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教育,父教的重中之重

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标志,也是决定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父母认为只要孩子聪明,智商高就一定有创造力,但有的孩子智商很高,在长大以后却没有任何创造力一生都是平平淡淡的。

实际上,创造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宽容的家庭中,那么他就会健康成长,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专制型”的家庭中,那么他就会处处谨小慎微,思维受到压抑,即使孩子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好学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思想上长期的禁锢,他会在今后考大学或步入社会之后,受到一些阻碍,不能取得什么大成就。要知道,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的人。

有一种毛毛虫天生具有“跟随者”的习性,它们盲目地跟随前面的毛毛虫走。因此,法国科学家法伯做了一个“毛毛虫之死”的实验。首先,法伯把若干只毛毛虫放在花盆周围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圈,然后在花盆周围撒上了毛毛虫爱吃的松针。只见,毛毛虫一只跟着只,绕着花盆边缘一圈又一圈地爬。很快,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是没有改变方向,不停地爬。直到它们爬了七天七夜之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尽管距它们不远的地方,就有它们爱吃的松针,但它们还是没有做出改变,而是盲目地跟随着其他毛毛虫。

如果它们其中有一只做出改变,它们也许就不会死。在实验结束后,法伯在实验笔记中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只要有一只稍微与众不同的毛毛虫,它们就能立刻避免死亡的命运。

能力教育,父教的重中之重

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们也像毛毛虫一样,喜欢跟随着别人走,那么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只有那些不囿于条条框框、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敢于向书本叫板的孩子,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因为他们乐于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下面,我们来给父亲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目的。

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

有这样的一个实验:在对孩子进行数学教育时,有的父母会问2+3=?3+2=?……他们只注重孩子是否能做对,强调每道题的结果;而有的父母则会在孩子做完题的时候,再进一步引导孩子,比如:“5等于几加几呢?

这样的话,孩子就会通过动脑想到5=2+3=3+2,从而培养了自己的逆向思维。而这种逆向思维的培养,对孩子的创造思维和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善于启发孩子

有一位学生,由于在中考中文科发挥失常,所以只考取了一所普通高中。后来,在几次全省数、理、化竞赛中,这位学生取得了十分好的成绩。对此很多人都感到很惊奇,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他所在的只是一所普通高中,在竞赛之前,老师根本没有对他进行过任何的单独辅导,而且他做的数、理、化课外题也非常少。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竟然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胜利。为了寻求真相,人们纷纷问这位学生是怎么做到的。这位学生说,每次做完作业以后,都会把作业给爸爸看。虽然他的爸爸只是一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但他在教孩子上面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

在家庭教育中,他属于“既管又不管型”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他很少检查孩子的作业,当孩子做完作业的时候,他会一边干一边要求孩子把做题的思路讲给自己听,而且必须让他听明白。这位爸爸说:“你要是真的会了,就一定能给我讲明白,如果讲不明白证明你还是不会。”

就这样,孩子在做每一道题时,不光认真地做,还必须把每一个细节弄清楚。等把思路捋顺之后,孩子就会把这些题讲给爸爸听,并且回答爸爸的任何疑问。

从小到大,虽然孩子很少做课外题,但他上课的时候非常认真。不仅要听得懂老师讲的每一道题,还很注重老师解题的思路、讲解的方法等。也因此,他的理科成绩十分优秀,所以才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但他的创造力是在爸爸的启发和疑问中得来的。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男孩的创造力自然得到了发展,并在日后的学习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能力教育,父教的重中之重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著名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表明:一般人只用了大脑想象区的15%,要开发其他处于“冬眠”状态的地方,可以从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入手。比如“会飞的房子、会改错的铅笔、会吐铁轨的火车等。要允许孩子异想天开,同时,父亲也要有一颗“童心”,引导孩子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答案,从多方面考虑问题,防止定向思维的形成。

比如:父亲可引导孩子说出“砖头的用途”,答案越多越好:造房子、砌院墙、铺路、刹住停在斜坡的车辆、压东西、当锤子用、搏斗的武器……再如:当家里买了一条鱼时,父亲可以问孩子:这条鱼是什么品种?除了这种能吃的鱼,还知道哪些种类的鱼?等等。

实际上,生活中的每一件东西,都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从而进行多角度思维的训练,培养出孩子的创新性思维。

培养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时,他会积极地参加这项在活动中,孩子就会不断地开动脑筋,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从而进一步改进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亲认为:听话、顺从、不调皮捣蛋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好孩子。有的父母娇惯、溺爱孩子,怕孩子添乱,所以不鼓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但实际上,父母们应该相信孩子,让孩子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就要鼓励和启发孩子努力克服和解决困难,不要事事代办。

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可以说,具有好奇心是孩子的特点之一,是探索知识奥秘的动力。孩子的好奇心越强,他的想象力就越丰富,创造性就越高。

在生活中,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比如:孩子想知道为什么手电筒会发光;为什么不倒翁推不倒;为什么按按钮,电视就出现人像……于是,他们就会把手电筒、不倒翁拆开,还会捣鼓电视。

而孩子的这些做法都是出于好奇心,而这也是探求和创造的动力源。要知道,牛顿也是从苹果落地得到启发,才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为壶盖被水蒸气顶起而产生好奇心,从而发明了蒸汽机。因此,父亲要引导孩子大胆去想,允许他们创造性的尝试。

能力教育,父教的重中之重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从古至今,凡是能够做出巨大贡献的、富有创造力的人都具有一些良好的个性品质,比如:热爱事业、兴趣广态度乐观、自信、有忍耐力、持之以恒、坚强等。

因此,父亲在重视和开发孩子的智力时,不能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应该放手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他满足好奇心的一些自由。即便孩子做错了,父亲也应该因势利导,让孩子不怕失败,勇于进取。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对知识的理解也很到位,可是他们却不能很好地把观点表达出来。归根结底,这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引起的。

其实,孩子在语言方面或多或少地都有乐于表现的一面,作为父亲,应该激发孩子们的潜能,锻炼他们的口才,不要让他们的见解被埋没了。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乃至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除了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之外,在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备受世人的尊敬。他8岁就能阅读多种语言的书籍,14岁便开始写剧本,25岁的时候用了一个月即完成了风靡全球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举世公认的天才,这与他从小所受的教育有莫大的关系。

歌德的父亲是法学博士,也当过地方官。歌德小时候经常和父亲一起去林间散步,并在父亲的教导下背诵关于大自然的诗歌。长大后,父亲也会带着他一起去各地游玩,每到一处,就会给他介绍当地的风土民情和历史故事。在歌德的心目中,父亲是严厉的,是博学多才的。

歌德的母亲是当地市长的女儿,她从小就爱好文学。在歌德小的时候,母亲经常把他放在膝头,给他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歌德常常听得如痴如醉。每到这时候,母亲就会故意停下来,让歌德自己去设想接下来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锻炼下,歌德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被激发出来。在小伙伴之中,歌德往往无所不谈,妙趣横生。在家中,父母会专门为歌德举办各种宴会,歌德也逐渐习惯了在很多观众面前演讲,经常会博得大人们的赞许。母亲还经常带歌德去看木偶戏,回家后会要求歌德和小伙伴们重新排演节目,让他背诵台词、准备道具,后来就让他自己写剧本、扮演角色。在歌德成年以后,他仍习惯和母亲一起探讨创作。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更是每本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在歌德晚年的回忆录中,他曾这样写道:“这种儿童的玩意儿和劳作从多方面训练和促进了我的创造力、表现力、想象力以及一种技巧,而且在那样短的时间,那样狭小的地方,花那样小的代价,恐怕没有别的途径能够产生这样的成就了。

歌德对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一直非常赞成和感激,他曾感慨道:“从父亲那里,我得到了强壮的体魄和正直的人生观;从母亲那里,我继承了她乐观的性格和对于语言的表达能力。

可见,歌德的父母对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如果没有这样一对父母,很难说歌德的命运会不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可以说,正是由于父母成功的启蒙教育,歌德的潜能才能被充分地开发出来,这为他后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不得不说,歌德父母的一些教育方式直到今天仍然是有效的,父亲可以借鉴一二,比如给孩子举办一场小型的诗歌朗诵会,让他面对不多的观众,敢于展示自己。如果父母引导得当的话,孩子们就会逐渐乐在其中,久而久之,当面对更多的观众时,他们也能够毫不胆怯、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能力教育,父教的重中之重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长久的过程,父亲的教育必须贯穿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每个时期孩子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父亲就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寓教于乐,耐心地引导孩子,开发他们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学前阶段,父母要激发孩子的语言天赋

3岁以前,孩子一般还没有进入学校,但是这段时期,恰恰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所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前教育的关键性不言自明。这个时期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最关键时期。

小学时期,父母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这时,孩子都已经步入了小学阶段。他们会面临一些学习上的任务,包括背诵、记忆等,这就对他们的记忆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父亲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比如鼓励他们背诵诗词等,努力开发他们的能力。

小学高年级,父母要善于开发孩子的艺术细胞

孩子年龄较大的时候,如果开始学一种新的乐器,就会非常吃力,这主要是由于他们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大脑额叶是大脑中控制思维、想象和语言创造能力的部分,10岁左右,孩子的大脑额叶会飞速发展。这个时期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如果过了这个阶段,他们额叶的发展速度就会减缓,大脑中未经开发的区域也就会自动缩减。因此,在这个时期,父亲一定要善于开发孩子们的艺术细胞,培养他们对于艺术的兴趣。

父亲要多给孩子们创造机会,完善他们的语言能力

父亲要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平时的积累就不能少。父亲平时要多为他们创造机会,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开发孩子的天赋。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说会道,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每周给他们办一场小型的诗歌朗诵会,当他们最忠实的听众吧!

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人际关系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适应水平。而造成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较差或者不会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就会表现出:行为拘谨、胆小害羞、孤僻不合群、任性攻击等。

著名专家指出,只有相互尊重、懂得分享、善于合作、主动关心别人等这些良好的人际交往才能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美国总统罗斯

福说过:在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能够与人和睦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人类心理的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

孩子小时候基本上都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被娇生惯养,许多事情根本不用自己去操心,父母早已代替他们全办好,这样一来,许多孩子就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机会。而当孩子长大,需要与其他小朋友或同学接触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了。

能力教育,父教的重中之重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如何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就成为父母们需要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那么,到底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呢?以下几方面内容可供父亲参考。

孩子在上幼儿园或小学之前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孩子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看到什么新鲜事物都想先自己尝试,根本不会想到其他小朋友也同样想要尝试,即使知道,也不愿意让给其他人,为此经常和其他小朋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这种现象,是人的天性表现,并不是孩子品质不好,只要父母正确引导,就可以避免。

因此,父亲在面对孩子的自私行为时,要多讲一些关于分享的故事,“孔融让梨”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同时,父母们也要以身作则。不管是物质还是荣誉,都要与孩子一起分享,教导他们远离以自我为中心,要懂得公平、分享、礼让、合作等。这是父母培养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最好的学校,所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交往的美好氛围是父母必须做到的在家中,父母要把孩子当成朋友,鼓励孩子敢说、爱说,让他有机会说话。家中无论大小事在孩子理解的前提下,都应该让他们知道。尤其是关于孩子的事情,适当地让他参与讨论,让孩子敢于和大人说话,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关注一下孩子的想法,家长不可一味地做决断。这样,当孩子走出家庭时才能够大胆地与人交往。

父亲应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去别的小朋友家串门,找小朋友玩耍,同时,也要允许自己的孩子主动邀请别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不要害怕孩子把家里弄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例如,家里买了新的玩具,父母可以提醒孩子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过来一起玩,当邻居家的小朋友上门来玩时,父母一定要表示欢迎,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这时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拿出好吃的零食招待小朋友,拿出新玩具给他玩。这才能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小朋友交往,得到更多的交往机会,体验与同伴分享和交往的乐趣。

培养孩子拥有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为了帮助他们成为受小朋友欢迎的人,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父亲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比如:与人说话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对不起”等。当孩子能够在别的小朋友或者其他人面前很好地运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都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信心,孩子会更愿意主动去交往。

能力教育,父教的重中之重

父亲请不要过分地干涉孩子与人交往的方式。其实,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尽相同,交往能力的提高不能只看孩子交友的数量。一个人独处,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那就请尊重他的选择。可以从旁引导,但不要强迫。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都很有可能在交往过程中出现违背自己意愿的事。例如,一群孩子在一起商量玩什么游戏好,其他人都说玩丢手绢,而自己的孩子却想玩跳房子,这时,父亲就需要站出来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克制自己的愿望,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开心地玩丢手绢的游戏。父亲应该告诉孩子:只有你愿意分享,别的小朋友有好东西时才会愿意分享给你;只有学会忍让,与小朋友友好合作,暂时克制自己的愿望,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友谊。

当今社会,父亲培养孩子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愿望迫切,但要注意不要走入误区,否则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误区是父亲要避免的。

孩子能够大声说话并不代表不怕与陌生的小朋友交往。父亲要正确引导孩子,告诉他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比大声嚷嚷更具说服力,这样才能保持友谊的长久。

一个孩子是否有礼貌,决定着他能否被周围的小朋友或大人所接受。懂礼貌的好习惯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孩子越早懂得礼貌待人,就越容易被周围的人所接受。

有些父亲认为聪明的孩子学习就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和那些聪明的孩子做朋友。这在无形之中给孩子灌输了这种思想:聪明意味着学习,不用和那些比自己差的人交往,也不必对他们付出同情心。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即便孩子的朋友在某个方面不如自己的孩子,但是,总有值得自己的孩子去学习的地方。

有些父亲担心孩子害羞或交往能力过差,就想要自己去帮助孩子与人交际。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只靠父亲的话,那么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独自面对他人呢?因此,父母们不要去干预孩子的人际交往,而要鼓励孩子大胆一些。

能力教育,父教的重中之重

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时间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一个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总能高效地完成任务和工作,并取得良好的回报。

由此可见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父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只有这样,他才会很好地利用时间,而不是做时间的奴隶。

陈先生苦恼地说:“我儿子今年上二年级了,非常聪明,人见人喜欢。可是儿子有个毛病,就是做事太磨蹭!比如:玩游戏、穿衣服、吃饭等,效率极低!有一次,我让他刷牙,喊了四五遍!等过一会儿,我过来看的时候,儿子还站在那里摆弄牙膏盖呢;晚上洗脚的时候也慢,能洗上半个小时;上厕所,也需要二十来分钟;洗澡的话就更慢了,越在外面喊他,他越不出来,把人着急死了!

“等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弄完了,作业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做了!儿子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不专心,不是翻翻书包,就是坐在那里玩橡皮,要不就是吃东西……

“无论我有多着急,多生气,儿子依然慢悠悠的,一点儿都没有急的感觉。也正是儿子的这个坏习惯,经常被批评。在学校,因为迟到被老师批评;在家里,因为干什么都慢腾腾的被我批评……后来,我也被老师叫过几次,都是针对孩子的时间管理方面,一点儿都没有效率,我忍无可忍了,才对他吼几下。

“被吼几下,儿子就快一点儿,可是不吼他的时候,他还是慢腾腾的。真怀疑儿子上辈子是一只蜗牛。哎!我现在真的很担心儿子,担心他以后怎么办。”

实际上,像陈先生这样的苦恼,有很多父母都经历过:孩子动作太慢,做起事情来磨磨蹭蹭的。在学习当中,有很多孩子都有着喜欢拖拉磨蹭的坏习惯,不仅耽误了自己的时间,还影响了别人。

如何改变孩子的这个坏习惯呢?很多父母认为除了反复念叨和抱怨外,似乎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实际上,父母们不必过于着急!因为孩子的时间观念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环境影响中逐渐形成的。父母们只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得磨蹭,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下面,为大家罗列出几点孩子喜欢磨蹭的原因:

对于那些年幼的孩子来说,时间是比较抽象的。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时间是无穷无尽没有用完的时候。也因此,孩子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年幼的孩子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他们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玩耍;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就又想着另一件事情。而且,做事情杂乱无章,缺乏条理性,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做,让孩子养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心理。即便当父亲看到孩子有磨蹭的行为时,出于爱和关心也不断地迁就孩子。他们总认为孩子太小,长大后这种磨蹭的习惯就消失了。

慢慢地,孩子越来越依赖父亲,甚至觉得反正有什么事情都由父母来做,父母都会解决的!我着什么急呢!

如果孩子缺乏对学习的兴趣,他就没办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在学习或做作业的时候,就会硬着头皮应付。慢慢地,孩子不仅磨掉了自己的积极性,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有些孩子的“慢”是天生的!在父母发现孩子的“慢”之后,就应该指导和帮助孩子改掉这种坏毛病,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孩子。要知道,孩子天生的一些习惯是和父母的遗传息息相关的,因此,父母不能推掉自己的责任。

在孩子大一些的时候,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时间,知道时间并不是没有限制、没有尽头的。但是,他们缺乏对时间管理的能力,也因此,他们不会合理分配学习和休闲的时间,经常会把时间浪费在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关的事情上。这样不仅导致了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还没有什么效率。

能力教育,父教的重中之重

现在,父母们知道孩子拖沓、效率低的因了吧。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从而让孩子变得有效率一点,不再磨磨呢?

首先,父亲要让孩子对时间有基本认识,让他明白时间是不能重新再来的,是一直往前的。

其次,父亲要教孩子认识时钟、钟表等,让他们认识到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制定好一个时间表,并让孩子严格来执行,比如: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起床,什么时候去上学。

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规律后,那么他的时间管理就会变得好一点,效率也会变得高一些。

最后,当父亲与孩子在做游戏或玩的时候,也要与孩子约定一个时间段,比如:可以玩多长时间;到什么时间就不能再玩了;有多少时间是属于孩子,让他自由分配的。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才会更加懂得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从而珍惜时间,变成一个高效率的孩子。

能力教育,父教的重中之重能力教育,父教的重中之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歌德   能力   作业   人际交往   毛毛虫   重中之重   创造力   好奇心   小朋友   思维   儿子   父亲   父母   事情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