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小时候很聪明的孩子(神童)长大后反而变得普通?

很多“神童”之所以被称为神童,只是在超越年龄段的时候,擅长于记忆而已,比如小小年纪,就会背诵多少多少首诗词;比如小小年纪,就认识了多少多少个外语单词等等。

神童往往就是个记忆力超群,但是在人生路上,记忆力有多大用处其实很难说,就算学习里,理解力、毅力可能都会比记忆力有用的多,所以这很正常,对这个问题吃惊是很奇怪的,是大家把记忆力和智力混为一谈,这可能和中国古代文化全是死记硬背有关系,极度夸大了记忆力的重要性。

这些其实都只是复制前人的足迹而已,“神童”们复制得比普通孩子更快速而已,当然,能很好的复制也是超强的能力,也已经超不严格的说,神童是有超过同龄人的比较全面的思维能力,且特别体现在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可以一直保持。

举例子就是神童是六岁等于12岁,12岁等于24岁,24岁等于大多数人人生巅峰比如博士毕业,然后还在进步。

而家长误会的神童,一般只是记忆力超前,简单组合能力,会察言观色,客观上这三项可能超前到十几岁以上了。这是优秀,不是神童。机械记忆好,但是不引导会形成习惯定势,没有内化记忆和自动记忆等深层信息处理,小学高年级就跟不上了,不信去看看现在的作业题目。组合技能可以用来玩乐高或者快速对对联,当个业余爱好或者表演项目可以,对考试的帮助最多是想东西快,前提是想的够深,而快和深,习惯上有时又是矛盾的。至于看大人眼色……长大了说不定有用,学术上直接帮助有限吧?所以家长得意忘形,不知道如何引导,如何避免好事跑偏,孩子跑偏落后也是情理之中。

很多“神童”不过是他们的爸妈逼迫他们比别的孩子更早地接触和学习一些知识或技能罢了,并不是真聪明。相当于一群人一起参加长跑比赛,大家身体素质差不多,但是别人在热身准备的时候,有个家伙抢跑了,虽然他一开始比别人都领先,但是别人开始跑之后,抢跑的家伙由于没有充足的热身,很快各种体力不支岔气抽筋,而由于别人的跑前热身做的很充分,没过多久别人就赶超了抢跑的那位。因为“神童”可以上电视可以炒作,短期内对家长来说有利可图,所以不少发现商机的家长就开始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说来也好笑,一方面某些家长为了孩子能成“神童”出名,强迫加速孩子的成长进程;另一方面,某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多当几年儿童模特、让自己多享受几年不劳而获的日子,强迫抑制孩子的发育成长。这世上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的,孩子对于某些人来说只是工具人而已。

为什么很多小时候很聪明的孩子(神童)长大后反而变得普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神童   揠苗助长   孩子   内化   组合   超前   记忆力   小时候   家伙   有用   家长   技能   习惯   记忆   能力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