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的了!教育部明确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双减”政策如何落地?

国家发布红头文件“双减”政策落地,孩子们终于能放松了!

国家“双减”政策下来后,家长和各培训机构对于政策的关注度屡增不减,其中“不允许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学科类培训”更是热门探讨话题,那究竟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的范围如何划分?


刚刚,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






我们首先要了解减负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目的。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首先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思想品德。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睡眠不足,又缺乏锻炼,体力下降。有一位校长告诉我,有的高中学生,单杠引体向上做不了几个,跑步会昏倒。现在学生中近视眼众多,许多成年人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少龄化,这样下去,国民体质下降,今人担忧。


所以借此机会,中小学生的家长们应该赶紧带孩子运动起来,幼儿家长也要从孩子1.5岁可以独立动作开始,让孩子接触多种类型的运动来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比如,足球可以锻炼小朋友的眼脚协调能力,网球可以锻炼小朋友的空间感知能力,儿童体操可以锻炼小朋友的上下肢协调能力、促进粗大动作的发育,旱地冰壶可以促进小朋友的抓握能力、冷静思考能力。


家长们看到这里会问:体育项目太多了,我该怎么选?


有专家研究表示1.5--12岁的儿童青少年应该至少接触6项以上的运动元素,不要过早开始专项体育训练,在儿童青少年12岁之前的体育运动训练要以引导为主。让孩子运动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对运动感兴趣并且养成良好运动习惯!

动真格的了!教育部明确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如何让孩子养成运动习惯?


当前正值暑假期间,孩子放假闲下来,家长还是要照常上班工作,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带孩子参加那么多种的体育运动项目。


并且很多专项运动的训练枯燥乏味,孩子去了觉得运动没有在家看电视动画片、玩手机游戏、看短视频有意思。


斗娃动能趣味课堂,国内首创ME+课程含13项奥运及非奥运体育运动元素!


情景式沉浸课堂,玩着做运动,下课了孩子们都赖皮不想走,爱上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校外   学科   目的   教育部   体育运动   中小学生   专项   义务教育阶段   青少年   小朋友   家长   能力   儿童   孩子   政策   真格的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