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饼有麦色

发饼有麦色发饼有麦色

发饼有麦色

@文/ 金泽香

发饼有麦色

月近中秋,遥遥似有酥饴之味。

古人待月恭敬,逢八月中秋,设案摆盘,祈请庇佑,月饼为其中一味。习俗流转,月饼从肃静高台落入碗盏。月上中天,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不负佳节。

婵娟清潋,颊齿却只留一味绵甜,任他“十年世事十年秋”。

如今,月饼一再创新,古味涤去泰半。而团圆之念远非摩登之味可慰。

记得一年,单位未如往年采购普通月饼,一人一盒冰淇淋月饼,快递派送到家。年轻人尝得月饼新味,交口称赞,父母辈却不置可否。母亲反埋怨:“不消买么子高档月饼,家里的发饼最合口,我们自家晓得买。有空回家过节就是最好的,晓得啵?”

发饼有麦色

发饼,“月饼纲”食物中最为憨实之一目。

发饼,又称法饼,扁圆状如飞盘,略厚,饼面十厘米有余。外呈烘烤而成的麦黄色,缀细粒白芝麻;内里无馅,入口松软醇香,甜而不腻,掰开可见饼胚错落有致的气孔——个大、形朴,怕是少有的具北方大汉气质的南方食物。倘以精致的小月饼较之,发饼堪似“大哥”,且寡言少语。

听父亲说,发饼早先非中秋专属。本地嫁娶、乔迁等大喜都可见以红纸包裹的发饼,属礼赠宾客之上品,可见它的地位之高,寓意之兴。另一则传说则与实用有关。说它于鄂皖赣湘粤等地流传,早年交通不便,吃食匮乏,出远门的乡亲为应付行程,行囊里必备若干发饼,价廉、体轻、不易变质,是最合宜的饱腹物。外形简朴,传说亦简朴。

夏天回老家探亲,返京列车上,对面铺位的大爷是同乡。一上车,他解开鼓鼓囊囊的尼龙袋,内装发饼和土鸡蛋,发饼块块摞起,砌成长条。大爷边拾掇边嘀咕:“这次去又得好长时间不能回。”形色懊恼。原来大爷在北京帮忙照看孙子,趁儿子休年假赶回老家看看。

慢车经停数站,大爷打开了话匣子。

“你不晓得噢,大城市连发饼都冇得卖!”他指指置物架上的尼龙袋,“我儿子说肉月饼好吃,叫我尝,我说搞么鬼,他还笑我老土。”我笑笑宽慰,如今月饼都是吃个新意,也是孩子的孝心。

“我叫他给我买发饼,他说冇得,还说发饼有么吃头!我说网上也冇得?”大爷气不打一处来,竟带了些愠色:“网上什么东西都有,怎么冇得发饼!不求他,这次回来办事,我自家买。”言及发饼已买,大爷似郁结消舒,显出一丝俏皮的得意。

发饼盛年不再。的确,发饼日渐式微,网络也难购得。本地年轻人都甚不解:“蛋黄、豆沙、莲蓉月饼,哪样不比乏味的面饼坨子好吃?”流年暗换,人们不再用红纸包裹发饼相赠,取而代之的是“品牌好物”,精选、精致,任君采撷。旅人也无须带其上路,各类速食鲜辣甜酸咸,味蕾最是“喜新厌旧”。

发饼有麦色

细嚼发饼,芝麻的香,面饼的酥软,形成经年的味觉记忆,不易化遁。也许父母辈还曾与兄妹分食一块饼,小心翼翼掰开,连细屑残渣都不愿错过。厚实饱腹,何来乏味?

同属中秋食味,月饼与发饼各有妙处。发饼形简,却意深。经年累月,不随盈缺而变,随中秋恒在,也可以四时取食。也许它曾安慰无数旅人,风尘仆仆的夕阳底下,抚慰羁旅尘缘。

中秋本为普罗大众同临,食味自然也无分偏移,一如天涯此时。月圆祈愿,是愿和美,是愿平实。

又是中秋,我拨通母亲的电话。

“么子事啊?”“妈,中秋假期有事不回去了。”

“晓得晓得,没得事……你好就行啦!”那边一愣,又笑得爽朗。

“妈,我想……”我瞬而改口,“想吃发饼了,这边没得卖,还是家里的发饼有味……”

母亲连连应:“好好,这简单!明天一早我去买噢,江边老林发饼做得最好,是家里的味道!你莫太累了噢。”

顷刻心下绵暖——时节恰好,阴晴圆缺都休说。

发饼有麦色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责编:韩冬伊 姚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高台   坨子   莲蓉   愠色   月圆   纸包   简朴   旅人   月饼   大爷   乏味   中秋   精致   家里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