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本文看点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答对题目,但学习能力不强?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开始学习时能轻轻松松领先他人,但后来却越学越吃力?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联系紧密、意义丰富、灵活多变的知识结构?这篇文章也许会给你启发~




周一 | 视野

全文共4837字,阅读时间13分钟




01


假设有两名学生共同回答一道题:历史上英国打败西班牙舰队是在哪一年?


A回答:是在1588年。


B回答:我记不清准确的时间了,但肯定在1590年前后。


如果我们只看两名学生回答的年份,那么只能看到表层现象:A答对了,B答错了。我们可能还会推断出A学习能力好,B学习能力差。不过,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还要去追溯他们是如何得出答案的。


A继续回答:我从历史书上看到并记下了这个年份。


B继续回答:因为在1600年以后,英国在弗吉尼亚建立海外殖民地,而英国只有在确保海上路线安全的前提下,才敢组织大规模的舰队到海外建立殖民地,考虑到组织完善的海上航运需要差不多10年,因此推断答案是1590年前后。


这是《聪明教学7原理》一书记载的一个案例。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周围,有些老师和家长只从孩子的试卷上看到第一层回答,只关注到表层现象,以为孩子答对了就是学会了,答错了就是没学会,却忽视了孩子为什么会答对或答错。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其实,从两名学生后续的回答中,我们会看到两种不同的知识组织方式:A的知识组织方式是相对孤立的,B的知识组织方式是紧密联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A只记住了一个孤立的事实类知识点,并没有在它与已学的其他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而B的答案虽不准确,但能在多个知识点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能够根据问题推断出答案的区间。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那么可以看到:


A虽然回答正确,但相对孤立的知识组织方式,无法为他以后的学习提供太多的帮助,以后在记忆大量的知识时,他可能会感到更吃力,而且很难发现并修正所学知识中的矛盾之处,这也是很多学生容易忘记学过的历史知识、无法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原因之一。而B虽然回答不准确,但他的知识组织方式是紧密联系的,能利用因果关系、时间顺序去推断出答案,这种能力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用专业术语来说,在知识组织方式上,A更像是新手,B更像是专家。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02


具体来说,在知识组织方式上,新手和专家有什么区别呢?


主要有两大区别:联系的密度不同;关联的本质不同。


第一个区别是联系的密度不同。


新手的知识组织形式,常常表现为下图中的A、B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在A结构中,知识点之间联系很少,各个知识点排布较为分散,这表明新手还没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在B结构中,知识点之间联系也很少,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呈线性排布,构成链条状。这两种结构,都不利于快速地记忆和提取信息,也不利于发现和修正知识结构中的矛盾之处。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图片来源:《聪明教学7原理》


而专家的知识组织形式,常常表现为上图中的C、D结构。在C结构中,各个知识点之间构成一个复杂的层级机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被表现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结构,因此,专家的知识组织形式通常表现为D结构。在D结构中,严格的层级结构被打破,各个知识点之间交叉关联,联系更加紧密。这两种结构使得专家在提取和运用知识上更加高效。


举个例子,很多学龄前儿童在开始学拼音时有两种低水平的表现:一是只认出拼音的形状,但忘了拼音的发音;二是在听到拼音的发音时觉得很熟悉,却不知道这个发音对应哪个拼音,从而无法在听写中写出对应的拼音。


出现这两种表现的原因是,学龄前儿童像新手一样,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往往呈现孤立的、散点的形态。在他们的大脑中,拼音的“形状”是一个点,拼音的“发音”是另一个点,两个点之间还未建立起连接。因此,他们无法将拼音的“形状”与“发音”联系起来。不过,家长们不用担心,也无需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的提升,他们会采用更具联系性的方式去组织所学的知识。


在知识组织方式上,新手和专家的第二个区别是,关联的本质不同。


具体来说,与新手相比,专家在构建知识结构时,不会停留于知识点的表面特征,而会根据知识点中更深层、更有意义的特征去进行构建。比如,很多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之所以擅长解数学题,能够比其他孩子更快更准地得出答案,不是因为他们做了大量相似的题而变得熟练,而是因为他们在看到某道具体的题目时,能迅速识别出这道题涉及的问题类型与基础定理,从而采取相应的解法。虽然题目千变万化,但这些孩子看到了其中更深层、更有意义的特征——问题类型与基础定理,因此能更高效地解答。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除此之外,面对同一堆知识点,相比新手,专家能更灵活地构建和运用多种知识结构去组织。比如,对于同样一份几百页的Word版书稿,经验丰富的图书编辑能拿出多种编排方案去搭建内容的架构,并且能很快看出什么该删除、什么该保留、什么该调序、什么该修改,而新入行的图书编辑往往只能按照原稿的顺序去编排内容。


当然了,每个孩子在开始学习某门学科的知识时,都是新手的角色。那么,我们能否引导孩子像专家一样,搭建联系紧密、意义丰富、灵活多变的知识结构呢?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03


要想帮助孩子搭建联系紧密、意义丰富、灵活多变的知识结构,我们可以先看看专家是怎么搭建的。专家在组织知识之前,离不开大量的观察、比较与归类。可以说,正是在反复观察、比较异同点和进行归类的前提下,这些知识结构才得以形成。


具体到孩子的学习,我们也要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观察、比较和归类的习惯。下面有几个具体的小建议。


1)在学习新知识点时,引导孩子把它和已学的旧知识点进行比较,尝试找出区别与联系。


比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上,关于梯形的定义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如果孩子在学完平行四边形后,老师或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寻找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孩子就会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的话,孩子即使忘记了梯形的面积公式,也能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推导出来后,他就会知道,很多数学定理/公式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自己实际需要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种相互联系、相互比较的思考方法,不仅能帮孩子加深对新旧知识的记忆,还有利于孩子发展类比、转化、推理、归纳、概括与抽象的思维能力,提升孩子对知识进行高水平加工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组织知识。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2)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所学知识。


在学校学习时,每当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或者到了期中考、期末考,老师常常会帮助学生梳理出思维导图,一些学生也会自己梳理。很多学生都懂得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但可能会觉得,我把老师或者成绩好的同学梳理的思维导图拿来用就好,自己不用梳理。这种想法在低年级的学习中没什么关系,但在高年级的学习中可能会体现出弊端。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够清晰地呈现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散乱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结构呈现出来,还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而后者往往建立在自己亲自作图的基础上。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曾经很喜欢收藏别人做的思维导图,觉得当伸手党挺方便的,把别人梳理好的图直接存起来就好。这种做法,曾让我产生一种“一图在手,知识尽有”的错觉。但当我过了一段时间再翻看那些思维导图时,我觉得图上的文字很陌生。当然,我是认识那些文字的,只是不知道它们是如何组成图的。后来,当我尝试自己去画思维导图时,我明白了自己作图的意义所在。


一个人在画思维导图时,需要阅读文本、理解意思、提取关键词、梳理层级关系。直接看图的人,只能看到多个关键词以及它们之间的层级关系。没有阅读文本、理解意思、提取关键词、梳理层级关系的过程,也就没有分析文本、比较异同点、归纳信息的过程,这就导致了直接看图的人很难对图中的文字有深度的理解。


可以说,对于作图的人来说,思维导图=关键词+层级关系+具体的意思+丰富的实例;而对于直接看图的人来说,思维导图=关键词+层级关系。换句话说,作图的人懂得将大量的信息“压缩”成一张图,也懂得将一张图“解压”成大量的信息;而直接看图的人不懂得如何“解压”,只能看到有限的“被压缩”的信息。


因此,亲自为学科知识搭建思维导图是有必要的。如果老师、同学或者辅导教材提供了学科知识的思维导图,那么孩子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参考范例。自己在画图之后,拿自己的图与范例作比较,看看提取的关键词是否简明准确、层级之间的关系是否有误、是否漏掉了关键的知识点、有没有其他组织知识的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孩子以更紧密、更有意义的连接方式去组织知识。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3)在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时,尝试梳理出书/文章的内容。


每本书无论厚薄,都会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去编排。那些编排得好的书或教材,大都是符合目标读者的认知规律的,不会让人读到某部分时忽然觉得很突兀或者逻辑混乱。因此,有些人能从一本书的目录看出它值不值得读、适不适合读。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孩子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尝试让他用一页纸对书/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本书/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某种逻辑顺序等等。


-按照这种顺序是否是最好的?有没有其他顺序?


-各章节/各段落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哪个章节/哪个段落是最重点的/最难的/自己最感兴趣的?


-各章节/各段落的主要内容能否用一两句话概括起来?


-各章节/各段落的内容是否能够很贴切地阐述标题?


……


孩子如果能够理清这些问题,那么不仅有助于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窥见”书/文章的作者是如何构思与写作的,能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另外,对于故事类书籍,我们还可以参考《新概念英语》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读完后,通过复述故事的方式理解和整理书的内容。考虑到学龄前儿童还没有复述完整故事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回顾内容和积累知识。比如: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Who


-主人公从开始到结束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What


-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When、Where


-主人公为什么要做xx事?-Why


-主人公是如何做xx事的?-How


-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What


……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搭建联系紧密、意义丰富、灵活多变的知识结构并非一日之功,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使得搭建知识结构变得非常困难。但这种做法是有价值的。就像比尔盖茨所说,如果你有一个知识结构,你就有了一个可以往里填任何东西的地方,而当你不断寻找新知识所处的知识结构,当你试图去比较新知识与旧知识,并不断地查阅知识、弄清原理时,你就可以记住那些不断获得的新知识。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童行学院

比尔盖茨分享记忆的方法:在脑海里搭建一个知识体系,形成一条时间线或者一张地图,不断把知识放进去,比较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冲突,搞懂它们的关系。#童行学院 #比尔盖茨#郝景芳#记忆法#学习方法@微信时刻 @盖茨汽车零件

视频号


《童行学院经典之旅》能够帮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培养思维方法,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经典之旅》课程串联古今中外24位大师,带孩子回到知识发生的现场,学习大师的科学研究方法、人文写作方法、艺术创作方法,让孩子把大师思路内化为自己的思路,学习更游刃有余。


《经典之旅》App已经提交各大应用商城审核,如能顺利通过审核,将于4月23日正式上线。


奉上一份 经典之旅课表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互动话题

你和孩子有体验过童行学院的课程吗?有怎样的收获?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体验和心得!


点击了解更多,直达《经典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孩子   梯形   层级   知识点   拼音   紧密   顺序   思维   意义   轻松   新手   结构   组织   方式   专家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