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上已经出问题的孩子,往往会有5个征兆,家长别不以为然

最近,一位知名网红奶爸的儿子张一得在美国自杀了,作为奶爸老得的粉丝,很多人觉得震惊悲痛的同时,又无限的唏嘘。

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人们除了惋惜也只能惋惜。

心理上已经出问题的孩子,往往会有5个征兆,家长别不以为然

其实每次这种新闻的下面,大家估计没少见会这样的评价:现在的孩子实在是太脆弱了,我们小的时候爸妈动不动就打我们,也不见得寻死觅活的。“

那么,现在的孩子按理说生活比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真的幸福了很多了,但是为何心理状态反而容易出问题呢?

一、孩子们为什么感觉越来越脆弱

美国的两位学者格雷格·卢金诺夫和乔纳森·海特在在《娇惯的心灵》一书中,试图解释当今的孩子们焦虑、抑郁的心里成因。

1、互联网的原因

在2017年出版的一本《互联网世代》,作者简·特温格提到“这(互联网)对我们孩子的大脑会造成什么, 只有老天知道。”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一切都可以通过点点鼠标就能够方便 实现。

十岁出头的孩子正处于塑造品格的人生阶段,但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

心理上已经出问题的孩子,往往会有5个征兆,家长别不以为然

孩子们成了互联网的原住民,沉浸在由社交媒体所编织的各种社会和商业试验中无法自拔。

互联网使得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了一些叛逆,更多的柔顺。

但是他们也更加的不快乐,并且对进入成年毫无准备。

2、父母的过度保护

作者认为:父母们正在不遗余力,为他们的孩子拔除生活中可能碰到的钉子,然而,来自父母的过度关注,只会导致一个结果, 就是孩子们变得更脆弱。

其实,父母本身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就是危险的。

因为过度保护,孩子们错失了技能的学习,没有学会独立,也没有得到进行风险评估机会。

心理上已经出问题的孩子,往往会有5个征兆,家长别不以为然

这些都无意间在阻碍孩子的成长,剥夺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人生经验。

没有这些经验,孩子们很难变成有所作为的大人的模样。

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大多数家长对此心知肚明, 但他们仍会选择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上空保护他们。

孩童们就其天性来说是反脆弱的,但是被过度保护后,就会成长为更脆弱也更焦虑地忧伤青年。

也因此更容易接受“人本脆弱”的谬论:凡是伤害, 只会让你更脆弱。

3、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

户外活动之所以充满乐趣, 原因在于它们有着恰到好处的惊险。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 玩户外活动时多少剂量的恐惧才是恰当的。

互联网世代的孩子,一步接着一步, 孩子们被剥夺了 “以身试险” 的机会。

因此孩子们没能享受那些恰到好处的风险, 相比较以前的同龄人,现在的孩子更加愿意躲避风险。

心理上已经出问题的孩子,往往会有5个征兆,家长别不以为然

也因此变得更加厌恶风险,到底什么是困难或威胁, 这一代人很可能会降低判断标准。

在他们看来, 很多日常生活的任务却成为超出能力范围的挑战, 无法自行处理, 必须要靠成年人施以援手。

如此一来, 当互联网世代的青少年进入大学, 学生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率就会开始急剧增加和升高,心理出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4、残酷的学业竞争

在 《优秀的绵羊》 这本书中, 德雷谢维奇曾这样写道: “拥有更多, 唯一的意义就是超过其他每个人。没有哪个国家非得要20000颗核弹头, 除非别国有19000颗。同样, 没有哪个孩子必须要参加 11 项课外活动, 想一想, 要这么多到底能有什么用? ——除非已经有学生参加了10 项。”

是的,因为周边的孩子已经有人参加了10项课外活动,所以其他的家长不得不跟进。

父母要同子女通力合作, 帮助小孩子选择课外活动,且多多益善,把简历塞得越满越好。

任何家庭, 若不齐心协力加入这场游戏, 他们的孩子就会落入不利的境地。

并且朋友圈里的父母都会表现出一种恐慌感,从孩子踏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好像孩子少拿一个满分,就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心理上已经出问题的孩子,往往会有5个征兆,家长别不以为然

但是这一竭尽全力不计代价获得好成绩的过程中,压根无法培养孩子的坚毅。

然而家长常常误解了坚毅,把坚毅当成了不需要热情的耐性。

《坚毅》一书的作者安吉拉·达克沃思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却没有热情,这纯粹是在服苦役。”

是的,在追求学业的过程当中,很多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已经消失了,很难享受校园的乐趣。

更不要奢谈内在的满足。

根据2015年的一项调查,在马萨诸塞州的列克星敦高中, 95% 的受访学生表示,他们对课程感到“压力很大”甚至“压力极大”。

没有热情,却要一直坚持,这不是服苦役是什么?心理出点问题也很正常。

也就是说,如今的孩子心理如此脆弱,是家庭、社会、以及人类技术进步共同造成的结果。

社会的变化,以及人类技术的进步这两样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只能去适应。其实,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是有信号的,并不会无缘无故的

二、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通常有以下5种行为出现

1、情绪波动。在学校表现不佳,遭受排挤和霸凌,不能集中注意力,总是犹豫不决。

常常哭泣或流泪,感到悲伤或绝望。

不肯去上学,也不服家长的管教。

2、吃睡玩出问题。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在身体上也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

比如食欲不振导致体重严重下降,睡眠不足,总是一副疲劳的状态,去医院检查后,身体健康也没问题。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情绪低落,就会丧失对身边事物的兴趣,会变得不爱活动。

这时父母也要时刻专注孩子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其心理问题的征兆。

心理上已经出问题的孩子,往往会有5个征兆,家长别不以为然


3、学习成绩出现不明原因的大幅下滑。往往是因为持续的焦虑、紧张、注意力难集中或玩游戏、情感困惑有关。

4、攻击性强。打架,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就摔东西,不相信别人的善意等等;

也会做出自残行为,例如用头撞击墙,或拿出小刀划伤手臂。

5、孩子性格突然改变。 退出家人、朋友的交际圈,容易烦躁、愤怒或者充满敌意。

此外,还有一点也常常被家长忽视,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缺乏运动,也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其实现实中,以上的5个信号,孩子们都会选择告诉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求助的对象,也只有自己的父母。

三、孩子的心思脆弱又敏感

很多时候,当小孩子求助大人的时候,我们家长都习惯地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回应孩子。

最典型的无非就是“小孩子能有什么心思?“

因为我们那一辈心理上有什么问题能够得到指导,那是不可能的。等到自己有孩子了,自然就没有心理教育这个概念。

孩子的无助和痛苦就这样被忽略了。

心理上已经出问题的孩子,往往会有5个征兆,家长别不以为然

更重要的是,有些孩子安静得就像空气一样。没有任何的言语异常,家长更不容易察觉出他们行为上的异常。

尤其是有些孩子初中就住校了,一个星期回来一次,有什么异样,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家长也很头疼。

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一旦按照家长自己的意愿强硬去管理孩子,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求助心理医生,大医院里一般都有这方面的门诊,叫法不一样,但是一般都带有心理两个字。

心理上已经出问题的孩子,往往会有5个征兆,家长别不以为然

按照过来人的经验,对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要看医生这件事情不要有心理负担。

去看医生配合医生相信医生,再加上多运动,慢慢就会好起来。

如果希望能够有效地预防,那么家长就要多对孩子上心。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要及时给予回应和重视。

而不是抱着“小孩子能有啥心思“这种不以为然的想法,敷衍了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家长   孩子   苦役   都会   课外活动   户外活动   坚毅   征兆   不以为然   世代   焦虑   心思   小孩子   脆弱   热情   父母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