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本文看点

我想不少人对老师的期待一直是,老师严点好,严师出高徒嘛。再说,老师严点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孩子的成绩吗?我们甚至会要求老师对孩子严点,不严了能算好老师吗?


“严”要看看老师是怎么严了,是严厉还是严格。


但更多时候,我们会误把“严厉”当成了“严格”。


严厉,在孩子的眼里就是一个字“凶”。



周二 | 思维

全文共4798字,阅读时间12分钟



我曾经给孩子报过一个兴趣班,孩子觉得老师很凶。我当时是抱着很焦虑的心态给孩子报的这个兴趣班。再说了,严师出高徒呀。(一个“严”,一个“高”,内含满满的功利性,极为适合焦虑的家长。)


在这个班里,也有不少孩子说过这个老师凶。但是后来的情况是,我竟然没有给孩子换老师。


后来孩子的表现让我觉得自己真是蠢透了。兴趣班的那套工具放在家里,甚至是成为了禁忌,孩子的兴趣消散了。


这种兴趣的消散让我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孩子怎么就那么脆弱不堪呢。


直到我看到了李娜(网坛一姐,国内至今没有人超越)的经历,我好像明白过来,即使看似心理强大的李娜,在面对严厉老师的时候,也会出问题。


这个问题在童年时代不会当作是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会随着人的成长而成长,等时机一到,就会爆发。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在“出成绩”的诱惑下

一切高压手段都是被默许的


李娜爽直个性,又获得过很多成就,人们都觉得她自信狂傲,也有骄傲的资本,可她对自己的评价却是:“我其实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一个很消极的人”。这一切,很可能源于她有一个“严师”。


5岁时,李娜(82年生人)打羽毛球。7岁时,她被启蒙教练夏溪瑶从羽毛球队挑走,开始打网球。“我很喜欢启蒙教练夏溪瑶,她性格温和,总和我们一起嘻嘻哈哈的,不像别的教练那么严肃,我小时候最喜欢她。”


11岁时,李娜进入湖北省队的集训队,师从前亚洲冠军余丽桥。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她一直带我到2002年我第一次退役的时候。这9年时间里,我与她一起相处的时间最长,受她的影响也最多。”


“余教练是位相当敬业的好教练,但是脾气火暴、风格强硬。她以对球员要求高、纪律严而闻名。如果一件事情她说了两三次以后你还改正不了,她就会很急地冲着你说‘教猪都教会了,你怎么这么笨,还没学会’。


“我的感觉就是自己怎么做都不对。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我在跟余教练的9年当中,几乎没有得到过表扬,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直到现在,我从来没有一次觉得自己是聪明的,一直觉得自己是那种傻傻的。


在那里,队员们没有犯错的权利,如果一个动作连续失误,就会在“滚滚滚”的斥责声中被推下场。


队员们也没有表达情绪的权利,如果被骂哭了,教练会说,哭什么,还好意思哭?如果不哭,教练又会说,你到底有没有脑子,这么说你都没感觉。


和李娜一起训练的队员,从来没有“今天起床感觉天气很好,心里很高兴”这种感觉,大家每天一起床就只会想“马上又要训练了,又要挨骂了”。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犯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教练会突然罚你跑步。所有队员都惶惶不可终日——我们不知道惩罚什么时候会来,只知道它是一定会来的


“就算我们拿了一比赛的冠军,教练怕我们会因为听到表扬以后会骄傲啊或者怎么样,回去以后,她会劈头盖脸的说‘拿冠军了不起啊,你下面拿不了冠军,你还得好好训练啊。’如果没拿冠军,‘你看没拿冠军吧,或者怎么怎么样。’”


“成年后,我知道这不是教练个人的问题。中国自古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教练对弟子们都是非常严厉的。”


在如此压抑的环境里长大的弟子们后来退役当了教练,会不自觉,甚至变本加厉地压制自己的弟子。


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在退役之后,选择了在北师大当老师,而不是继续在体制中当教练。他给出的解释是,他自己练够了,不想再折磨其他人了。如果自己是个教练,肯定是一个特别狠的教练,因为只有狠才能够练出来。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所有队员都是在超强压的训练方式下成长的。这非常不人性,但……很见效。在‘出成绩’的诱惑下,一切高压手段都是被默许的。”李娜在自传《独自上场》中这样写道。


李娜在整个青少年时期几乎从未得到一句肯定的评价,所以她总会在不如意的时刻无休止地苛求自己。


而这种苛求导致的结果就是极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就非常容易崩盘。


将教练的暴躁内化于心

反噬:崩盘


“从我11岁起,我总是听教练在我背后大声呵斥我:“笨!”“你是猪啊?”……


“时至今日,我已经不需要别人对我吼叫了——我已经将教练的愤怒、暴躁内化进了自己的脑海中


成绩不好时,她一下场,恨不得用头去撞那个门,或者用毛巾把自己包起来痛哭,在更衣室哭得浑身颤抖,无法克制地自我羞辱。“我根本不配打网球”“我生来就是一个失败者”。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李娜的比赛会被形容为是阴晴不定的天空,有时候会从开局连赢三局,到后面连输七局,被对手逆转。


一旦自己犯一个错误,我会接二连三的犯错误。可能一般的人犯一个错误之后会立马回来,但是我回不来。我必须要经过一点时间,我才可以回来。”


“在很关键的时候,我会拿不出那份自信。”


当她打球没那么顺利的时候,观众席上的风吹草动,她在那么紧张的赛场上都能看到眼里,有一次她竟然跟着观众席上的喊声去扣杀,结果失误出现。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不够自信也能赢,因为有足够的外在动力


可即使是不够自信,容易崩盘,可她依然能取得好成绩,天赋和勤奋是少不了的。还有一个就是打网球的动力。


最初,打网球不是她的选择,是父亲和教练帮她做出的选择。最苦的时候,她想过放弃,觉得只是在帮父亲完成心愿,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坚持下来的。父亲在李娜心中的份量极重。


直到父亲在她14岁的时候去世之后,她才真正想要打好网球,并无比强烈地想赢:只有赢,她才有能力撑起这个家,还清父亲生病时欠下的医药费,让在天上的父亲欣慰,“这就是动力来源”


她在自传里描述过那种感觉:


“你对胜利的渴望,要像在沙漠中跋涉,濒临死亡的人对清水的渴望一样。然后,你才有希望。”


这种对赢的渴望让她承受住了教练的凶,也让她拿到了2011年的法网冠军,改写了亚洲网球的历史。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胜利的礼物仅仅只是

内心的“教练”这次会放过她


胜利、夺冠并不能让她的内心好过多少,只是勉强躲过了一次“挨骂”。


“胜利带给我最好的礼物是内心的平静——我不必在比赛后用毛巾蒙住脸,躲在更衣室或是浴室里失声痛哭,不必再为失误痛恨自己,不必反复折磨自己。我知道我的表现及格了,我内心的‘裁判’这次会放过我。”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虽然当时的教练早已不是余教练了,可她脑海里还会出现余教练的话,“拿冠军了不起啊,你下面拿不了冠军,你还得好好训练啊。”


没错,夺冠之后,还是需要继续训练,继续比赛。网球就是这样,一年很多次赛事,球员就是需要不断地训练、比赛。


可是当夺冠的荣耀已经加身,完成了教练和亲人的期待之后,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继续刻苦地训练,她突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退役的想法在她脑海中出现过很多次。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她的状态极差,在很多比赛中第一局就出局,甚至会输给资格赛上的小将。


有的比赛中,她从进入球场,就不想要赢得比赛,只是想要把这场比赛赶快结束。“我想这是对一名球员,最坏的评价了。”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拿了冠军,大家都觉得你好幸运。”


“如果没有把握好自己,低潮就会一直伴着你。”


她调整的过程很痛苦、很艰难,时间上也很长。法网夺冠之后那半年的时间里,她没有赢过球。


解开心结,和余教练的15分钟谈话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话说李娜心结的打开,离不开卡洛斯。


2012年,李娜找到了一位新教练——卡洛斯,阿根廷人。


卡洛斯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聊天,“他执教期间,除了讲技术,我们俩在一起更多的时间是聊天。”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聊天的内容不止限于网球,还有李娜内心的想法。“比如我的童年、我的过往,以及我深藏在岁月深处的最幽微、最隐秘的伤痕。他要把那些会在潜意识里影响我的东西全部挖出来,让我真实地面对并且解决它们。”


每当要聊这个时候的时候,李娜会害怕教练,甚至想要逃避。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挖的过程很痛苦,但既然挖出来了,已经摆在自己面前了,就没有必要再退缩,直接面对面地解决好了。临阵退缩不是我的风格。”


这些谈话让她意识到,一些伤害比她想象的要大得多。她以为自己可以忘记。可是一旦事情不顺利时,这些伤害就会立刻浮现在脑海里。


卡洛斯建议李娜回武汉和小时候的余教练谈一谈。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我怕她(余教练)给我这种影响力比我想象的要大很多,我怕在以后不经意一瞬间,这种影响力又会出来,我会用这个方式对我的孩子,所以我必须要把它说出去。就说她对我太严厉了,对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她鼓足勇气,回到武汉,去面对余教练。她和余教练只谈了15分钟,她称那15分钟是一个可以载入个人史册的伟大的15分钟。


15分钟之后,她释然了。她理解了当时余教练为什么会那样凶地对他们了。


“她还是一个很严谨的教练,但是也是个很不容易的母亲,我们又没有运动成绩,你知道所有的压力都是一级给一级这样。


她要承担着上级给她的压力,还要承担着我们可能打不出来的压力,她也是单亲的(丈夫因病去世),她要自己带着小孩,为了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只能让她弟弟(孩子的舅舅)带着小孩,她为了我们真的是放弃了家庭。”


15岁时,李娜被选入了耐克训练营,比赛经费是固定的,当经费用完之后,是余教练带着李娜的妈妈去游说大队给李娜投资的


这些事情实际上当时的李娜也知道。“她对我们太严厉了,我们就不会换位思维,或者换角度去想象她的困难。”余教练也不会和学员聊这些。


“这次对话我最大的收获是,再遇到困难的时候,那个暴躁的李娜不会再出来了,起码没有那么轻易就出来了。我没想到这短短15分钟的聊天居然有这样神奇的功效。”


心结解除之后,李娜的状态很快得到了调整。


2013年温网,“比赛打到最后,我清楚地感到:自己对胜利的渴望回来了,那个斗志昂扬、决不认输的李娜回来了。”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在比赛中,李娜几次身处绝境,但都力挽狂澜。如果是以前的李娜,只要有了输的迹象,她就会自己崩盘


这次,她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回到休息室,她不再苛责自己,不再用毛巾裹着头痛哭,她不再懊恼,她对自己说“原来你是可以做到的。”


再后来,2014年,在墨尔本,李娜打入澳网决赛并成功夺冠,她成为百年澳网第一个夺冠的亚洲人。她还是首位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的亚洲运动员。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严师”典范:江南七怪


李娜面对着两个严师,一个是青少年时期的严师;一个是30岁时自己聘请的教练卡洛斯(卡洛斯也很严格,给30岁的李娜制定的是青少年的训练计划)。


将这两个教练在一起做对比,意义不是太大。本文也没有进行对比,仅说明了卡洛斯的心理疏导作用。


成年人有选择,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练,青少年时期没有选择,或者选择很少。


当孩子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厉到凶的老师时,那种压力会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对抗”的关系,这样孩子想学也学不好,除非孩子有很强的学习动力。


郭靖就有很强的学习动力,他从小不用师父催就自己勤奋练功,为的是报杀父之仇。而他的师父江南七怪可以说是“严师”的典范了,不仅轮番上阵,为了郭靖,舒适的江南也不回了,选择了陪郭靖在气候恶劣的蒙古训练。


可是10年了,郭靖的功夫还是不见长,训练多了功夫还会倒退。他被师父们骂“笨”,他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太笨了,学不好功夫。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直到遇到了全真教马钰教他呼吸之法,他的功夫才是突飞猛进。再之后遇到了洪七公,一个月下来,功力已在“江南七怪”之上。


所以说,很多时候都不是“严师出高徒”,而是“名师出高徒”。如果找不到名师,或者名师价太高,那就找一个脾气好些的老师,最起码孩子的心理不会受到伤害。


主要参考资料:

李娜自传图书《独自上场》;

自传纪录片《那就是我》;

柴静专访李娜:内心有两个自己打架

体坛风云会-李娜,哇哈体育


“严师出高徒”,真的吗?看看她怎么说?




互动话题

“严师”“名师”你是如何看待的?对于孩子的教养,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拓展阅读

从袁隆平的家庭、学校和科研探索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亲手养大的小猪被杀掉,生命教育该如何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严师   高徒   卡洛斯   球员   江南   自传   严厉   网球   教练   内心   父亲   冠军   老师   动力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