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多出逆子”这一句话吗?

这个风气在我们这个年代还是存在的!你们觉得呢?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心愿,并且现在中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孩子,尤其是男孩,自然成了家中的宝贝。可为什么仍有一些父母采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男孩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受传统教子观念的影响。如有“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材”“打是疼,骂是爱,气极了,拿脚踹”等观念的大有人在。


二是有些家长小时候常被父母打骂,于是在教育自己男孩时也不自觉地继承了上一辈的教育方式。虽然他们深知被父母打骂的滋味不好受,心中会产生怨恨、反抗等,但毕竟自己早已迈过了那道坎,已经没有了切肤之痛,便糊里糊涂地以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三是有些父母感觉教育男孩相当辛苦,再加上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懒得动脑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觉得打骂教育最直接有效。因此,一旦男孩犯了错误,就直接打骂—脾气暴躁的父母最有可能这么做。

四是取决于父母本身的生活状态。一些父母自己不成功,社会地位较低,往往会把操控男孩当成一种逃避和满足,甚至将自已在社会中的压力转嫁到男孩身上,比如要求男孩一定要出类拔萃,等等。


以上几个原因就是某些父母打骂男孩的主要原因,如果你也有打骂男孩的毛病,不妨对照一下。当然,也有的父母打骂男孩只是出于一时冲动,却可能酿成触目惊心的家庭悲剧。

你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多出逆子”这一句话吗?

有一对工作和家境都比较普通的夫妇,却有一个明显比同龄男孩更聪明、更活泼的不普通的儿子。为了把这个好苗子培养成才,夫妇俩省吃俭用,为男孩报了各种辅导班,为孩子买电子琴并请了家庭教师。男孩也非常争气,学习很好,电子琴弹得也不错,特别讨人喜欢。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苗子,却不能让他的父亲满意,经常因一些小事被父亲训斥。邻居时常能够听到父亲训斥儿子的声音。在男孩还小的时候,父亲的训斥很管用。不过,随着男孩的日渐成长,父亲的训斥越来越不见效了,男孩有时甚至会顶撞几句。于是,父亲便将“骂”改为“打”。

邻居过来劝解,男孩的父亲却说:“这没啥大不了的!官打民不羞,父打子不羞,男孩不打难成器……”就这样,在父亲粗暴的打骂之下,男孩开始逃学、打架,不思进取。当然,这做的后果,自然是被父亲更加野蛮地暴打。

有一次,男孩因为顶嘴而被父亲用绳子吊起来毒打。母亲怕儿子被打残或打死,就向110求救。不过,那天之后他们就没了儿子的消息。等他们再次听到儿子的消息时,儿子已经进了监狱。他们夫妇去看儿子的时候,儿子怎么也不愿见自己的父亲。

你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多出逆子”这一句话吗?

因为这件事,妻子一直不能原谅丈夫,两人也以离婚收场。

本应该其乐融融的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了。父母爱男孩,对孩子严格要求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现在确有一些家长在教育男孩时非打即骂,而不是用尊重、说服或沟通的方式。“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念已经过时,动不动就打骂、训斥的教育方法后果严重。

有关教育研究指出:男孩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敌意之他就学会了争斗;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生活在暴力之中,他就会成为魔鬼!心理学家也指出,杀人犯大多是在暴力的、缺乏爱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

总之,打骂不是教育男孩的好方法,也别让打骂男孩成为一种习惯。打骂男孩,只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会让男孩失去自信,悲观厌世;会让男孩会变得脾气暴躁,心惊胆战;会让男孩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会导致男孩说谎的行为;会促使男孩陷入孤独的深渊;会使男孩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会造成男孩人格畸形……

一句话:棍棒下难出孝子,多出逆子。



我是明予兄,看到这里了,还是点个赞,关注一下吧[来看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棍棒   孝子   逆子   苗子   电子琴   暴躁   教育孩子   夫妇   儿子   父亲   父母   男孩   原因   方式   孩子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