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的主阵地不在学校,应该在哪呢?

昨晚各大媒体纷纷发表一篇名为《情感教育激发成长动力》。这篇文章在人民网、环球网等成为社会热点。

文章强调,情感教育是件非常重要的命题。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都与人的情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章讲述了,当下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下的美丽风景线正在校园里生动铺展,也揭示了当下我国教育不重视情感教育的现状,导致学生上网、玩手机,沉迷网络游戏和缺乏学习动力等不良现象。作者讲的确实客观。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觉察和教育理念的伟大转变。我弱弱的嗅觉到国家下一轮教育改革的气味,将由重知识传输转变为重情感教育,旨在通过情感教育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五育并举。这确实是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回归了教育的本位。

但是,文中说:“探索过程中,我们看到,广大教师充分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引导广大初中生真实、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状态更加积极、情感交流更加真诚,课堂真正成为情感激发下的学习发生地、心灵栖息和舒展的情感场。更加令人欣喜的是,通过情感教育的实践,师生关系有了较大改善、教师情感素养的发展得以促进。我们发现,当情感素养进入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时,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野变宽了,动力变强了,格局变大了,教育走进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点燃了生命的篝火,也点亮了教师自己的心灵。”以上只强调了学校在情感教育方面取得的某种程度上的进步,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情感教育的问题。

我认为,孩子情感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在经济和社会的多重重压下,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等现象比比皆是。父母陪伴的缺失或是教育观念的错位等,这孩子的情感教育能不缺失吗!所以,家庭教育,才是导致学生情感缺失的源头,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放在家庭,而不是学校。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于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只从学校抓情感教育,而忽视了家庭的情感教育,那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

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爱和陪伴,还要多多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的心理学知识。因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学会与孩子共情,学会正面管教,懂得认可与欣赏。让孩子们快乐的度过每一天,让他们成为“幸运的人,用童年童年治愈一生”,而不是不是让他们成为“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这才是情感教育的真谛!

作为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所在,要高度重视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注重完善学校情感教育体系的建设,注重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愿广大园丁们多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引导广大学生敢于并合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充满激情四射的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更加积极主动、情感交流更加真诚感人!

作为政府,要为情感教育体系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不断地完善教育管理和人才选拔机制,不断地加强对情感教育的引导,监督和评价;不断加强对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培训,让每个家长都能真正的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知识,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开心快乐度过幸福的童年,孩子们才能真正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情感品质。只有家长真正地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欢乐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从根本解决情感教育的问题。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在评论区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学校   情感   教育改革   家庭教育   缺失   童年   家长   父母   心灵   动力   教师   孩子   家庭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