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爱,为何却变成了伤害?72岁的“知心姐姐”告诉你答案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这是很多人信奉的真理。

但其实很多爱,却给了孩子很大的伤害。

比如之前朱雨辰的妈妈,那种令人窒息的爱,让他和姐姐都恐婚。

已经70多岁的朱妈妈,对39岁的儿子样样操心:

除非是自己在洗澡出不来,否则儿子需要任何东西,她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儿子面前;

给儿子做了菜,硬逼着他吃下去,还上演“苦肉计”,不吃就是不孝;

儿子去拍戏,她就跟剧组,带着一个电磁炉,宣称要给儿子一个移动的“温暖厨房”。

她不无自豪地坦言:“我一个人顶两个菲佣!”

“我是用我整个生命来爱儿子的!”

明明是爱,为何却变成了伤害?72岁的“知心姐姐”告诉你答案

不仅管生活,连感情也管。

朱雨辰想过反抗,他觉得妈妈的爱太重了,甚至跟她大吵:“你这样会把我搞死!”

为何爱,却变成了深深的伤害?

如何看待以爱之名的伤害?

在2020年初,我咨询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老师,把很多父母出现的问题,都提给了她。

明明是爱,为何却变成了伤害?72岁的“知心姐姐”告诉你答案

强制性的爱,是害

很多父母都以为自己很爱孩子,但其实有些爱是害。

卢勤老师总结了五大有害的爱。

第一就是溺爱。

其中,溺爱是让孩子最没有空间的爱。

过度的这种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你越爱他,他越恨你。

第二种是替代性的爱。

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干了,那孩子什么都不会了。

明明是爱,为何却变成了伤害?72岁的“知心姐姐”告诉你答案

第三种是攀比型的爱。

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总是拿别的孩子作为自己孩子的标准,所以孩子就不努力了。

第四种是打骂型的爱、指责型的爱。

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奈。

因为你不知道他该怎么做你才能满意。

最后一种就是强制性的爱。

过多的干预带来孩子的无措。所以这种爱就是害。

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好起来,你首先要从这种有害的爱中走出来。

我为你好,是你为孩子好,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自己有自己成长的规律。

“我为你好”,反而影响孩子成长

很多妈妈都会说“我为你好”,其实这就是强制性爱的一种。

但很多时候,“我为你好”,反而会影响孩子成长。

卢勤老师举了个例子。

很多妈妈都会遇到孩子吃饭挑食的情况。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就像大众说的,有一种冷就“奶奶觉得你冷”,其实也有一种饿就“妈妈觉得你饿”。

可能孩子那时就是不想吃饭,但是爸爸妈妈就认为,我认为你该吃。

妈妈觉得你饿了,你就该吃这个。

那至于孩子爱不爱吃呢?怎么让孩子爱吃呢?

她从来没想过。

其实,如果你把胡萝卜这种东西,做成很好玩有意思的糕点,孩子觉得很可爱,就会高兴得把它吃了。

明明是爱,为何却变成了伤害?72岁的“知心姐姐”告诉你答案

所以做家长的,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行按在孩子身上。

很多时候,父母过分的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束缚。

如果孩子将来要走的路,是我们父母觉得对他好,替他选择的,而不是他真正喜欢的,这样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就好像一个蟹笼里面很多螃蟹,它们都想爬出来,其中有一只螃蟹就快要够到盖子冲出来的时候,突然冒出一只蟹腿用力一夹,把他拉了下来,经过几次挣扎,那个螃蟹终于放弃了。

而现实生活中,孩子身边有很多人都充当着那只蟹腿的作用,包括我们父母。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但是如果太过强制,太过自我,那这样的爱是没有哪个孩子可以承受得住的。

站在孩子的视角,

才能懂得孩子的世界

做父母的要有儿童特点,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孩子不是强制出来的,很多时候之所以有冲突,是因为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

只有站在孩子的视角,才能懂得孩子的世界。

卢勤老师说,自己曾经和一个台湾的电视主持人一块聊天,他发现了有个现象特别奇怪。

为什么三岁的孩子进商场就又哭又闹?

商场不是应该比咱们家好玩多了吗?

但有一天他正在交费,孩子站在那又哭了,他一看孩子鞋带开了,就给孩子系鞋带。

系完鞋带他没有马上站起来,而是顺着孩子的眼光往前一看。

明明是爱,为何却变成了伤害?72岁的“知心姐姐”告诉你答案

这时他才发现,在孩子眼睛里根本没有商品,都是大人可怕的大腿和大手。

而且那些大手来回摆动,打着孩子的脑袋,他顿时觉得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他把孩子抱起来说,咱们一分钟也不呆了,马上回家去。

但孩子被抱起来后,就看到了玩具,反而不要回家了,还笑了。

这就是视角。

父母只有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才能懂孩子看到了是什么。

所以我们很多事情强加给孩子没用,你要知道孩子他这个年龄最喜欢什么。

顺应他才可以。

父母要学会

边界感的爱

"孩子写作业拖拉,写不好怎么办?"

这是很多父母都会问到的问题。

其实这也涉及到一个边界感的爱。

孩子是个人,不是写作业的机器,也不是学习的机器。

尊重孩子,就是说妈妈有自己的工作,孩子也有自己的工作。

可以跟孩子沟通:

你的工作是学习,妈妈的工作可能是劳动挣钱,咱俩有不同的分工。

所以学习是自己的事儿,写作业也是你的事儿。

如果妈妈回家,还有一点工作要在家干,那你就干你的工作。

你该忙什么你就忙什么,孩子就该忙什么忙什么。

你回去可以向他汇报一下,今天妈妈的工作完成了,或者工作没完成,是什么心情,让他知道。

那你的工作完成怎么样,他就会觉得我的工作还差一点,那快抓紧,咱俩看谁完成得快,咱俩好睡觉。

为什么中国的家长那么累?

因为我们爸爸妈妈把写作业学习,全部都变成自己的事了。

爸妈:我让你学,你为什么不学啊。

孩子:你让我学,我为什么学啊。

我干嘛让你学,你爱学不学?

父母一定要想清楚,这是他自己的事情。

你要有时间跟他讲清楚学习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学习?

妈妈就是因为可能当时没有好好上大学,学的不够,所以工作起来有点吃力,现在一边工作还在学习呢。”

这样才让孩子明白,这是我自己的事,早晚他得明白,你逼永远逼不回来。

做父母,心态很重要

现在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个疾病。

而最小的抑郁症患者只有8岁!

所以现在我老是给家长讲课讲心态,因为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

我总结了一个词叫“太好了”三个字!

用太好的眼光看世界,太好眼光看家庭,太好的眼光看孩子,太好的眼光看老人,你会忽然发现人都有两面的。

你用太好的眼光去看,这个人就很光彩,从太糟的眼光看,这人就没法要了。

好心态是怎么培养的?

你要有太好的心情去看这个事情,这些事出现了太好了。

如果说坏事没来,你根本别想坏事。

坏事到了以后,你就找到这个坏事中有什么可以积极的、能够去对自己有好处的。

要有太好的心态,我觉得这一点上我妈给我的重要的礼物就是三个字“太好了”。

因为我那会插队的时候,腰部受伤,就被农民送进了部队医院。

当时我怕我妈着急没告诉她,后来我想我还是告诉她吧,我就写封信告诉我妈了。

我妈在北京呢,我想我妈一定特别着急,诶你怎么样了疼不疼?

明明是爱,为何却变成了伤害?72岁的“知心姐姐”告诉你答案

我妈没有,来信写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太好了!你终于可以休息了!你太累了!

我想我妈说的对啊,我在农村住土房,我在医院住楼房,我在农村吃窝头,我在医院吃馒头,我在农村还干活,我在医院不干活。

太好了!

越想越高兴,这一高兴这腰疼痛就好多了。

出去溜达,看到满部队医院出了很多黑板报,出得实在是太难看了!

我从小就出黑板报的高手,给他们出了一期,他们说太好了,千万别出院!

五四青年节板报比赛结束再出院,然后他们让我编节目,我就编了个节目。

他们说太好了,千万别出院,等五四青年节演出结束再出院,本来住一个月我住了三月。

然后每次再有病,太好了!我终于可以写书看书了!平常忙得都坐不下来。

卢勤老师说自己这一辈子遇到很多难事苦事或者是不公平的事,但自己永远用太好的眼光去看,我就学得一生就快乐!

所以改变心情是很重要的。

抑郁这个东西,只有自己解决,忙起来就没那么多事了!

而很多孩子的抑郁是父母逼的,只有改变了父母的心态才能改变孩子。

跟孩子沟通,信任是王道

人愿意把心里话和谁说?他信任的人!

我们的父母常常就不信任孩子,他的眼光里在那怀疑,一看就没什么好事。

尤其到了青春期,怕早恋,怕影响学习,那孩子肯定不跟你说啊。

有一个教育局局长就做的很好,他的孩子上高三,有一次这个孩子跟他爸爸产生了这样一个对话:

孩子:爸爸我看上我们班一女生都快毕业了,我想跟她结婚行吗?

爸爸:可以啊,如果你在想在县里发展,你就跟她好下去;

如果想在省里发展,你可以到省里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想在北京发展,你可以到北京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想在世界上发展,你可以到出国再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那我等等再说吧!

这多平等!

我只是告诉你一个眼光。

所以我觉得其实就是,相互的信任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你不信任孩子,你就很难听到孩子内心里那种秘密。

明明是爱,为何却变成了伤害?72岁的“知心姐姐”告诉你答案

而跟孩子相处也有门道。

在这里,听孩子说什么就很重要。

因为你不了解孩子跟我们是完全两个时代的人,你不了解他,就得先听听他说。

你从小就养成听他说的习惯,等他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有什么事就也会跟你说。

听的时候就要洗耳共听,人家说的时候你别给人插嘴,随时讲你这不对,然后给人评论一下,然后再说我都知道了。

这样会显得你很傲慢,这人你也不爱听。

要洗耳共听,听完之后可以跟他共同探讨一些问题,这个问题这样你看怎么样?如果不这样话那样又怎么样?

他觉得你可以跟他商量完事情,这也比较好。

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个就是要相互理解,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样。

这个理解,特别是让孩子要理解你,理解你在干什么。

如果他不理解你在做的事情,你整天忙不管他,他就觉得你不爱我或者怎么样,所以让他知道你在忙什么很重要。

我们有一个活动叫和爸爸妈妈上一天班,让孩子知道父母在忙什么,这特别的重要。

我觉得我儿子对我就特别理解,从小就知道我在忙什么。

我那会儿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们中国少年报在文化宫搞寒假儿童大世界,有一个知心姐姐咨询活动当时家里没有人看他,我说跟我一块去吧,那时候他上小学四年级,他说那你中午得请我撮一顿。

我说没问题,我们俩就去了,结果那会吧上午应该12点结束,好多人都不走。等那些人走了,下午1点还一场呢,那卖饭的走了,我们俩就没买着什么好吃的,拿个面包拿一瓶水回来了。

后来过了几天,我看我儿子写了篇日记:

星期天我和知心姐姐去工作,工作到中午了,他们都不走,结果卖饭的人走了。

如果你将来跟知心姐姐去工作,一定要自己带饭。

知心姐姐是谁啊?

她就是我妈。

然后老师给他评语,我为你有这样敬业的妈妈感到骄傲!

我看到这篇日记的时候孩子已经很大了,我非常感动。

我的孩子就因为知道我在忙什么,从来不抱怨。

就今天他都40岁多岁了,从来没抱怨过。

我一天到晚在忙,从早到晚上在忙还经常出差。

但我的爱人和我的孩子都非常的理解我,这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大家要知道你在忙什么,你不要觉得我忙也都是为了你们。不是的,你要知道,他知道了就不一样了。

明明是爱,为何却变成了伤害?72岁的“知心姐姐”告诉你答案

最后,男人要有自己的主意。

你要让他成功。一旦他挫败,他不就得找歪门邪道去了吗?

所以很多孩子犯的错,是家长逼出来的。

而你又不能接受,你就把他毁了。

所以很多事情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成长规律,让孩子就像水一样,堵是堵不住的。

要有个渠道,流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知心   姐姐   溺爱   视角   坏事   眼光   心态   爸爸   儿子   父母   事情   答案   妈妈   孩子   医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