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以为是“童真”,其实可能是“情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总是当着大家面揭别人短、戳别人痛处,被提醒了还不服气地一昂头“我这人就是说话直”,让人尴尬至极;此外还总有那种在各种场合扮演“愣头青”角色的人,不顾现场氛围乱开玩笑,或者在该严肃的时候扮轻佻、该开玩笑的时候偏偏正色讲道理,生生地制造一个又一个社死场面却浑然不知。

这样的人,往往没什么人缘和知心好友。他们不清楚问题出在自身“情商低”上。

家长以为是“童真”,其实可能是“情商”


其实,情商这个东西是后天可以培养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培养。但很多时候孩子做了情商低的事情,不少家长往往会觉得那是“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就好”,错过了指导和培养的最佳时机,实在太可惜。

“情商之父”戈尔曼(也就是提出“情商”这个词的人)曾将情商总结为几个方面,注意到自己的情绪、了解别人的情绪、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会在人际交往中根据别人情绪来调整行为。对照这几点,孩子情商低的特点还往往会被误认为是童真,家长若不及时纠正,将来孩子可能会吃大亏。

脾气差,总爱乱发脾气-不能很好的控制自身情绪

家长以为是“童真”,其实可能是“情商”


作为孩子,本身对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就比较弱。想想看,我们成年人遇到让自己大为光火的事情,还忍不住要跳脚骂人呢。但这并不代表孩子不能做到情绪控制。

举个例子有次闺蜜带女儿来我家玩,不知道什么原因两人发生了争吵,在眼看矛盾快要升级的时候,我正准备过去劝说,突然闺蜜对她女儿说:“我们暂停冷静一下”。几分钟之后她俩就恢复到正常的聊天谈话了。

其实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并不难,那就是家长自身在有情绪快要爆发的时候忍一下,找个独处空间冷静一下,情绪稳定之后再跟孩子沟通即可,榜样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说话总是“童言无忌”不分场合-不了解他人的面部情绪

家长以为是“童真”,其实可能是“情商”


每年过年回家,亲戚朋友都会带着孩子串门,相互之间也很亲密。孩子们也常常穿插中间,或者玩耍,或者接一句大人的话,大家嘻嘻哈哈气氛很热闹。

但每次有个大概青少年模样的孩子都会在我们聊天的时候都会讲损人不利己的话。比如一群人正在讨论谁保养得好,显年轻,这孩子跑过去“她才不年轻呢,一脸枯树皮!”一群奶奶辈的人笑得就有些尴尬,因为这孩子不小了,快13岁了。

两三岁的孩子因为缺乏日常生活常识,常常会说些可笑的话,我们把它当作“童言无忌”,觉得这是孩子的童真。可如果已经十一二岁了说的话还是句句戳心,那就要好好反思了。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孩子讲的是实话,诚实的孩子不好吗?”。确实,诚实守信的孩子是很棒的。可说这句话的家长们想想,要是孩子当着你的亲戚朋友们的面“拆你的台”你还会觉得是这样吗?

这个时候“情商”就显得各为重要了,如何说实话还让人感不到不适这就体现到了“情商”的重要性。

家长以为是“童真”,其实可能是“情商”


我们说情商高的重要一点是会“察言观色”,指的其实就是看到别人的情绪,并对之做出相应反应。如果你跟一个人开玩笑但看到他脸色一变,说明这个玩笑他并不能接受,那你就得往回圆。

其实孩子也是如此。对别人情绪敏感的孩子,会在口不择言之前先想好,怎么样说别人才更容易接受,这跟莽撞无遮拦的低情商说话方式可不一样。家长以为是“童真”,其实可能是“情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童真   情商   家长   都会   损人不利己   童言无忌   场合   冷静   脾气   情绪   尴尬   说话   事情   孩子   年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