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只有四个字


最好的教育,只有四个字


01

前几篇,我们一起体验过稻盛和夫这位日本经营之圣的《活法》,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有没有哪一个观点对你有触动,哪一句话让你有所感悟?

快来告诉我吧!

今天,再和你聊聊稻盛和夫学生时期的三个小故事。

或许,你可以从中体会到父母教养的力量。


02

1932年1月21日,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鹿儿岛市的药师町。

一个哥哥,两个弟弟,三个妹妹的九口之家。

父亲原先在印刷厂上班,由于工作认真,表现优异,被合作的批发商老板赏识。

在批发商老板的全力支持下,父亲把家里的一个房间改造成印刷车间,独立经营起来。

把自己家的一角改造车间,摆放进些许加工设备,这是许多日本小作坊的样式。

别小看这样的作坊,加工的精密度、品质的稳定性一点不亚于大企业。在这里生产着支撑日本工业的各式各样的重要零部件。

父亲做事认真周详,即使彻夜加班,也一定能按时交货,毫无怨言。

但缺乏野心的父亲,总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小印刷车间因此迟迟发展不起来。

与父亲的谨小慎微相对的是母亲的性格开朗洒脱。

有一次,稻盛兄弟在外与人打架受伤回家,母亲没有安慰,更没有心疼,只是丢给了他们一把扫帚,厉声喝斥到:“报了仇再回来!”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支持,就是最大的依靠。


03

也许是成功遗传母亲基因的原因吧,稻盛和夫从小就是班级里的“孩子王”。

上小学时,成绩平平,连简单的作业都无法完成的他,给老师留下的印象并不好。

每次稻盛向老师提问题时,总是不被理会。相反,老师对家境殷实的孩子却更加疼爱。

稻盛认为老师偏心,便在那些“好孩子”放学的路上教训了他们。结果,第二天就被抓了个正着,还挨了老师几拳。

那时教师的地位崇高,拳打脚踢教训不听话的学生,还是天经地义。如果放在现代社会,早就被抓进去了。

忍着肿痛回家时,平时寡言少语的父亲开了口:“和夫,这脸是怎么回事?”

“老师偏心眼!”稻盛不甘地喊道。

父亲问:“你觉得自己是对的才做的吗?”

“是的!”

接下来父亲再什么也没说,他选择相信他的儿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信任,就是最大的温暖。


04

稻盛和夫踏入中学,便患上了浸润性肺结核,这是结核的初期症状。

看到成天意志消沉的稻盛,好心的邻居递给了他一本日本作家谷口雅春的著作《生命的实相》。

书里的一段文字深深地影响着稻盛:我们的内心有一块磁石,它可以将利剑、手枪、灾难、疾病、失业等等从周围吸引而至。

那时稻盛的叔叔由于罹患肺结核病,稻盛非常害怕,每当经过叔叔的房间时,总是憋着气捂着鼻子,生怕自己被传染。

可是终究未能幸免。

直到叔叔结核病的末期,稻盛的父亲依然坚持单独照顾叔叔。与病菌终日相伴的父亲平安无事,恰恰万般小心的稻盛却在劫难逃。

这正是恐惧疾病的内心招来的灾难吧!

父亲宁可自己染上结核病,也不让其他家人靠近,自己一个人扛下照顾叔叔的决心。

结核病菌是绝对不会侵蚀被爱的光环裹护着的父亲的。

1945年,大空袭烧毁了大半个鹿儿岛。

在拼命逃亡的过程中,稻盛和夫的肺结核居然奇迹般地痊愈了。若是安逸的静养,或许反而未必能治愈。

对孩子来说,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05

《人间值得》的作者中村恒子说:对于养育孩子,比起技巧,更重要的是行动。育儿的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

养育孩子,是孩子的成长,更是父母的成长。

这是言传身教的力量。

共勉。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甘地   言传身教   结核病   肺结核   病菌   日本   结核   批发商   车间   叔叔   父亲   母亲   父母   老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