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教不好,是你不会教!良性引导:让每个家长都成为孩子的伯乐

01:每个孩子先天不一样

一位奶奶和媳妇抱怨,你怎么不能教教孩子,也和右右细毛家一样,或者有一半都好呀。

媳妇回答:“妈,不是我不教呀!每个孩子不一样!”

我听这位奶奶说起,只能安慰:“是呀,每个孩子不一样。我家双胞胎,一起带的,也性格各方面天生就不同。”

每个孩子,先天不一样。

不是教不好,是你不会教!良性引导:让每个家长都成为孩子的伯乐

02:育儿上顺其自然,对不对?

既然先天决定了大部分智商及个性因素,那育儿上顺其自然就行了吧?

当然不是。

后天影响和引导更是决定孩子人生之路的关键。

我们先来看看上面这家孩子情况。

弟弟在外面打架,在家打自己哥哥。哥哥被抢走玩具会哭闹,不如意会满地打滚,爱争宠。

哥哥刚1岁时,妈妈怀上了弟弟,全职工作的父母,身体欠佳的祖辈,因此从妈妈二胎孕晚期开始,两兄弟就过上了各处“漂流”的生活。

兄弟俩在一家一起带的时间非常少,或者在一起时候就只有一个直系的长辈,或妈妈,或奶奶,或外婆,争宠就成了必然。

不是教不好,是你不会教!良性引导:让每个家长都成为孩子的伯乐

你们现在还认为,她家真如媳妇所言,仅仅是每个孩子先天不一样而已吗?

后天家长疲于应对生活,不稳定的成长环境,父母高效陪伴的疏忽,更是2个孩子“难带”的关键原因。

当我们在每个孩子先天基础上,能后天引导好,是可以大有收获的。

03:育儿上后天良性引导可以收获什么?

1、科学干预,孩子身高可以多长10厘米

一般来说0-12岁是孩子身高干预的最佳时期,如果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干预的话,就能帮助孩子发挥遗传身高的基础上再多长5-10厘米,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的遗传身高在170厘米,从他出生开始科学干预,那么一米八也是有可能的。

(知识点来源:西安交大二附院儿童病院小儿内分泌专科 公众号科普)

看看我们身边,父母不高、孩子很高的例子比比皆是吧!

不是教不好,是你不会教!良性引导:让每个家长都成为孩子的伯乐

2、父母后天引导,3岁还不会说话的爱因斯坦,才华竟没有被埋没

爱因斯坦科学上的成就,少有人能达到。

可大家知道他3岁还不会说话吗?

他被定位为不合群、孤僻、自大、叛逆,但他的父母却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科学引导。

(1)母亲引导学习小提琴,让他遇到困难时有音乐抚慰心灵

他的一位老师曾断言“他这个笨蛋永远不会有多大的出息。”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伤害,好在这时母亲为他安排了小提琴课。

他迷上了莫扎特的音乐,感受了纯净恬美的宇宙内在之美。他的伤痛烟消云散。

在未来的日子里,在生活中遇到了任何困难,他都会躲到音乐中获得安慰。

不是教不好,是你不会教!良性引导:让每个家长都成为孩子的伯乐

(2)父亲乐善好施,给他带来了良师益友

他的父亲生意不佳却仍然乐善好施,爱因斯坦就这样认识了父亲每周邀请来吃饭的医科大学学生麦克斯,并成为了朋友。

麦克斯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

麦克斯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爱因斯坦看,然后是平面几何,高等数学,很快小爱因斯坦的数学程度超过了读大学的麦克斯。麦克斯开始借哲学书给他看,爱因斯坦在十三岁就能看懂康德的《纯理性批判》。

不是教不好,是你不会教!良性引导:让每个家长都成为孩子的伯乐

传统社会对幼时的爱因斯坦打上了差评,但父母并没有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递给他,一直乐观地高效陪伴,所以他能够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之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能够适时排解郁结。

04:育儿上后天良性引导可以做什么?

1、及时纠错,了解孩子的需求

回到第一个故事,那家孩子的问题主要有2点,兄弟不友爱,孩子不友善。

(1)兄友弟恭是基础,与人为善才能收获更多

二孩家庭要扯架劝架是常事,但基础是不破坏孩子间的感情。

不能每次都只让某一方让另一方,造成一方的感情落差、后续争宠、甚至长大后对兄弟姊妹父母的薄情。

我们需要分别沟通,告诉孩子玩具是共同的,你们是亲兄弟,需要友好相处、相互扶持。谁先拿到手谁先玩,如果你也想要,需要获得对方同意,不能直接抢和打。

教育孩子换位思考。引导孩子想象自己在玩耍时,被别人抢走玩具,是不是也会很难过不高兴。

只有平和正常沟通得来的玩具,才会获得更多玩具,结识到更多朋友,而不是这次的单次胜利。你用抢得到了这个玩具,你也担心对方再抢回去,也玩不好。只有对方心甘情愿给你时,才能都玩得好。在家在外面都是一样的,与人为善的肚量才能收获更多。

不是教不好,是你不会教!良性引导:让每个家长都成为孩子的伯乐

(2)孩子为什么一定要争宠呢?

一定要反复告知孩子:家长对2个孩子的爱是一样的。尤其大宝,可以引导孩子想象:妈妈小时候也是这么照顾你的,妈妈爱弟弟也爱你,不会因为有了弟弟就不爱你了。现在,你还多一个弟弟也爱你,不是吗?

需要多带2个孩子一起玩耍,培养兄弟感情。

不是教不好,是你不会教!良性引导:让每个家长都成为孩子的伯乐

当孩子犯错时,就要批评和适当惩罚,立场要坚定。惩罚可以是今天少看10分钟动画片,今天没有你爱吃的水果奖励。

只有马上制止不当行为,孩子才会把批评、惩罚和错误行为联系在一起,下次才会记得不再犯同样错误,否则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惩罚。

坚持下去,给孩子一定的成长时间,家长不焦虑,孩子会一天天有变化的。

2、高效陪伴,发现孩子的亮点

各种育儿理念都在要求父母陪伴孩子,然而现在父母工作之余,剩余的碎片时间都很有限,那我们就做到高效陪伴吧!

1小时的高效陪伴胜过10小时“陪着”。

(1)利用早晚,见缝插针

尽可能利用早上和晚上的时间,实现父母和孩子一天一起吃一顿饭。吃饭这个活动,非常有仪式感,能够很好地达到陪伴真正的目的。

不是教不好,是你不会教!良性引导:让每个家长都成为孩子的伯乐

其次,最好的陪伴是亲子阅读。利用早晚碎片化的时间,给孩子读起来吧!不是有某某讲故事、某某读歌谣吗,何必还要自己读那么麻烦?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充满了爱与关怀的声音更动听。孩子需要的,是搂着Ta读故事的爸爸妈妈。

而且,亲子阅读这种方式,也是很好的培养。相比于听某某讲故事,亲子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你给孩子的实时反馈。孩子只有爸爸妈妈给Ta读故事的时候,才会缠着你问问题,你也才能给孩子一些问题来回答。这种反馈是帮助孩子提升听力理解力、阅读理解力的重要手段。

不是教不好,是你不会教!良性引导:让每个家长都成为孩子的伯乐

(2)利用手机,见缝插针

每天给家中(尚未进入幼儿园)的宝宝2次视频通话。每天的通话可以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以及下午开会的间歇——无论家中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还是有保姆阿姨,都可以完成拿手机让你和宝宝视频通话这个事儿。如果孩子已经进入幼儿园的,尽可能自己送孩子上幼儿园,然后赶在孩子从幼儿园放学之后来一次视频通话。有三个步骤:

1)让家人或阿姨这样说,“宝宝,你让妈妈看看,咱们在哪儿呀?咱们在干嘛呀?嗯,咱们在小区的花园里,宝宝正在骑小车呢。”同时可以有一些这样的话,“咱们今天骑得可好了,对不对?”“刚才我们还碰到了小明哥哥,咱们一起玩儿了一会儿。”通过这样的话,让你了解宝宝的状况。

2)你可以给宝宝看看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位在哪里、桌上都有什么,甚至可以让同事出镜。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宝宝感觉到妈妈时刻的关心、陪伴和爱。

3) 在通话结束,一定要表达自己的爱,做一个亲亲的动作。

可能偶尔加班太晚,回家之后宝宝已经睡了。那么提前录制一些音频和视频,让家人放给宝宝看。视频可以是自己在办公室里溜达一圈,说说话;也可以是带一本绘本给孩子读完了录下来。即使不能有实时反馈,但是让自己的声音和图像能够尽可能更多传递给孩子,也比什么都没有好得多。

不是教不好,是你不会教!良性引导:让每个家长都成为孩子的伯乐

高效陪伴也要坚持,不要想起来的才做哦!

每个孩子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有他自身的闪光点,这就需要父母更早的发现、更好的引导、更适合的培养。

不是每一个天才都会成长为天才,就让家长来做孩子的伯乐吧!

不是教不好,是你不会教!良性引导:让每个家长都成为孩子的伯乐

#右右细毛和爸妈#,双胞胎家庭,

爸爸IT男,善于筛选育儿知识,去伪存真

妈妈认真女,爱学习爱思考爱实践爱总结,

说故事分享生活,倡导家庭共同成长。

关注我,一起轻松趣味育儿!

原创声明:文章由作者原创,谢绝洗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聪明孩子养成记##育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伯乐   爱因斯坦   家长   孩子   高效   幼儿园   后天   身高   弟弟   哥哥   不好   父母   玩具   妈妈   宝宝   时间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