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实际上是没有比北方更懂大白菜

南方不理解为什么北方青菜永远是白菜、卷心菜和油菜?菜心芥蓝枸杞叶去哪儿了?必须是绿色的才是青菜!


还有为什么在北方餐桌上土豆茄子地瓜也配叫青菜?叫青菜也就算了,桌子上少点绿色你点一瓶雪碧是怎么回事!

好像没啥南北区别,豆角在广东也很普遍,炒青菜放点肉在广东也很正常。纯粹炒青菜,不来点肉,反而少,费油,否则不好吃。

不要以偏概全啊。


首先,南方说的青菜指叶茎类的蔬菜,豆角在南方不叫青菜,而是与大豆、荷兰豆乃至番茄一样属“豆/果类蔬菜”。


其次,南方炒青菜也会放别的配料,也会放香菇丁、蒜、酸笋等,有的种类也会放肉。豆/果类蔬菜则更会放了。南方说“炒青菜不应该放肉或者配料”,指专门甚至仅限的那几种叶类(甚至都不包含茎类)青菜,比如上海青、油麦菜等,可就连韭菜在南方也是会放蛋或者肉碎的。


最后,中国菜肴众多,诸菜系之间更有差别。南方强调的“吃炒青菜”,很多时候是因为该地该菜系强调吃鲜味独味(独有的鲜味和味道)、荤素互别和互相搭配,比如很多时候必点的“(纯)炒青菜”是为了吃肉之间或者之后的“清口”。


拿出某一种食材,虽然基于彼此的差别,去说“谁谁不懂某个东西”能够说得通,比如南方实际上是没有比北方更懂大白菜的,至少很少把大白菜搞成酸菜、炖菜。但这么说实际上属于偏概全。

每次看到南方北方,我就特别蛋疼。


老家镇里一条河,河南岸种水稻,河北岸种小麦。相隔不过一百米,南岸顿顿大米饭,北岸顿顿馒头面条。

南边口音hf不分,北边口音sf不分。一个嘲笑对方“刮大轰(风)下大雨”,一个嘲笑对方“喝匪(水),姓分(孙)”。

河北边的女儿嫁到河南边,称为“嫁到河南大米窝里了”;河南边的女儿嫁到河北边,称为“嫁到河北麸子堆里了”。河北岸叫河南岸的蛮子,河南岸叫河北岸的侉子。差异那么大,然而还出一个乡。


虽然我是个河南人,但是也当了半辈子的“河北人”,媳妇倒是河南的“河南人”,现在回老家去老丈人家,他开口还是偶尔冒出来“恁河北怎么怎么嘀……”


对了,我同样还是“山西人”,毕竟姥姥家和我家只隔了一座海拔300米的“大东山”,我妈是“山东人”,奶奶就更厉害了,“西南人”。所以在奶奶老家、妈妈老家和媳妇老家,我分别是“东北人”“山西人”“河北人”。


以下是我女儿和我妈的对话:


“奶奶,我妈妈是河南王庄的,你呢?”

“山东王庄。”

“那太太(曾祖母)呢?”

“西南王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大白菜   河北人   山西人   鲜味   豆角   河南人   河北   菜系   河南   广东   青菜   老家   奶奶   蔬菜   女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