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保有自己的声音,并懂理解他人

文|颜小二述哲文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最早记录于宋朝的《省心录》,而后在《曾国藩文集·治兵语录》中也出现过,足见这句话的用处之广、寓意之深刻。就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出谋划策的人不可多,利益不可独享,否则就会招来“人祸”。

“利益不可独享”这个忠告倒是比较好理解,更多是在揭露“人皆好利”的本性,于此独享利益自然会招来周围人的妒恨。一个真正有远见的人,往往懂得顺应“利己本性”而在适度的范围内顺水推舟、推己及人,作出让步。

那么“谋可寡而不可众”的逻辑合理性在哪里呢?关于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思考问题要有自己的主见,另一种则是曾国潘在治兵上的智慧,即太多人一起谋划,计谋有被泄露的风险,难以成事。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保有自己的声音,并懂理解他人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我们创造性古为今用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作为华夏子孙,担起传承重任更是责无旁贷,就这句话对今人的意义,我们同样可以深入挖掘,在颜小二看来,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明白,首先,在这个观点多元的时代,要有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其次,理解人性的“利己天性”,就能理解他人,这也是放过自己的一种方式。

1、“谋可寡而不可众”,要有自己的声音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类人各种事,我们会不自觉会去寻求安全的“庇护所”,所以,面对四面八方的各种声音,我们总是趋于“随大流”,因为我们不想让自己看上去太突出,“抱团”总是我辈这类平凡之人“自保”的一种绝佳方式。

但是“自保”归“自保”,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大多数人在工作中或许是被领导的存在,有领导做决策,我们是执行者,但是我们自己生活的最高首脑,永远是我们自己,在针对一些事情进行筹谋与谋划的时候,我们就要有自己的观点,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展现自己的想法。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保有自己的声音,并懂理解他人

同时,古人也曾犀利点出,真正可以走到聚光灯下接受掌声的人,总是那些能够提出独到见解而鲜少与众人谋划的存在,比如《商君书》中就曾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论于众”。

所以,虽然集思广益可以打开思路,但是需要自己做决策的时候,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决断力,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要很好地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智慧和勇气。毕竟有些“独特”是智慧,有些不过是狭隘的“偏执”罢了。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保有自己的声音,并懂理解他人

2、“利可共而不可独”:了解人的利己本性,就能理解他人,放过自己

对于理解“利可共而不可独”这句话,仅仅只是把它理解为“我们不可以独享利益,要与众人共享”,颜小二觉得未免有些可惜,这句话的逻辑还有深刻“哲理”可挖。

虽然不是法家第一个发现人利己天性的存在,但是法家可以说是第一个非常明确地提出,可以利用“人皆自为”的天性,去管理天下。

于此,我们开始了解我们身上在自然意义层面的规律本性、在社会层面的“人性弱点”,继而在了解自己的同时能够理解他人,于此,做到孔子提出的“推己及人”就不难了。

儒家荀子曾犀利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是荀子的性恶说,他认为人生来不仅没有孟子所说的仁义礼智这四个善端,反而还存在“恶端”,人在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继而在后天学习中向善。于此“善”为后天,非先天,属“伪”。这里的“伪”没有否定的情感色彩,表达的是“社会之善”形成的属性。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保有自己的声音,并懂理解他人

荀子所说的“恶端”,实则是万事万物生来就有的“利己天性”,比如饱腹之欲等等,而荀子弟子韩非更是将其发展到了极致,本该是人性弱点的“本性”,倒是成了韩非子眼中很好的“治国媒介”,这些都是后话了。

而“利可共而不可独”这句话能够成立,就在于其背后点出的“人性利己”之特性,以及人们对这个特性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设身处地理解自己在饥饿时对食物的渴望、作为观众时对聚光灯的向往,我们有这样的渴望,别人也同样有,我们会期待获得更多利益,别人也同样期待。

正是因为有这个认知,于此,在面对利益的时候,为了少怨,也为了以后更长远的发展,利益要懂得与众人分享,独占利益便是招来“人祸”大忌。如果我们可以理解自己对利益的渴望,推己及人之下,也能理解他人对利益的渴望,于此,作出适度的协调和让步的人,往往是那个众望所归、情商很高的存在。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保有自己的声音,并懂理解他人

3、了解自己,然后理解别人

写到最后,精炼总结“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的哲理内涵,颜小二总结为十个字“了解自己,然后理解别人”。

就具体启发来说,“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这句话首先告诉我们,面对铺天盖地的观点言论,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了解自己的处境,保有独立做决定的能力,这很重要,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生活。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保有自己的声音,并懂理解他人

其次,所谓“智慧”,其实更多是在了解自身或者人性特点之后,能够用这些特点去理解他人。比如我们因为理解“利己”,因为理解自己对荣誉、名利的渴望,所以他人在这方面有所追求,就不是值得让我们下功夫去介意的事情,要懂得理解,甚至还能在合适的时候有成人之美之心,这种时候,我们的高度就不一样了。

毕竟,这个世界大多数怨恨、纷争,大抵是源于对旁人的“不理解”,不是我们理解不了,而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渴望,同样也是别人的渴望,即便少数人注意到了,却没有坦然接受对方渴望的“胸怀”,难以做到推己及人,这不是维护自己,而是“为难自己”。我们可以化渴望为力量,别人也同样可以,感同身受之下的适度让步,往往可以在成就他人的时候成全自己。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保有自己的声音,并懂理解他人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韩非子   荀子   推己及人   声音   人祸   法家   哲理   天性   本性   深刻   人性   利益   观点   智慧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