贝”,例如阳台的储物柜,或者厨房的柜子等,其他的地方则希望东西能少则少,这样家里更加干净整洁。如此两不妨碍,老人可以满足自己,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不会太受影响。

与老人有育儿分歧时,若我们能站在对方的立场看到对方的想法与需求,表达出这份“看见”,我们就能一起寻求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之道。

当心心妈向婆婆表达了自己对婆婆帮忙带孩子的感恩,解释了自己的顾虑,理解了婆婆的想法后,婆婆主动对她说起了自己的考虑:“我是觉得孩子开心最重要,如果她不愿意坐餐椅,我们却强迫她,久而久之,她就会把吃饭与不开心联系在一起,这多不好啊!另外,她能自己吃饭当然好,只是我们应该适当地辅助她,确保她吃饱,你说是吧?”

你看,如果我们执着于说理,就永远走不进对方的心里,当老人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会发现,他们并非盲目地惯孩子,而是有着自己的考虑,开开心心吃饭,谁说不重要呢?

《金刚经》上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这句话,是佛陀告诉弟子们,他传授的八万四千法门,就像渡大家过河的船,当我们过了河以后,船就可以舍弃了。

这是让弟子们不要执着于“法”,佛教认为,如果一个人执着于自己的认知,就会陷入“所知障”,反而会障碍修行。

我们学习育儿知识也一样,如果学到了一个技巧,就执着成唯一的育儿标准,岂不是舍本逐末,忘记了初心是为了更好地养育孩子吗

只要我们放下对自己认知的执着,与老人真诚沟通,就会产生新的认识,商量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育儿形式。

03.用情绪触发点疗愈自我

在心理治疗中,情绪触发点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以帮助人们意识和觉察自己的行为。

情绪触发点主要包含三部分:触发点、反应和反应来源。

当老人的玩笑话令我们感到愤怒、难过,辗转难眠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先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安置好自己的内心。

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和家人都分别容易被什么样的话语、观点所激怒,了解对方的负面情绪触发点,避免碰触负面情绪按钮;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触发点,主动扫除负面情绪按钮——我们会发现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了。

写在最后

或许你会问,为什么我要学习在冲突中受益?过日子不就是这样,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忍忍凑合过过这几年就好了。

但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是要舒展地成自己,而不是在忍耐中取悦他人。

育儿,不仅仅是陪孩子成长,也是我们宝贵的生命经历。

希望我们都能从育儿的冲突中受益,不再陷于婆媳关系的困境,学着舒展地成为自己,不再在忍耐中取悦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婆媳   冲突   心心   界限   婆婆   负面   执着   脆弱   情绪   矛盾   内心   思维   老人   妈妈   关系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