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睁着眼睛说瞎话......

前几天,一位学习过P.E.T.父母效能训练的爸爸和我说,孩子会睁着眼睛说瞎话。我问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这位爸爸告诉我,孩子玩了玩具不收拾,他用面质性我信息和孩子说:“我看见你把玩具放在箱子上了。”孩子看了一眼,说:“那是桌子啊,那不是桌子吗?”

如果您是这位爸爸,您会怎么办?

这位爸爸很生气,给了孩子一巴掌。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

一天早上,已经快迟到了,女儿仍然不紧不慢地收拾东西,我很着急,于是对她说:时间快到了,再不出门就要迟到了。女儿回答:迟到就迟到呗,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P.E.T.父母效能训练里,遇到这样的情况,意味着孩子有情绪,需要父母“换档”,即父母暂时从面质的姿态转变成倾听的姿态。

当孩子睁着眼睛说瞎话......

我知道我该换档,但时间来不及,看女儿东西快收拾好了,我便没有再说话。下楼时,我说:你刚才说迟到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觉得不大合适。女儿回答:我没有说过。我再次换档,说:你说没有说这句话。女儿说:是的。我:我听到你说的是迟到就迟到,有什么大不了的。女儿说:说了我没说过。我:你不认为你这么说过。女儿:我就是没说。

这时,我彻底失去耐性,给了女儿一巴掌。

女儿哭起来,我也心跳加剧,面红耳赤。

女儿说:我不去上学了。我说:回家。

学习了P.E.T.之后,我们都知道使用面质性我信息时,有时会遇到孩子的阻抗,这时需要转换到倾听以让沟通能够继续下去。我在过程中使用了几次换档,可孩子都否认自己说过的话,我感到很无力,很久都没有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最近,我突然想明白了其中的缘故。

在《好好说,孩子也不听》这篇文章里,我说到了孩子需要感受到安全,才谈得上沟通。

而孩子对自己行为和语言的否认,其实是一种防御机制。

>当某人相信看到的、记住的、听到的、渴望的、信仰的、或者感觉到的某种信息,正在或者将会让其陷入危险之中,TA会启动防御机制,以避免将会体验到的消极情绪,用以保护自己看重的既脆弱又有价值的东西(例如自尊)。

正如我的女儿,她知道自己说的“迟到就迟到有什么大不了”是不对的,我指出来时,她即刻否认,避免承认自己的错误以保护自己的自尊。

当孩子睁着眼睛说瞎话......

也许您会说,知道错改了不就行了吗?何必不承认呢?进化精神分析师奈斯论述说,对于像人一样具有社交性并且善于沟通的动物,如果想对同种类的其他成员隐藏某些事情,一个最可靠的方法就是首先让这些事情远离自己的意识。

也就是说,防御是发生在意识之外的。而我们通常的看法,和文章开头的那位爸爸一样,认为孩子睁着眼睛说瞎话。

其实仔细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说箱子是桌子,我女儿为什么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就是爱面子嘛(保护自尊心嘛)。

然而我们在那个当下,很难与孩子共情。鲁道夫.施坦纳说: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养育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回过头来看自己。当我们难以控制对自己的情绪时,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情绪背后的信念,了解自己习惯的情绪处理方式。

女儿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我冒出的念头和那位爸爸一样:睁着眼睛说瞎话,有胆说却没有胆承认。这个念头背后的价值观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敢做就要敢当。我将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女儿之上,我看不到孩子,也没有看自己。还好,在给女儿一巴掌之后,心疼和懊恼让我及时倾听自己。

回家之后,我向女儿真诚的道歉:妈妈错了,无论如何妈妈都不该动手打人,请你原谅妈妈。

应对阻抗,其实并不难,有多种方式。

#####一、回应孩子

文中的爸爸,当孩子说箱子就是桌子时,可以这样说:你认为这是桌子,我认为这是箱子。

要说出这句话,爸爸可以自己使用一次ABC合理情绪方法。最初,爸爸的情绪是这样的:

A: 孩子说箱子是桌子。

B:我认为这是狡辩。

C:生气,给孩子一巴掌。

之后,爸爸改变了自己的认知:

A:孩子说箱子是桌子。

B:这也许是孩子的视角,有创意。

C:说“你认为这是桌子,我认为这是箱子。”

爸爸说出这句话以后,描述的是一个事实,孩子最可能的回答是:是的。

学习了积极倾听的父母们常说,倾听之后,孩子最常见的回答是“是的”。之后,父母们就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话题了。我们要知道,孩子回答“是的”,往往表示孩子已经从拒绝听你说话到肯听你说话的阶段。你可以继续你要说的话。

在这个案例中,表示着爸爸换档成功。爸爸可以继续说:我们的看法不一样,对我来说,把玩具放在箱子上很不方便,如果我要用箱子里的东西就得先把玩具挪开,会很麻烦。

孩子可能会不乐意:我觉得它是桌子,放着挺合适的。

爸爸:你觉得合适,没有考虑我,我很遗憾。

孩子:你是爸爸,我的东西就该你帮我收。

爸爸:你觉得爸爸得帮儿子收东西。

孩子:嗯。

爸爸:我觉得很不公平。

……

看,沟通可以继续下去,而不是以一巴掌结束。

######二、共情孩子

另一种方式,是体会孩子的感受。

爸爸如果听到孩子这么说,可以共情到孩子是因为害怕才说箱子是桌子的,他可以这样和孩子说:爸爸说你把玩具放在箱子上,你怕爸爸骂你。

孩子的性格不同,看重的东西不同,回答也可能不同。如果孩子回答“是的”,那么恭喜你,孩子感到你理解了他。如果孩子因为好面子而继续拒不承认,继续倾听:爸爸这么说,你不好意思了。

孩子得到这样的理解,通常能够敞开心扉和爸爸继续沟通。如果不能,继续共情。

运用这个方式,最重要的是爸爸对情绪的敏感度。每位爸爸妈妈都是平凡人,有自己的情绪方式、需求和价值观,这些都有可能妨碍我们共情孩子。更深的理解自己,探索自己,我们才更有可能共情孩子。

######三、积极地应对

积极地应对,需要整合前面两种方式。

我向女儿道歉之后,她哭了,我静静地陪着她,眼里同样噙着泪。在生气抱怨过后,她对我敞开了心扉,开始诉说。她说:最近压力真的太大,小升初补习班连续十几周的考试,她真的有点受不了了。当她说到她有时候去上小升初,走在小升初补习班的楼梯上,腿都是软的时,我感觉我的心都碎了。而当她说到她从排名第7掉到排名50几名,对自己的失望时,我更是心痛。

我说:你每天睡不够,妈妈真的很心疼。但妈妈不知道你心里有这么大的压力,你一直没有和妈妈说。

女儿:上小升初,是我自己选择的,我觉得没必要增加你的烦恼,你已经是很理解我的妈妈了。

我说:可是你不说,妈妈觉得没有足够的理解你。

女儿:你已经很理解我了,我再和你说,就是抱怨了。

我:你认为抱怨不好。

女儿:我喜欢的偶像,工作很辛苦也不抱怨,我这一点压力就要抱怨,我觉得不好。

我:嗯。可是如果你不跟妈妈说,妈妈不完全理解你,就会造成你和我之间的误会,容易产生矛盾了。

女儿:嗯,我真的觉得小升初压力太大了。所有的假期都没有了。

我:是啊,我也觉得太辛苦了。

女儿: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了。

我:我也特别希望你有时间玩。你没有和妈妈说,妈妈更着急啊。

女儿:我说了也不能改变什么,我不还是要参加小升初吗?

我:是啊。可是,每个人都需要有支持者啊,妈妈就是你的支持者啊。

女儿:嗯。

我:你说出来不能改变现状,但你现在说出来,有没有觉得心里轻松了?

女儿:嗯。

我:你心里的事不说出来,压着你,无形中影响着你,时不时就会小火山爆发一下。这样,对你对我都不好啊。

女儿:嗯。

我:但是,无论如何,妈妈动手打人都是不对的,对不起。

当孩子睁着眼睛说瞎话......

女儿:妈妈,我也有错,可我不想承认错误。

我:挺没面子的,是吧?

女儿:嗯。

我:今天怎么打算呢?

女儿:先睡一觉吧!

我:嗯。你先睡一会,睡够了再起来做小升初的作业吧。

女儿:做不了,我下午还去学校上英语课呢。

我:下午也别去了,在家休息一天。英语差了那么久,也不是一两节课补得起来的。

女儿:可是我得考毕业考呢?

我(笑):有人拿不到小学毕业证吗?

女儿:没有。但如果分数低不是太难看了。

我:我们有个权衡吧,现在小升初更重要,先安排好这边的事吧。学校的作业,不做我觉得也没啥。

女儿:我觉得我还算是好学生,该做的作业还是要做的。

我:好吧,我就是觉得你太辛苦了。

女儿(笑):没事,也不看看我是谁。

我(笑):嗯,也不看看是谁的女儿。

女儿(大笑):啊,妈妈你好自恋。

……

沟通继续。

虽然我和孩子产生了冲突,还动手打了孩子,但我知道,任何危机都会带来转机(这绝不能成为父母任意发脾气的理由)。这段对话,我无形中给到了孩子一些应对压力的方式:1.寻求可靠的社会支持(有效的情绪聚焦型应对策略);2.适当的宣泄(有效的情绪聚焦型应对策略);3.为问题解决承担责任(有效的问题聚焦型应对策略);4.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乐观(有效的问题聚焦型应对策略);5.幽默(有效的情绪聚焦型应对策略)。

当孩子睁着眼睛说瞎话......

再次想到鲁道夫.施坦纳说的“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我想,这一刻,不仅是孩子的成长机会,更是父母的成长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说瞎话   孩子   作业   箱子   换档   桌子   情绪   爸爸   父母   女儿   眼睛   压力   玩具   东西   妈妈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