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李佳琦,一个让万千中国女孩又爱又“恨”、为之失控的男人。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他向来就是舆论的焦点,这次也不例外。当#李佳琦花1.3亿买房#登上热搜那一刻,我就知道准不简单。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果不其然,惹来骂声一片。

“现在钱可真好赚”

“他一个戏子,凭什么买这么好的房子”

“这场疫情他捐了多少?”

“你们买的每一支口红,都成了内环线大平层的砖下之魂”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言语之间,冷嘲热讽,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一股酸味儿。

先不说这次疫情李佳琦捐了600万,和成千上万套医护用具;打拼多年的他,花1.3亿在上海买房,房子大点,装修豪华点,环境优美点,何罪之有?

loser扛着正义的大旗耀武扬威,咄咄逼人,看似维护公序良俗;其实无非是自己无能,却还酸别人牛逼,这都是“达克效应”在作祟。事实不攻自破,喷的人也更加可悲。最可怕的是,这种心理在潜移默化一点一点挫掉身边孩子最可贵、也最该有的——进取心

1

什么是“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颁给了来自Cornell University的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因为他们的一篇报告《论无法正确认识能力不足如何导致过高自我评价》,报告所写的内容被称为“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文中提到查尔斯.达尔文的一句名言:“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Kruger和Dunning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

1.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2.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3.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4.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 Prizes)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主办方为科学幽默杂志(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AIR),评委中有些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其目的是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2

“达克效应”有什么表现?会怎样影响孩子?

那“达克效应”有什么表现呢?举2个例子。

有一位母亲,一直埋怨家里哪位亲戚混得好,是因为运气好;自己兄弟80年代的名牌大学学历,却大半生无业,是因为家里没人帮衬提携;自己下岗后没好工作,是因为老公没本事。

她的孩子一直在此奇怪逻辑的埋怨中长大,由成绩优异到懒散懈怠,到中年一事无成,开始怨恨自己母亲自己父亲没本事,没给自己谋个轻松钱多的好差事。

成功的人真的仅仅是运气吗?不是苦过,谁会想办法会碰到那些运气了。不是努力过,谁能稳稳抓住那些运气呢?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电视剧《安家》里的一个情节,让不少人格外愤怒。

龚先生因为企业资金链出了问题需要周转,打算变卖家里价值连城的老洋房救急。没想到消息一经传出,远房亲戚太表姑奶奶一大家人找上门。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原来,几十年前太表姑奶奶一家走投无路来投奔,龚老先生好心收留过一阵。随着龚家人后来搬离老洋房,这一家也买房离开,自此再无往来。

但在得知洋房卖了1.5亿后,太表姑奶奶一家又杀回来,赖着不走,非要分5000万。“你这么有钱,分我点怎么了?”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此番行径,可怕吗?更可怕的是,此事是真实案例改编。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种人。仗着弱者的名义践行“你有钱,你就要帮我,你不帮我,就不得好过”的混蛋逻辑。他们缺的不仅是钱,更是做人的基本道义。一边见不得人好,一边还不求上进,因此往往一事无成!

3

如何引导孩子打破达克效应

我写过一个寒门学子的真实故事,这位学子工作几年后比同龄人更优秀,我提了一句:“可能家境差异,会让有些寒门学子头30年很苦,吃的肯定是比人家更多的苦,但这种磨炼,可能不一定是坏事。”

然后有网友复制我的这段话,回怼:“人一辈子有几个30年。”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是呀,人一辈子没几个30年,可我们守着仇富的“达克效应”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吗?肯定是不能的,还会越来越差。我不夸张地说,影响的不止是自己,应该还有后一代。家长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达克效应”会让人很爱把任何人的成功和“条件好”联系起来,比如长得漂亮,比如家境好,比如运气好。

被骂的李佳琦,一个从湖南老家出来的毛头小伙,没背景、没资源。如今年入千万,全网皆知的“口红一哥”,买得起1.3亿的豪宅。

人决定不了自己的出生,我们需要接受自身的家庭背景,立足于此。

当然不是要家长和孩子灌输:“爸妈就这条件,你想要更多,你得自己去争取。”应该是“爸妈也在努力给你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好吗?”父母以身作则,即使结果是0或者仅仅是0.1,我想孩子也是可以感受到一股上进的力量吧。而不是给孩子灌输:“某某某读书好,是因为爸妈是老师;某某某分数高,是因为他爸妈有钱可以让他上各种培训班;都怪爸妈没本事。”

如果父母先天教育基础薄弱,可以利用晚上和周末休息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重新开始“九年义务教育”,一起学下查漏补缺;如果父母经济条件欠佳,也可以想着方法多赚一点点。这才是我们作为家长需要立足的自身,和需要孩子立足的自身。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穷人缺什么?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表面上缺资金,本质上缺野心,骨子里缺勇气,改变缺行动力。深以为然。在心穷之人的眼里,永远想着不劳而获,一夜暴富。

斋藤绿雨说:“夸耀贫穷,比夸耀富裕更卑鄙。”

有人会为了“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争执不休,颜面尽失。有人则会抓住眼前机遇,默默赋能,风生水起。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达克效应”会让人遇到的所有事情都觉得很难,觉得我不可能做到。

《一代宗师》里说道: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我们活着,要相信一点:不管有多难,只要坚持,总会出头。

2月10日,在家复工的第一天,多数人被迫上班期期艾艾。但同时,李佳琦的复工直播也冲上了微博热搜。疫情当下,众生皆颓,他却连危机时期都敢不松懈一丁点。我曾以为:人人戴着口罩出门,今年的口红销量该锐减吧。但他,做到了一场3小时的直播,1482万人观看,25个商品被逐一秒光,预售额可达3000万。甚至连“顶流”章子怡,都来询问购买链接。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走进他家,完全就像个大型仓库,客厅改造成了直播间,只为了能熟悉产品,随时工作。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几万只口红槽里,他能3秒钟找出准确色号,脱口而出特色、优势、体验效果。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一年365天,累计直播389场,从晚上7点到夜里1、2点,结束后继续复盘。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一天试色380支口红,长期说话让他患上了严重的支气管炎,随身带着救命药......这样的李佳琦,靠自己本事买了房!还要问凭什么?有野心,又努力,又清醒。

韩寒的“飞驰人生”,值得效仿吗?家长指导孩子立志,勿丢这4点

我想对孩子的培养,无论何种情况,让孩子不丢好品质,不丢进取心。这也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培养,也是对孩子最重要最好的培养吧。

遇到事,我们不该让孩子仅仅觉得很难,我做不到,更该鼓励孩子试一试。比如我家2岁双胞胎,难一些的造型,他们用积木就拼不好,我会做很多次示范,然后鼓励他们试试看。可能失败,可能很接近,可能有创新,不试一试,怎么可能成功呢?

“达克效应”会让人看到别人的成功,只想着反扑一口,极尽折损。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努力不见得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虎妈”蔡美儿的2个女儿曾这样介绍妈妈:“不要后悔。如果你真的努力了并且没有遗憾,觉得不能做得更多了,那么你就应该感到高兴。”“我还记得在钢琴比赛登台之前,我紧张得不行,你就在我耳边跟我说,‘Soso,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这次弹得怎样都没关系’。”

“虎妈”的出名,不止个人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和多部畅销书作家,培养的2个女儿优秀出挑,更出名的是她对孩子的严苛要求。她可贵的还在于:她在孩子极尽全力的努力,结果不尽如人意时,是肯定孩子的。

李佳琦1.3亿豪宅曝光,家长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

图为“虎妈”蔡美儿和她的2个女儿

当我们一次次失败时,当我们看到别人的成功时,需要的是总结经验,期待下一次的成功,有“笨鸟先飞”,有“鲲鹏展翅”。如果只是让孩子也只学会酸臭的那一套,对立为“标兵”的孩子还反扑一口,折损几句,又还会可能下一次是成功,不会继续是失败吗?

身穷不可怕,怕的是心穷!人贫贫一时,但心穷却会穷一生。

4

结语

人家的好或不好,我们既讨不来酸不来,不如沉下心,看看自己可以得到什么。比如我自己钱少了,就努力码字,争取得几个征文奖,得点稿费,孩子的下一个玩具就到手了。普通人从0到1,不是没有可能,共勉。

我会告诉我家2岁双胞胎,妈妈在写你看的故事书一样的故事,是给大点小朋友和他们爸爸妈妈看的。我想这比告诉孩子我在刷什么电视剧,在看什么小说,应该还是更激励他们一些吧。

做家长的我们,尽量丢掉那酸臭的“达克效应”,也莫让“达克效应”挫了孩子的进取心:立足自身条件,接受自己;不管挑战多难,积极进取;不论结果如何,无悔付出。

作者已签约“维权骑士“,请勿洗稿搬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右右细毛和爸妈2岁双胞胎男孩家庭,爸妈说故事,轻松趣味育儿,家庭共同成长。

爸爸IT男,项目管理师,善于筛选育儿知识,去伪存真;妈妈人力资源管理师,曾经职场,如今全职,一定最懂你的心。

备孕、孕、产、育问题,欢迎留言或私信咨询,带娃间隙都会回复。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进取心   诺贝尔奖   表姑   效应   家长   孩子   疫情   口红   双胞胎   豪宅   能力差   水平   条件   努力   能力   妈妈   李佳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