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孩子,父母要做到教育不粗暴,说服有技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有自己渴望的“评价”,希望别人能了解,能给予赞美。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一样,当我们的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就必须巧妙妥善地运用各种表达方法与技巧来让孩子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如果家长总是粗暴的对孩子斥责,往往会引发孩子的对立情绪,就会造成更严重的隔阂。


对待孩子,父母要做到教育不粗暴,说服有技巧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齐景公,生性好玩,所以天天爬树捉鸟,晏子想让他改掉这个习惯,有一天,齐景公掏了一个鸟窝,一看还是嗷嗷待哺的小鸟,于是心生怜悯,又放回去了。晏子问:“国君,您怎么累的满头大汗?”齐景公说:“我在掏鸟窝,可是掏到的这只太小、太弱,我就又放回去了。”晏子称赞:“了不起啊,您具有圣人的品质!”您看您掏到了幼小的小鸟,又放回去,表明您深知长幼的道理,有可贵的同情心。您对禽类都这么仁爱,更何况是百姓呢?齐景公听了这些话十分高兴,以后再也不掏鸟玩了,而且更多地去关心百姓的疾苦。晏子顺利的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这个故事我们能够看出,晏子的赞美,改变了固执顽皮的齐景公,可以看出,赞美对人是有一种无穷的力量的。


对待孩子,父母要做到教育不粗暴,说服有技巧


当你希望孩子也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事,孩子不愿意的时候,该做的就是要想办法说服孩子,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形式去命令孩子。说服孩子也要根据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千万不要一套理论用到老,那样反而达不到效果。所以有时候,要听完孩子的话,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再有任何时候只要有可能,就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比如“你觉得·····”“这个怎么样”,切记不要说“你应该·····”“你为什么不能····”这样的话。


对待孩子,父母要做到教育不粗暴,说服有技巧


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加抵抗地改变注意,你就要学会晓之以情、动之以情,这是任何消极对立的观点都难以招架的。打动孩子的感情要比简单生硬的命令和责任强十倍,因此,家长对孩子说出的每一句话,要有诚意,都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是真心实意的渴望与孩子交流,并渴望得到孩子的认同与理解。


我是让教育更简单,让教育扬帆起航,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新的辉煌。

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学习,做更好的父母,用更好的方法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粗暴   国君   孩子   目的   嗷嗷待哺   动之以情   鸟窝   对立   小鸟   命令   想法   家长   父母   百姓   简单   技巧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