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在豫西伏牛山区的汝阳县

有一位语文老师

30年坚持以诗为伴,笔耕不辍

写下了1000多首诗、300多篇散文与杂文

共出版了6本书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用他的话来说

“诗歌让我卑微的生命,

像花草般倔强地生长。”

到底是什么力量

让他坚持至今?

又有什么故事

让他永葆生动?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小师联系上了这位来自

汝阳县上店镇第二初级中学的

王树立老师

试图记录他

如他笔下诗句一般的诗意人生——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1000首诗

能否写出我历尽千帆的人生

我的创作启发于求学路上,那片“海”是我写诗的契机,对生命的审视激发了我的灵感

40年前,我上小学三年级。我教书的父亲负担不起家里3个孩子的书本费,连着3个中午没吃饭,跑了3所学校借到了姐姐、弟弟需要用的旧课本,但唯独没有借到我需要用的旧课本。

难过的父亲用一周时间买纸、裁纸、抄书、订书,用手抄的方式为我准备了课本。我小学三年级就是读着父亲的手抄课本学习的,当时从父亲手中接过课本我就哭了,深知书来之不易的我一直勤奋读书,珍惜学习的机会。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1988年,我考上洛阳第一师范学校。趁着暑假,和同学们一起登山。天公作美,一夜小雨,早起到达山顶——眼前,太阳从东边灿烂升起,脚下是一片雾海,阳光普照,蓝天白云。

那时,从没见过海的我确信,这就是海!她在我眼前,白茫茫地喧腾着,在阳光里淹没了我的故乡,我相信那是我心中独有的海。当时没法拍照记录,但她一直在我心中喧腾缥缈……

回到学校,我脑海里都是那片海,我想用文字去描绘她,却写得一塌糊涂,感觉严重地糟蹋了心目中那片美不可言的海!这份遗憾一直凝聚在我心里。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有一天,我读到了诗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我的心强烈地震撼着!海,就在我心里,永不消逝,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在故乡山川里,日夜喧腾、呼唤我!

《在山的那边》激励了我,让我学会读诗,能读懂诗,且爱上诗。正好那时候席慕蓉、汪国真的诗十分流行,我就开始尝试写作。1989年,我的处女作《太阳雨》在中国知名原创诗刊《诗潮》发表,这极大地鼓舞了我学诗的热情。我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信手涂鸦式的诗歌练习。

1990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我了解到汪国真一年出了3本书。我对汪国真钦慕不已,那时起我就想,人家一年能出3本书,咱能不能六七年出1本书?带着这样的愿望,1991年毕业后,我踏上了一所山村小学的讲台。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开学第三周,山上电闪雷鸣,在荒山野岭我无处藏身,只好在风雨交加中奔跑。到校后的夜里,我胸口剧痛,呼吸困难,这让我想到了我会不会死!死,太可怕了,我刚毕业,刚站上讲台,刚有自己的梦想,就这样离开,我还没报恩,会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学生。

脑海中,两个声音呼唤着我——一种声音是学生们的读书声,另一种声音是我曾写过的那些诗歌的声音,尤其是《太阳雨》:“年轻时的泪,原来是场美丽的太阳雨……”是教书、写作两个来自生命深处的声音召唤着我,我坚定信念,一夜不敢合眼,坚持到第二天被送到医院。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王家新给王树立的回信

成为教师后第一个月的工资,成了挽救我生命的医药费。在我心中,第一个月的工资花得如此有意义、有价值,我便写下了《第一月的工资》,这首诗让我的恩师读得热泪滚滚……

半月后我回到学校,四年级7名学生的课桌上、讲台上全部堆满了野花,黑板上大大地写着:“祝贺王老师病好回来!想您!”此情此景,泪流满面的我坚定了信念——教书,一生的选择!我要成为一棵根植在讲台上的树!讲课,写作!

边走边学,我努力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与教学结合,我收获了许多

1992年,身体养好后,我在勤奋教书的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报了“沈阳文学院写作函授班”。两年培训期间,我在《辽宁青年》《沈阳文艺》《当代诗歌报》等刊物发表了一些作品。

1996年,我去西安市参加“陕西省作家协会研讨会”,见到了贾平凹、陈忠实等大师,也与人一起合出了人生的第一本书《鹤城文艺——王树立诗选卷》……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第一本书,意义深刻

教书、写作,就这样成了我生命中并行的两条道路。20年前,我的诗歌创作,有三分之一来自教育教学生活,如今则更多。

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1968年参加工作,2009年退休——“代课”“民师”“公立”,40多年的工作经历,他一路走来,我也随他见证了许多。我1991年毕业成为教师,在乡村教学至今,也已30多年!我和父亲的教学经历加起来,就是一个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史缩影。

教育教学是我生命中的主要部分,我的写作离不开生活,因此,教育教学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我的写作视野。

我的新书《树上的天空》一共有8辑,其中第六辑《高墙下》、第七辑《一个乡村教师的独白》这两辑专门收录了我在教育教学中写下的教育诗歌。尤其是其中我对中国的乡村教育的愿望——加大教育投资、均衡创建大发展、提高教师待遇等,我都通过文字表达了出来。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王树立 著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为了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语文作文水平,我从2004年开设了“小作文·长征·马拉松”活动,从每年国庆节后开始,让学生自愿参与,一周一篇小作文。同时,我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希望在退休前编成一本《王树立学生优秀作文集》,作为我这项活动的总结。

近三年,我在学习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时,写下了大量的“新教育诗作”,也都收录进了《树上的天空》一书……我的创作对我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首先,我成为了一个教书、写作的人,我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丰富自己。

其次,我的创作让我的语文教育更有语文味、文学味。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王树立在上课

再次,我的读书、写作,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兴趣,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长远地影响学生成为有理想、懂执着,有持之以恒精神的人。

最后,在中国现代诗歌的教学中,我如鱼得水,特别是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课,我将之打磨成了经典课,获得了洛阳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奖项。

余光中先生于2017年逝世,我以上好《乡愁》一课 ,来表达我作为一名诗人和乡村教师对中国现代诗歌大师余光中先生的久久缅怀。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王树立在给学生上《乡愁》一课

得到认可,我的脚步越发坚定,在诗歌中寻找自己,我还会继续前行

2002年起,我与教育时报社越来越亲密。《教育时报》创刊15周年,时报人邀我写了《相识相爱到永远》。2005年,时任教育时报总编辑刘肖出版《为一句无声的诺言》一书,坚决请我为他作序。

我受宠若惊,我心想,我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在大山深处教书的教师,哪里来的这样的荣幸。刘肖总编辑一句“我们都是教育人、诗人、写作者”打动了我,让我写下《想念那个秋天》为他的书作序。渐渐地,我成了时报的“老熟人”。

我曾经为我出书的书款着急,也曾因为自己的重病耽搁,常常一个人落泪,实在无法排解心中的苦。那一年母亲重病,书款也没着落,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恰逢2012年被拖欠的教师工资发放,我补齐了书款。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王树立《树上的天空》中的一首诗《我要的天堂》

每当我的新书出版,我都会签上名字双手奉送给二老,但那时母亲正病重,我没有勇气在重病的母亲面前骄傲。可母亲知道我出书,把我的书当宝贝……母亲去世后,我带着书到母亲坟前祭拜,希望母亲会理解我、原谅我!

凡读到我的书的人,都认为我的作品写得好!这不是我自夸,作品好的原因是我写得真实,真实地反映我现实的生活。因为我有一颗正直勇敢的心,敢爱敢恨,用善良诉说现实生活中的喜乐哀愁。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王树立的部分手稿

我的作品坚持一个原则——写自己的文章,不看别人的脸色。我只遵循我的内心和灵魂,不会黑白颠倒,更不会虚情假意。

“一座学校/只有一个人还在读书/他读得那么专注、执着、热烈/无所顾忌/仿佛,他一点儿也不知道/自己的孤单……”这是我《一个人的学校》中的几句,表达的是我对“诗意的生活”的向往。

我的作品、我的书,就像我对生活的热情一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用《王家诗话》来歌颂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党,因为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所以我要好好地呼、大声地唱!

诗歌对我而言是生命!是生活!无论生活处在什么境地,我都会用诗歌唱出不同的歌!我曾站在贫瘠的土地上,诗歌让我像花草般倔强生长。让我的人生在寂寞的夜空,投射出生命的光彩!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王树立:坚持写作,让我的生命绽放诗意的光彩

诗歌创作,我还会一直坚持下去,让读书、教育、写作陪伴我直到生命结束。对于未来,我希望退休前能出版《王树立学生优秀作文集》,60岁时还能出版两本作品——一本诗歌、一本散文。

最后,我特别希望我的故事,能写成一本书《一个乡村教师的独白——王树立教育诗歌史》,并在教育时报召开新书发布会……

在新教育的春天里教书、写作,我的生命因教书而坚实,我的人生因写作而精彩。我想对自己说:“为了诗和远方,沿着春天走下去!”

为了诗和远方

沿着春天走下去

我们为王树立老师

充满诗意的人生鼓掌

希望更多的老师能继续

行走在追寻教育诗意的路上

找到自己生命的真谛!

歌唱生活

歌颂生命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龙庆

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生活以痛吻他,他这样回吻过去……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汝阳县   喧腾   诗意   中国   课本   乡村   诗歌   时报   父亲   母亲   生命   教师   人生   作品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