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60%的致盲病因来源于这5种眼病,第一种就要十分警惕

相关数据显示:超过60%的致盲病因来源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5种眼科疾病。

接下来,多视点将给大家详细将这几种眼病主意解释一下,第一种就要开始十分警惕起来!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最常见的原因。

多数糖尿病病人在病程十年左右时开始影响到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病情严重程度分6期,前3期又叫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疾病的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眼底检查会发现视网膜微血管瘤、小出血点及渗出。此期的视力可不受影响,部分病例因黄斑水肿而使视力不同程度下降。

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微动脉瘤和(或)小出血总是最早出现并比较确切的视网膜病变的体征,带黄白色的蜡样 硬性渗出斑,说明血管系统功能异常,通透性增大,血液成分逸出,而白色软性渗出则表示微循环重度紊乱,血管破坏严重,这阶段没有新生血管形成,故称为单纯型病变。

超过60%的致盲病因来源于这5种眼病,第一种就要十分警惕

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并发多处局灶性或广泛的视网膜无灌注,则预示不久将出现新生血管,从发生新生血管开始,即进入增殖期,说明视网膜循 环对组织缺氧已不能代偿。

控制糖尿病是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最佳手段。这需要糖尿病患者尽可能将自己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可以通过规律锻炼,健康饮食等方式控制血糖。另外,高血压、高胆固醇会增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因此,除了控制血糖,还需要控制血压和血脂。

白内障

作为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白内障也是老年健康的一大杀手。

白内障大致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以及并发性白内障三种类型,约90%都属于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指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和人体的逐渐衰老,会逐渐发生晶体硬化和透明晶体浑浊,从而形成影响视力的白内障,白内障并非通过外在的药物可预防,它的出现是人体自然衰老的过程。

超过60%的致盲病因来源于这5种眼病,第一种就要十分警惕

先天性白内障常见于婴幼儿,又称为“白瞳症”,主要表现为孩子的黑眼球中呈现白色。先天性白内障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可能与药物、感染或胚胎发育中出现的异常等有关。并发性白内障则是指外伤、糖尿病等引发的白内障。

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方法有超声乳化手术和飞秒激光手术等。“通常情况下,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恢复部分视力,术后2-3天,患者可以短暂地看手机、发短信。想要看电影、小说等长时间用眼的活动,需要至少一个月。术后三个月,患者基本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侯宪如提醒,白内障患者术后应在按时点眼药的同时,在术后一天、术后一周、术后一个月、术后三个月进行复查。

青光眼

我们知道血液会产生“血压”,所以我们的眼球里面也会产生“眼压”,它则是由“房水”这种液体产生的。

超过60%的致盲病因来源于这5种眼病,第一种就要十分警惕

但由于各种病理原因,青光眼患者的眼睛容易在“引流管口”和“水管内”堵塞,导致房水引流受阻。

由于房水无法排出并积聚,眼压会飙升,对眼底视神经的压力会逐渐增加。

一旦我们眼底神经的压力达到极限的时候,就会导致神经受损,严重的直接会发生失明的现象!而且这种失明是无法医治的。

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黄斑变性的危害是很大的,它是造成高龄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把眼球比作一架照相机,那么通常说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而视网膜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黄斑则正是视网膜上最重要的区域,它的直径仅有 1.5mm,是视觉最敏锐的地方。

超过60%的致盲病因来源于这5种眼病,第一种就要十分警惕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组成视网膜黄斑的颜色的主要成分,正是由于黄斑色素含有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才能保护感光细胞层过滤蓝光以使视网膜免受光损害。

为了维持黄斑的正常视觉功能,人体需要持续不断摄入足量的叶黄素,一旦缺乏,感光细胞容易受到光氧化损伤形成沉淀物,沉淀物不断积聚阻碍感光细胞吸收营养及排泄废物,导致感光细胞死亡,使正常视觉功能受损,或者出现 AMD 等眼病,严重时甚至失明。

因此,在健康用眼的基础上,足量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维护正常视觉功能、预防和减缓年龄相关性眼病的重要环节。

黄斑变性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当出现中心视力下降,但是眼底改变不明显时要及早治疗,早期用药,坚持治疗。在病情早期的时候,也是病变最轻的阶段,是治疗的最佳时期,切不可粗心大意。

高度近视眼底病变

近视按照近视度数来分,可以分为轻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一般轻度和中度近视对眼底健康的威胁是比较小的,只有当近视达到一定的度数后,即高度近视,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眼底疾病。

在赤道部,也就是眼球最胖的部位,可能会出现变性区,出现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在黄斑部位可能会出现黄斑劈裂、黄斑裂孔,导致我们中心视物遮挡、黑影遮挡。在脉络膜这一层,萎缩到一定程度,可能会继发脉络膜的新生血管,这种新生血管壁非常的脆弱,随时可能会出血,导致眼睛正中央会出现固定的黑影。

超过60%的致盲病因来源于这5种眼病,第一种就要十分警惕

这里一定要强调的是,对于高度近视的眼底病变,很多时候是不可逆的,因此,预防大于治疗

在眼科门诊,玻璃体混浊的患者很多,前来就诊的主诉症状多是眼前有黑影,大部分患者经过检查就是单纯的玻璃体混浊,又称之为生理性的“飞蚊症”,不用太担心。但是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患病风险比正常人群高很多,即使当下没有问题,平时在生活中也要多关注,应当避免剧烈运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彻底的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部病变。因为早期的视网膜变性或者裂孔有时候没有什么症状,患者可能察觉不到,为了防患于未然,高度近视患者,应从现在开始保护自己的眼睛,定期进行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眼病   裂孔   叶黄素   黄斑   可能会   视网膜   白内障   术后   病因   眼底   近视   视力   血管   糖尿病   患者   高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