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抱怨限塑令不方便?不想吃进微塑料颗粒,这3个危害要了解

要问这波禁塑后对大家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前不久,肯德基因禁塑令更改的样子被大家狠狠地吐槽了一番!

还在抱怨限塑令不方便?不想吃进微塑料颗粒,这3个危害要了解

图片来源:微博

大家或许都在抱怨没有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勺子给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但其实这些塑料制品带来的危害要远大于其带来的便捷!

塑料制品的由来

你知道吗?起初人们使用的包装袋是纸袋,但由于大量生产纸袋会导致森林被滥伐,因此塑料以及塑料袋以“环保”的目的被发明出来。

但当时的人们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环保品”后来却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普通塑料一般是从化石能源中提取原料,采用特定工艺进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因此这类材料在自然界中并不是广泛存在的,终会有使用枯竭的一天。

还在抱怨限塑令不方便?不想吃进微塑料颗粒,这3个危害要了解

图片来源:Pexels

为什么要施行禁塑令?

我们看一下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

❗️全球平均每分钟消耗塑料袋100万个,每年塑料总消费量达4亿吨。

❗️目前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而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

❗️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全部加起来可以绕地球420圈。

还在抱怨限塑令不方便?不想吃进微塑料颗粒,这3个危害要了解

图片来源:Pexels

由于自然界中没有能快速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塑料在自然条件下降解非常缓慢。

这些扔进海洋的塑料袋,会导致每年有超过10万只海洋动物因塑料袋缠住或误食塑料袋而死亡。

还在抱怨限塑令不方便?不想吃进微塑料颗粒,这3个危害要了解

图片来源:Pexels

而随意丢弃在土壤中的塑料在200年的时间内不会降解,还会造成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未被分解的塑料产品因为受热、光照、辐射、水体冲刷等原因出现了破损和磨损,使得塑料制品被分解为更细小的塑料颗粒,即「微塑料」。

而它的发现却不单单是对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人体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危害。

微塑料首次出现在胎盘中

今年1月,来自意大利的研究人员首次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这一发现证明塑料不仅仅存在于我们可见的范围内,已经进入到我们的身体内。


还在抱怨限塑令不方便?不想吃进微塑料颗粒,这3个危害要了解

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塑料难以降解,会以微塑料的形式长久存在于食物链中,最终通过饮水和食物进入到我们的身体里,这就是我们体内微塑料的主要来源。

此外,食物在加工和包装的各个步骤都很可能受到微塑料污染。

所以,无论是食用已经受了污染的食物,还是无意识吃下食品包装中的微小塑料,都可能造成人体内的微塑料污染。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人均每周摄入约5克微塑料,可以说重量相当于一张信用卡。

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

微塑料长期堆积可能会导致血管栓塞、消化道受损、器官损伤等疾病。

1.血管栓塞

虽然大多数较大粒径的微塑料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但粒径较小的颗粒(小于10μm)有可能穿过细胞膜,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所有器官。

由于塑料在生物体内较为稳定,微塑料的长期堆积会导致血管栓塞。

2.肾脏、消化系统损伤

微塑料若通过血液进入循环系统,在肾脏或其他器官中累积,可能会诱发应激反应,造成器官或组织损伤。

若生物体的消化系统长期暴露于微塑料中,在微塑料本身或其吸附的细菌的影响下,生物体消化系统中的菌群会产生变化,严重时会导致消化系统受损。

3.可能产生致癌突变

有研究发现,纳米塑料容易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当微塑料与蛋白质或者核酸相结合时,可能会造成这种不稳定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发生致癌突变或者产生有致癌作用的基因。

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

◆ 准备一个可以反复使用的袋子用于外出购物使用。

◆ 减少瓶装水饮用量,日常可以准备一个可循环使用的水杯。

◆ 少吃口香糖,因为它们含塑料成分无法回收利用。

◆ 避免使用含塑料微珠的洗护产品。

◆ 不使用塑料吸管、塑料勺子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还在抱怨限塑令不方便?不想吃进微塑料颗粒,这3个危害要了解

图片来源:Pexels

塑料微粒出现在人的身体内,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警醒,如果继续一意孤行破坏环境,终有一天我们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噬!

有时候,“拯救地球”的未必是超级英雄,可能就是你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

参考资料:

[1] Ragusa A, Svelato A,Santacroce C, et al. Plasticenta: 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placenta[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146. DOI: 10.1016/j.envint.2020.106274.

[2] Stephanie L. Wright, Frank J. Kelly.Plastic and Human Health: A Micro Issu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7, 51(12): 6634-6647.

[3]邓义祥, 雷坤, 安理会, 等. 我国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源头控制对策[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10.

[4] 李潇, 杨翼, 杨璐,等. 欧盟及其成员国海洋塑料垃圾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 海洋通报.2019-0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粒径   生物体   栓塞   可能会   消化系统   塑料袋   不方便   蛋白质   损伤   器官   塑料制品   食物   海洋   来源   塑料   塑料颗粒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