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吓长不大?”,请问是哪一位智者说的,不如约出来谈谈

“孩子不吓长不大?”,请问是哪一位智者说的,不如约出来谈谈

01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你不听话,就送你去警察叔叔那!”

“你再不睡觉,灰太狼会来抓你哦!”

这三句话,应该是每个人的童年阴影了吧。

从小到大,生活中都离不开父母的“吓唬式教育”。

上个周末,带着儿子逛商场的时候,看到这一幕。小男孩看着别的孩子吃雪糕,然后对着正低头玩手机的母亲说:“妈妈,我要吃雪糕!”“不行,你正在咳嗽呢。”小男孩不管母亲的拒绝,开始闹起来:“我就要吃!我就要吃!”

这时,母亲狠狠地回一句:“不行!你不能吃!”

小男孩大哭起来,抱着母亲的大腿,“你不买,我就不走!”反正,母亲不妥协,估计他也不会起来了。恰恰这是吃午餐的时候,围观的群众也逐渐多了起来。母亲大怒:“你再这样闹,我就不要你了!”

“孩子不吓长不大?”,请问是哪一位智者说的,不如约出来谈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听到母亲说的这句话后,小男孩的哭声立刻停止了, 然后乖乖地跟着母亲离去。

这一刻,我内心百感交集。

因为这一句“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就是妈妈们最喜欢对孩子说的话之一。

在群众的讨论声中,我听到一位妈妈说:“孩子不乖,吓吓就对了,孩子不吓长不大!”

不可否认,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不听话,只要吓唬吓唬,立刻变乖!这种方式,对待无理取闹的孩子真是立竿见影。
对父母而言,一句随意说出来的话,却在孩子心里埋下不安的种子。

然而,孩子不会被“吓”乖,只会被“吓”怕。
“吓唬式”教育,真是最差劲的一种教育方式。



02

“吓唬”孩子,他就能听话吗?

父母对孩子的吓唬,不过是为了达到制止孩子吵闹和快速教育孩子的目的。

心理学上认为,孩子处于3-6岁的时候,对世界只是初步认识和理解,他们没有能力去分清现实和想象。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喜欢吓唬孩子,他们会相信父母的话,从而变得紧张、恐惧。

继而,就会妥协,然后乖乖听话。

表面看起来很乐观的李诞,曾在节目中说过,他从小生活在恐惧中。

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察,在教育上喜欢用警棍来吓唬他。

“孩子不吓长不大?”,请问是哪一位智者说的,不如约出来谈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有一次,李诞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惩罚了,父亲就会用警棍对着他说:“你再不写作业,我就用它来教训你,就像昨天我用它来电死一头牛那样!”

心理治疗专家彼得莱文博士说:伤痛和恐惧是一对孪生姐妹,是人生命中两个重要的杀手。
如果你喜欢吓唬孩子,它除了会让孩子感受到“痛”以外,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

吓唬式教育,确实没有一点正向的教育意义,反而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疏远,甚至击垮孩子内心的防线,令他们妥协和顺从。

所谓的听话,不过是假象,其实是对父母的吓唬,做出自我保护的反应而已。

这种教育成效看似急速的方式,只会让恐惧在孩子心中扎根,伴随他们的一生无法磨灭。

在孩子学习能力旺盛的阶段,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支持孩子去做,鼓励孩子做好。


03

这两种“吓唬”,父母请停止!


孩子心性单纯,在孩子心中,父母说出的话都有一定的可信度。

一旦孩子发现他深信的话语,这只是单纯的吓唬,将会把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瞬间崩塌。

亲子关系的裂痕,就是这样被毁灭的。

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话题:你小时候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有一位网友说,最害怕就是关灯不睡觉就会被大灰狼吃掉!其实,现实中很多孩子都知道,这不过是父母吓唬孩子,让他们赶快睡觉而已。只是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成为这位网友一生的阴影,他至今都需要开灯睡觉,害怕关灯之后大灰狼会出现!

“孩子不吓长不大?”,请问是哪一位智者说的,不如约出来谈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曾说:“孩子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玩笑的,他们只会信任父母说的话,并以此变成自己的观念。”

人对某些事物出现的抗拒和恐惧,可能就是来源于小时候被吓唬的经历,有的甚至成为了一生的阴影。
其实,父母本无意伤害孩子,但吓唬式教育真不可取。尤其是这两种吓唬的话,请停止!


“抛弃式吓唬”: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

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4岁男孩离家出走,原因竟是母亲总是对他说“不要他”的话,他宁愿自己消失,也不想再惹母亲生气了。幸好最后孩子找回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男孩平时调皮,在幼儿园总是捣蛋,还将其他同学打伤了,老师让家长过来调解,母亲第一句就说:“你那么不听话,我不想要你了!”于是,男孩晚上收拾行李,偷偷就离家出走了。在路上遇到警察,才将他带回家中。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恐惧就是父母不要自己,这一句话会狠狠地刺痛孩子的内心。

被父母吓唬的孩子,胆小懦弱。

的确,被父母吓大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不愿意相信别人,逐渐对生活失去期待。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吓唬,不是适可而止,而是要尽早停止!

“孩子不吓长不大?”,请问是哪一位智者说的,不如约出来谈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控制式吓唬”:你再捣蛋,我就打你哦!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实验:

将孩子分为两组,在各自安排的空间放着玩具,一组的父母用吓唬的语气对孩子说:“你不能捣蛋,不然我打你!”另一组的父母用温和的态度告诉孩子:“好好享受你跟玩具的时光吧!”

这个实验虽然仅仅只是进行半天,两组孩子的情绪有很大的区别。

被温和态度对待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从头到尾都活蹦乱跳,开开心心的。

然而,那组被父母吓唬的孩子,全程一声不吭,自己默默地躲在角落玩玩具。

当实验结束后,那组被吓唬后的孩子,一把将全部玩具丢在地上,就像是对这半天压抑的情绪发泄。最终,父母果真对这组孩子严惩打骂。

其实,越吓唬孩子,孩子越会反叛。

因为这种对自身的压迫和控制,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父母的“吓唬式”教育下,孩子只会越来越叛逆,虽然开始可能会出现乖巧的假象,久而久之,叛逆的行为就会忍不住爆发,一副“你越控制我,我就越要捣蛋”的样子。
对待孩子,父母应该以平和的态度去沟通,正确引导孩子怎么做,而不是强加控制。

“孩子不吓长不大?”,请问是哪一位智者说的,不如约出来谈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4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毫无条件可言的。

吓唬的行为,只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

爱是如孩子所愿,而非按照我的所行。父母的一言一行,应该用爱将亲子间产生情感的连接,而不是用吓唬的方式给予孩子痛苦。
有人曾说,“三流”的父母靠吓唬,“二流”的父母谈条件,“一流”的父母诚以待。

作为父母,跟孩子之间的相处,应该互相信任,互相理解。

用正确的方式引导,认可、鼓励和支持孩子,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孩子   警棍   作业   大灰狼   智者   听话   阴影   恐惧   内心   态度   母亲   父母   玩具   方式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