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语言暗示效应

语言暗示效应是指用含蓄的、间接的引导方法影响孩子的心理,使其从思想上和行为上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一致。

心理学中的语言暗示效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语言暗示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正面的语言暗示,能使人欢欣鼓舞、感到温暖,从而产生积极的心态,充满强烈的自信心和力量。反之,则会让人感到沮丧、无能、痛苦、遍体鳞伤。一般说来,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暗示。

心理学中的语言暗示效应

曾经有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在上课前告诉我们,这堂课会讲到大家非常喜欢的内容,其中的故事也会非常的精彩。结果所有人都赶快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做的端端正正,就怕一不小心错过了哪个环节。再加上老师生动、幽默的教学方式,全班同学都认认真真的听完了一节重要的语文课,达到了老师的预期目标,这就是典型的语言暗示效应。

心理学中的语言暗示效应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语言暗示,即使孩子现在没学好,也不代表将来做不到,哪怕孩子失败了一次,也要对他敢于尝试的勇气进行鼓励,让他始终充满信心,敢于面对挫折。但是,如果父母经常评价孩子为笨蛋、傻瓜、废物,对孩子发出不好的信息,那么他也会接收到负面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真的不行,无论如何努力都是徒劳的,注定一事无成。久而久之,将发展到破罐子破摔,无法挽回的地步。

心理学中的语言暗示效应

所以积极的语言暗示就像是太阳,带给我们温暖与美好,消极的暗示则让人颓废与苦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暗示   效应   语言   破罐子破摔   欢欣鼓舞   双刃剑   语文课   遍体鳞伤   苦痛   久而久之   自信心   温暖   目标   老师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