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1919年,鲁迅38岁,在一本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文章。当时的鲁迅,一人独居上海,包办婚姻的妻子在老家,也无子嗣。

这篇101年前发表的文章,不如鲁迅其他文章出名,但文风一如既往的犀利,其中的观点,即使放在现在,也是超前的。

1

鲁迅38岁,还不是一位父亲,却谈: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世界文坛公认:鲁迅是“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诗人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代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

《狂人日记》中,鲁迅第一次发出“呐喊”——救救孩子。1919年,38岁的鲁迅还没有成为一名父亲,却洋洋洒洒写下近7000字,谈“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其中观点除了超前,却也无比实在中肯。

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父母相爱,才生出子女,对于子女不算什么恩情。

父母对子女应爱护。如果抹杀了“爱”,一味讲父母对子女的“恩”,又渴望报答,反让子女反感,也似乎成了一种利害交换关系罢了,而不是血缘至亲的真情。

他们的误点,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利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

本位应在幼者,在将来,而非中国封建时代为巩固皇权的“本位在长者,在过去”。“父为子纲”、“父道尊严”当废除。

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以往欧洲人对孩子的理解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为:缩小版的成年人。而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干,会大大阻碍孩子的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TA独特的一面,每个孩子的每个时期,也有TA的与众不同。我们需要多了解孩子、陪伴孩子、信任孩子。

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但父母的责任还没有完,因为生命虽然继续了,却是停顿不得,所以还须教新生命去发展。凡动物较高等的,对于幼雏,除了养育保护以外,往往还要教他们生存上必需的本领。例如飞禽便教飞翔,鸷兽便教搏击。人类更高几等,便也有愿意子孙更进一层的天性。这也是爱,上文所说的是对于现在,这是对于将来。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1】

父母教育孩子,不要用同一模型去引导;父母教育孩子,应该是指导协商者,而不是命令者。

父母不该固守“父之道”,不该要求孩子赡养、供奉、光耀门楣,而应该出于人性之爱、为了国家的未来和人类的进步,培养孩子能吃苦、尚学习、能拼搏的精神,积聚起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生物都这样做,父亲也就是这样做。只是有了子女,即天然相爱,愿他生存;更进一步的,便还要愿他比自己更好,就是进化。【1】

子女由父母带到世间,就该尽到教育的义务,交给孩子自立的能力。而子女并不属于父母,所以应该同时解放孩子,不过分约束孩子,让TA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每个家庭,都该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

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1】

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2

鲁迅48岁,初为人父,身体力行兑现当时教导国人的那些话

1929年,48岁的鲁迅结识了知心爱人许广平,生下了爱的结晶——周海婴,成为了一位父亲。与孩子相伴时日不过7年多,鲁迅却身体力行地兑现了——他当初教导国人“如何做父亲”的那些话。

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写过:他是父母避孕失败的产物,难产更是让母亲受了很大的罪,当时鲁迅就告诉医生“保大”。不过得了儿子,鲁迅却兴奋得像个孩子。只要有朋友来,鲁迅必把孩子抱出来给人看,好像展示自己的作品。有时候海婴睡着了,鲁迅也照样把孩子抱出来看,海婴被吵醒哇哇大哭,鲁迅又要哄睡。

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鲁迅为了哄儿子睡觉,编了首歌谣(“小白象”是许广平对鲁迅的爱称,周海婴出生通体发红,乳名也就叫“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小红,小象红。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

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而鲁迅病故前的描述,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讲得催人泪下:

海婴每晚临睡时必向爸爸妈妈说:“明朝会!”

有一天他站在上三楼去的楼梯口上喊着:

“爸爸,明朝会!”

鲁迅先生那时正病的沉重,喉咙里边似乎有痰,那回答的声音很小,海婴没有听到,于是他又喊:

“爸爸,明朝会!”他等一等,听不到回答的声音,他就大声地连串地喊起来:

“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

他的保姆在前边往楼上拖他,说是爸爸睡下了,不要喊了。可是他怎么能够听呢,仍旧喊。

这时鲁迅先生说“明朝会”,还没有说出来喉咙里边就像有东西在那里堵塞着,声音无论如何放不大。到后来,鲁迅先生挣扎着把头抬起来才很大声地说出:

“明朝会,明朝会。”

说完了就咳嗽起来。

许先生被惊动得从楼下跑来了,不住地训斥着海婴。

海婴一边哭着一边上楼去了,嘴里唠叨着:“爸爸是个聋人哪!”

鲁迅先生没有听到海婴的话,还在那里咳嗽着。

许先生被惊动得从楼下跑来了,不住地训斥着海婴。【2】

“明朝会”就是父子之间最后的呼应,不久鲁迅先生就去世了。

儿子的“生”虽是意外,却仍满是怜爱;父亲的“死”,孩子还不懂,父亲却极力挣扎对抗,只为回应孩子那句“明朝会”。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记录了这样一桩事:家里请客,从福建菜馆叫菜,海婴抱怨说鱼丸不新鲜。别的人吃了都是好的,没人相信海婴的话,甚至没人注意孩子的话。许广平也只是又给海婴挟了一个。他依然嚷嚷说是坏的。鲁迅于是把这个吃剩的拿来尝尝,发现果然不新鲜,原来鱼丸有些是新鲜的,有些不新鲜。鲁迅说:“他(海婴)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他对孩子愿意相信,愿意去体验孩子所说所想,甚至愿意去接受自己不喜欢孩子喜欢的。

1935年4月,保姆带6岁的周海婴去邻居家串门,一台落地式手摇大型留声机,让他羡慕不已。回家他婉转向母亲提出要求。而鲁迅是讨厌留声机声响的,他曾说过:“每当他仰卧藤椅、闭目构思的时候,如果有这类声响来打扰,尤感不适。”

但孩子喜爱,他约法三章后,立刻购买了,1935年5月9日鲁迅的《日记》中写到:“下午为海婴买留声机一具,二十二元。”

鲁迅对孩子的培养,如许广平在《鲁迅先生与海婴》里讲到的那样:“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鲁迅的父亲去世较早,作为长兄的他,对弟弟要求很严格。弟弟周建人少时爱放风筝,鲁迅觉得玩物丧志,“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而周海婴出生后,他在《风筝》一文中反省到:“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从孩子出生,就买了许多育儿、教育的书来看,和许广平两人边摸索研究实践,边讨论创新改进。

周海婴回忆自己小时候,背古诗、古文是最痛苦的事情。家人拿他与鲁迅做比较,说鲁迅幼时背古文很快,别人还在背书,他已经背好出去玩了。但对于这样的周海婴,鲁迅从不苛责不强求,从没有逼他学习过,只是经常带孩子去看电影、拍照片、看马戏。

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长期的陪伴,鲁迅发现海婴的兴趣点在机械理工上。他给海婴买了一套木工工具玩具,海婴经常将他们拿出来敲敲打打,爱不释手。后来,借住在鲁迅家避难的瞿秋白赠送了一套积铁成象玩具,可拼天平、椅子、跷跷板、火车、起重机、飞机等等,周海婴非常喜爱。

许广平曾和儿子介绍:何先生(瞿秋白当时躲避特务的化名)预料,将来革命革命成功,必有一番大规模的建设,而这些建设工作,没有人才是不行的,因此他认为对下一代必须及早给以科学技术教育,以备将来深造之用。言谈之间,何先生还隐约透露,像他们那一代的革命家,难免有不测之虞,“留个纪念,让孩子大起来也知道有个何先生”,这就是他们仅有的一点愿望,所以生活艰苦,也花大价钱买下玩具送给孩子。

周海婴上学以后,爱好理工专业,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确实投入了科技工作,成为了一位无线电专家,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为人一直非常低调。

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图为鲁迅之子:周海婴

周海婴的名字,是鲁迅想到自己生活10年的上海,颇有感情,就给上海出生的孩子取名“海婴”:上海的孩子。但鲁迅又说:“如果孩子长大,他不喜欢这个名字,可以改。”

这份豁达,怕现在都不是多少家长能做得到的。

而鲁迅去世之时,儿子刚7岁。对孩子的嘱咐,鲁迅说道:“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一位大文豪,想的是孩子自己的兴趣、能力、国家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是继承衣钵。

3

鲁迅儿子眼中的父亲:鲁迅与我七十年

因为是鲁迅的独子,周海婴被迫在人们的各种框子里生活,低调却没法不被注意。他在北大上学时,只说了下自己理解的桥牌规则,结果传出“鲁迅的儿子,不好好学习,在学校打桥牌”,然后被校领导教育。

在周海婴记忆里,父亲是什么样子呢?

是父亲的老——父亲那么老了,我还这么小。

父亲会故意装睡,等要出门去上幼儿园的儿子,把床前的烟斗装好。等孩子回家,告诉他:“我今天抽了你装的烟。”孩子就开心坏了。

父亲对他没有过多要求,母亲要求他不学坏就好。

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鲁迅之子:周海婴

父亲打过他一次。不记得因为什么事,但打得非常响,父亲问他:“你还听话不听话”,他答:“听话”,就这样和解了。他问是什么打的呀,父亲递来一张报纸卷起来的长条,确实会打得很响,但是不疼。

周海婴于72岁高龄,整理出版了《鲁迅与我七十年》。他也感叹道:“我已经70多岁了。70多年来,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父亲联系在一起的。”

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结语

鲁迅有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纪伯伦的诗《孩子》中也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鲁迅只有这7年零1个月与孩子相伴,却默默守护了孩子的终生,谁能说周海婴对物理方面的喜爱,与鲁迅当时对他爱好的支持无关呢?

鲁迅践行了纪伯伦的这首诗: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鲁迅38岁没当爸时,宣言“怎样做父亲”,48岁为人父又做得如何呢

参考文献:

【1】《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

【2】《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3】《鲁迅与我七十年》,周海婴

【4】《父亲那么老了我还那么小》,《意林》2013年第15期,周海婴 高晓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已签约“维权骑士”、“百度授权”,侵权必究。

@右右细毛和爸妈

2岁双胞胎男孩家庭,爸妈说故事,轻松趣味育儿,家庭共同成长。

爸爸IT男,项目管理师,善于筛选育儿知识,去伪存真;妈妈人力资源管理师,曾经职场,如今全职,一定最懂你的心。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鲁迅   明朝   父亲   留声机   本位   上海   子女   宣言   为人   新鲜   爸爸   儿子   父母   小象   思想   生命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