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禁语,有些话建议不要跟孩子说,影响不止眼前

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他与父母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常被称为原生家庭。如果站在父母角度看,他们和孩子组成的家庭则被称作是新生家庭。

原生家庭禁语,有些话建议不要跟孩子说,影响不止眼前

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如果您已为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发扬优良传统和好习惯,戒掉陋习与不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后天学习与克制来努力为自己的子女创造一个好的原生家庭环境。

如果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原生家庭环境,父母除了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外,还一定不能忽略自己的言谈,特别是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有些话建议父母不要跟孩子说,因为,它的影响不止是眼前。

有人可能说,这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父母跟子女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我自己生的养的?是你生的养的没错,可他首先还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和理解,即使是小宝宝,他都有自己的意愿需求,当不被满足时,他也会通过哭闹来表达反抗,何况是大孩子,他们已经慢慢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了。你若再不注意沟通技巧,什么都说,不仅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孩子以后为人处世的态度甚至他的性格。

原生家庭禁语,有些话建议不要跟孩子说,影响不止眼前

与孩子沟通也要注意沟通技巧

在心理学家眼中,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有些最忌讳的话请别对孩子说。因为它们就像“咒语”一样存在,影响孩子于无形之中。

对待女儿建议不要说这样的话:

1、“女孩要有个女孩的样儿”

有的小女孩跟小男孩一起做玩耍, 累得满头大汗。父母看见就说:“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子,别跟个野小子似的!”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宝宝即可识别自己的性别,并自然而然地遵从内在的性角色要求,表现出行为上的性别差异。此后,女孩变得文静,爱玩过家家;男孩变得活泼,爱玩刀枪棍棒。经常被父母从性别上加以否定,宝宝会感到困惑,并因为自己没能符合家长的期待而难过。

2、“别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

女孩玩得浑身是泥巴或者沙子,爸妈就会不由自主地说:“姑娘家家的,别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女孩从小就被教育要爱干净、说话和声细语,加上天性敏感,如果经常被父母批评“脏兮兮”“不讲卫生”等,女孩可能会感到羞耻,自尊心受到伤害。事实上,女孩完全可以跟男孩一一样, 尽情尝试喜欢的东西,即使脏了回家洗洗就干净了。

原生家庭禁语,有些话建议不要跟孩子说,影响不止眼前

孩子大都喜欢玩泥巴

3、“你怎么可能做得到”

“你是女孩,怎么能做得到,让爸爸来。” 女孩更容易在想这种限制性思妈妈爸爸的宠爱和过度保护。但如果从小就灌输这种限制性思维模式,让她觉得自己不如男性,很多事情做不了,今后就很难独立,甚至在婚姻中可能依附于男方。养女孩,同样要用鼓励取代限制,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下让她勇敢地尝试。

4、“什么都别说,微笑就好“

女孩常被教育要矜持,要笑脸迎人,即使不开心或者想要什么,也必须压抑在心里。事实上,长期压抑不利于其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可能让宝宝心理变得上扭曲。父母要教女孩学会正确表达情绪而非隐藏情绪,开心的时候就要笑,生气时就要说出来,自然大方的女孩最受欢迎。

原生家庭禁语,有些话建议不要跟孩子说,影响不止眼前

自然大方的女孩最受欢迎

对待儿子建议不要说这样的话:

1、“你就不能学学x x“

对于自尊心强、有竞争意识的男孩来说,总被见都没见过的同龄人比下去,相当没面子一。你就不能向 xx学习?"“你看x x那么优秀,再看你自己。”这样说,会伤害到宝宝的自尊心,激励效果适得其反。

2、“不许哭,别跟小姑娘似的“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画面:家长责令男孩不许哭,宝宝反而哭得更厉害。家长总是喜欢用“男儿有泪不轻弹”来阻止男孩哭泣。一方面,如果连哭都受到呵斥,宝宝就会慢压抑自己的真实感情,将来可能影响情绪的自然表达。另一方面,经常给男孩“像小姑娘”这样的心理暗示,反而会强化他们心中的性别认同,宝宝今后会变得更爱哭,甚至出现性别认同障碍。

原生家庭禁语,有些话建议不要跟孩子说,影响不止眼前

男孩也可以哭

3、“再不好好学习,以后扫大街去“

男孩的发育比女孩稍慢,再加上男孩生性好动、淘气,常被家长认为学东西慢、学习不认真。家长要仔细观察询问帮宝分析不如别人的原因。如果宝宝总被灌输“自己不如人”,的意识,久而久之就可能破罐破摔,以后真的变得很差。

4、“怎么这都干不了”

很多大人觉得理所应当或非常简单的事情,对宝宝来说未必如此。经常这样否定男孩,会引起他们的恐慌、羞耻感。有些家长秉持完美主义,可能会让宝宝形成强迫型人格障碍。宝宝没做好某件事时,家长应耐心鼓励、帮忙找原因,让宝宝再次尝试。

原生家庭禁语,有些话建议不要跟孩子说,影响不止眼前

男孩也需要鼓励

另外,还有些话,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建议不要跟他们说:

1、“这么笨”

有些孩子刚开始学数学,感觉头大,老师教了多少遍,回家一做作业还是做不出来。有些家长就上火了:“你怎么这么笨!老师教过,我又教,你还是不会做!”对一些家长来说,这可能就是生气时候的一个口头禅,说过也就没什么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是爸妈对自己的否定,如果经常听到爸爸妈妈们这样说自己,他就会在潜意识里觉得,我可能真的笨,这都记不住......于是,一个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可能就真的会诞生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建议家长,首先要冷静,其次鼓励孩子自己找答案,相信再多看几遍肯定能记住。在一个原生家庭里,父母的爱和鼓励才是孩子成长的源动力。

原生家庭禁语,有些话建议不要跟孩子说,影响不止眼前

爱和鼓励才是孩子成长的源动力

2、“你是我在路上捡的”

这个很多人小时候都被说过,回忆一下,你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不是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我怎么被亲生爸妈丢了?他们在哪里?我要不要找他们?我能找到他们吗?怪不得这个爸妈天天凶我?我好可怜......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在这个家里就会觉得很自卑,很孤独。

类似还有一些,比如“再不听话,把你送人了”、“外面有妖怪、有鬼”、“真没出息”、“真没用”......句句扎心!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是单纯的,他们不会分辨出,你是在跟他开玩笑,还是随口说说只是想吓唬他,加上他们对父母天生的崇拜,所以,父母说的话,他就认为是真的。于是,问题就来了!

比如,天黑了,宝宝还要出去玩,有的父母随口就说:“外面黑,有妖怪”。这似乎很平常的一句话,却有可能让宝宝从此变得胆小、怕黑。觉得黑的地方就有妖怪!于是晚上非要跟爸爸妈妈睡在一起。被逼着自己睡在一个房间时,总以为床底下有妖怪,害怕的要命。这是你想看到的结果吗?

原生家庭禁语,有些话建议不要跟孩子说,影响不止眼前

宝宝胆小、怕黑多与父母有关

我们在与大人说话时,都知道讲究分寸,掂量轻重。对于小孩我们却经常忽略,什么都说,殊不知,孩子才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那个人!才是最需要父母关爱和呵护的那个人!

全球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与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联系有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原生家庭最容易忽略,却非常重要的就是沟通。不好的沟通,很容易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

育儿专家提醒,在原生家庭里面,正确的亲子沟通法应该是“非暴力沟通”,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陈述事实,比如“你的衣服上有泥”、“现在已经很晚了”。

2、陈述自己的感受,比如“这样妈妈会觉得很烦恼”、“爸妈忙一天也累了”。

3、陈述产生这种脑感受的理由,比如“因为我要洗很多衣服”、“我们要休息了”。

4、提出自己的期望, 比如"你以后可不可以不要趴在地上玩”、“我们白天出去玩,好不好”。

以上就是有关原生家庭禁语的介绍,其实还有很多,大家在生活中多多留心吧!尽量控制自己情绪,不要轻易说出一些带有“暴力”性质的言语,去伤害一个自己最在乎的人。

原生家庭禁语,有些话建议不要跟孩子说,影响不止眼前

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


​关注<依科育儿>可了解更多科学、有趣、有料、有爱的育儿分享。如果您觉得此文对您有帮助,欢迎留言、点赞、转发、收藏---写文不易,您的支持将是我今后创作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文:依科育儿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建议   孩子   家庭   限制性   妖怪   子女   眼前   情绪   性别   爸爸   家长   父母   男孩   妈妈   宝宝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