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时尚感觉和品味?》

个人时尚感觉问题和品位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视觉审美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

你穿什么,如何行卧坐立,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在你心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3)你希望别人觉得你是怎样的人?

4)你能/打算接受3和1、2之间存在怎样的、多大的差距?

5)你认为别人如何才能认识到你想要表达的自我?

回答好这五个问题,你就可以推算出你的选择。


在回答这五个问题之前,要先摆正一个基本方法论——“到底要如何评价我的个人表达是好的”?

这样搭,那样配,那怎么去评估这两种设计哪个更好?

这里面一般有两种答案——

1)我高兴就好,我高兴的,就是真我,管你喜欢不喜欢。

2)越广受欢迎越好,越引人尊敬/渴望/羡慕越好。

但这两种答案都是错的。

并不是你高兴就好。遵循第一条去走,绝大多数人都会被评论为“怪胎”,“不合群的混蛋”,“自以为了不起”这类负面评价,而并不是“有个性”、“勇敢”,这类正面评价。

为什么呢?因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是别人的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他人世界的一部分,你选择了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具体表现是不研究人的审美规律和基本审美心理,无视美学规律——去表达自己的“个性”,这流露出的是一种无情和冷漠。

全身写满无情和冷漠,你当然是在给自己下诅咒。无论正确的自我外形设计的标准是什么,至少也不是“自我诅咒”,不是吗?

所以第一条pass了。

那么第二条呢?难道不应该越多人喜欢越好吗?难道不要艳光四射、用美征服所有人,然后给自己争取最大的挑选空间吗?

错了,大错特错。

不错,好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这好美之心后面十之八九都是贪欲。是会有很多人来竞相追逐你,他们的确会争下重注,百般讨好。

但是,请不要怀疑贪婪者的智商和职业伦理——在你身上投入的,都是你欠下的,还有驴打滚的利。

他们会把之前所下的重本称之为爱,把收不回的本息称为你的罪,授予自己报复的正当性,对你发起“天诛”。

即使你自己有本能的智慧去拒绝这些人,如果你真的是美人的话,你也该明白当冰山美人的代价是什么,不是吗?

但问题是——为什么在一开始要去吸引来,然后再花成本去一个个的防范推开呢?

无非是因为你害怕不能大浪淘沙淘出你想要的那块金。为了那块金子,你怕你自己不够明亮,怕ta看不见,所以你要尽量光芒万丈,要在蚊蝇围绕之中苦等,对吗?

这也算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但真的是笨得让人心疼。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写这个给你们看。

记住,你的外貌应该是一道编过码的半透膜——识得的人,就是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人,就识不得。

索性不引,便无烦恼,逍遥自在。

你不是要把自己变成所有人都喜欢的样子,你是要把自己变成“大部分人都不喜欢,但那特别的一群人却会视如珍宝”的样子。

不多不少,正好如此。那才是你的“对的样子”。


那么你希望哪部分人喜欢,希望哪部分人不喜欢或者无感呢?

区别在于爱。

记住这句话:

爱人的人,对人永远是正资产,永远不嫌多,而贪婪的人,对人则是负资产,永远不嫌少。

所谓外观设计的基本战略设计思路,就是这句话——吸引爱人的人的注意,而给贪婪的人处处添堵。一体两面,缺一不可。绝不是“无差别吸引”。

在明确了这个基本战略思路之后,接下去的头一个问题,就是这两种人有什么区别?

有一种很切实的做法,就是看这几条:

1)此人知不知道权界在哪里?

2)此人是否尊重权界?

3)此人是否能够接受因为别人合法的行使自己的自由而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

前两条是第三条的基础、关键就是第三条。

守得住第三条,那么这个人就有机会成为人的正资产,值得你去吸引,去寻找,去接近,去保守。守不住第三条,那么这人就会成为人的负资产,你只要靠近,就会发现自己的自由常被此人因为他自己的利益剥夺——他没有合法的立场,仅仅只是出于剥夺你这份自由对他更有好处这种理由,就动用一切的筹码和手段去这样做,这对你就构成剥夺和奴役。

你可能要问——说这么多,这跟我的时尚感觉有什么关系?

关系在于,你会发现这两种人的审美倾向有风格差异。

贪婪者指望从你身上获益,你的美貌是他打算获取的资源,他非常在意你的美貌的可交易性。而可交易性总是建立在“共同认可”的基本共识上。

你也同意我这头羊值钱,我也同意我这头羊值钱,我才能拿我这头羊换钱,不是吗?

贪婪者喜欢那种万众一心不假思索就会喜欢的审美,那种具有强烈通兑性的审美。

他们天生厌恶小众的、独特的、不是直接诉诸低级感官的、有认知门槛的审美。

如果你是这样,你对他们就是天然“鸡肋”。

但对于爱人的人,因为他们不需要拿你的美貌兑换利益,他们就没有这种强迫性。这个问题对他们就不构成有强烈效力的排除性条件。

你看到关联了吗?

1)你要避开网红装,避开眼下最具有广泛认可度的、最流行的方案——为了保住你的小命。

2)这其实就是为什么真正的fashion会多少有些“奇怪”的内在原因。——击碎通兑性,可以对贪婪者达成自我鸡肋化,这是一重保护。

也正因为如此,你才从流行网红方案的统治下被解脱出来,才有了谈论fashion的基本起点。

没有认清这一点,你的问题将只不过会是在询问一种“怎么把自己巧妙的装进盒子里”的办法罢了。

OK,那么我要来给你们点具体的做法指南了。

那就是把美感建立在意义之上

在考虑款式颜色样式之前,先考虑内容。

你们有没有听过婚礼的规矩?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and a silver sixpence in your shoe.

欧洲婚礼惯例要有一旧一新一借一蓝四件东西,其实几乎都做到了,但你有觉得妨碍到他们把婚礼办得精致了吗?

你的时尚也可以依这个线索来:

一件为你的信仰、

一件为你的理想、

一件为你的经历、

一件为你的原则、

一件为你的习惯……

守住以下几个原则——1)每一件东西的选择,都要先有精神上的、实用上的理由。

2)这些东西的含义彼此之间要以你所赞同的方式互相协调。也就是选择逻辑要在你的价值观里自洽。

说得直白一点,这首先是一个“埋梗的游戏”。你的外表实际上是一本编码的书。

举个例子——

剑道服的袴(hakama)前面有五片折叠纹,象征着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五伦道德,后面中间的一片折叠纹则代表精忠尽孝,决不二心。

再举个例子——

早期的佛教僧团作风刻苦,不事生产,不蓄钱财,为了解决僧人衣服来源的问题,听许僧侣在荒冢找废弃的衣服,简言之就是从尸体上拔下衣服,经过清洗、缝合和染色后就能穿着。如此也可破除僧侣对死亡的畏惧心,示万法无常的道理。这称为“粪扫衣”、“(百)衲衣”。当时古印度在家宗教徒一般着白色衣,为示区别,佛教沙门的衣服规定染色不能为“正色”,如纯白色、纯黑色、纯赤(红)色等即称正色,袈裟要“不正色”,也可破除对华艳衣装的贪欲。这是“坏色衣”、“不正色”、“染色衣”、“染衣”、“污染衣”名称的来源。不过,因为色彩无法用言语来准确定义,僧人对于戒律中描述的色彩的理解莫衷一是,故不同地域根据各自的理解传承袈裟色制[3];又因各部派会用不同的袈裟颜色互作分别,故导致如今各地的袈裟有非常多种的颜色传承,如萨婆多部(说一切有部)着“皂色衣”,摩诃僧祇部(大众部)着“黄色衣”,弥沙塞部(化地部)着“青色衣”,昙无德部(法藏部)着“赤色衣”,迦叶维部(饮光部)着“木兰色衣”。
在释迦牟尼佛的僧团规模增长后,佛陀也听许僧侣接受信徒的新布料供养,但必须将整块布切割成块,再进行缝合。此举一是因为古代平民不易获得衣料,完整布料就显得珍贵,僧人穿着外出可能引来盗贼抢窃去裁剪做衣;二是因为将衣服先破坏掉,可以破除僧人对衣服的执著心,又和外道有所区别[6][3]。这就是“割截衣”、“杂碎衣”名称的来源。又据《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云:佛陀一次见成块成块的水田,令阿难尊者教导僧伽将袈裟切割成田畔阡陌的形状进行缝制。如此,以田地种粮食养命,譬喻袈裟可养慧命,同时以此昭示佛法僧是世间人天的福田,众生见袈裟,知是出家人,心生欢喜,愿意供养,培植福田。这是“福田衣”、“田相衣”称呼的来源。

这些都是“埋梗”的典范,你们还可以去查一下一切的成型的装束的背后的理由,你们会发现一个共性——那些理由极少是因为好看。

不是因为某种职业身份的实用理由,就是某种精神信仰的象征性理由。

实际上,是这些内在逻辑完全自洽的事物的组合定义出了一种美,而不是美学原则来指导了他们。

忍者的一身装束完全是为了猎杀潜行,没有任何美学的理由,而人们是因为热爱猎杀潜行者的强悍,反过来认为这一身完全服从这一目的的装束有力量的美。

你更需要的是首先调理清楚你身上的所有事物存在的逻辑,给予深入的思考,令其自洽而且统一。你投入的思考越多,这一身装备就越趋向于会变成你的同类们不约而同的共同选择。

而在这一群同类之中,必然会看到这些设计的共鸣感。这种共鸣,就是令他们感觉到美的信号。

在这个逻辑深刻统一的前提下,再去考虑什么色彩、质感、形状的搭配问题,去考虑视觉美感问题。

相信我,在前一个议题得到高质量解决的前提下,视觉问题会变得容易得多。而且你一定会形成一个属于你的“构型”。

那就是属于你的fashion。这是一个不朽的东西——只要以后还有人会有你一样的信仰、希望、原则……ta就会看得懂你这个前人与ta之间的共鸣,如果你的思考是深入的、实际的,ta就会不由自主的继承你的方案。

这就好像即使到了现代,猎杀潜行者的装束自然而然的会保留很大程度上的忍者装束的风格一样。不是他们故意要模仿你,而是他们的确走在你的路上。

你的fashion“流行”以至于成为“时尚”,不是因为它猎奇或者有某种视觉刺激,而在于它有内在的、对于特定人群来说永恒的合理性。

而这一套设计,无疑会成为你带在身上的一套测试题。

——看得懂的人,有资格得到你的额外关注。


作者:HJ


#时尚##品位##女性成长##女性美妆##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福田   头羊   时尚   袈裟   僧侣   正色   僧人   装束   贪婪   逻辑   身上   视觉   衣服   理由   感觉   女生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