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孩子有能力,才能培养出有能力的孩子

在心理学上这种对别人传递期待的行为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期望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在亲子沟通中,“期望效应”常常可以发挥强大而神奇的威力,父母对孩子的信心越强,孩子对父母期望的反应也越强烈,孩子就更会往父母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而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中,父母是他们强有力的精神支柱,父母一句肯定的话就是他们努力前行的最大动力,因此要是一个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向他传递正向的期望,对他说,“你能行。”

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给予孩子信心呢,要做到以下2点。

1、拒绝先入为主

父母和长辈常常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孩子只有到了某个年龄段才能做相应的事情,所以常常把“不行,你还小”,“等你长大了才行”,等等阻碍孩子行动的话语放在嘴边。其实是因为父母从心里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但这样做等于推迟了孩子某种能力的发展,或许还阻碍了一个小天才的诞生,最关键的是这样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失去自己努力探索锻炼的自觉性,减弱他的进取心,这种消极的影响甚至会伴随孩子一生。

2、多对孩子说,“相信你能做到”

生活中父母可以适度放手,给予孩子一些锻炼能力的机会,孩子会觉得父母是信任他的,会增加做事的劲头,如果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父母可以对孩子说,“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相信在父母的鼓励与支持下,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能干。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千里马,但日行千里的能力是否能够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像伯乐一样开发自己孩子的潜能。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的期望,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有可能成为那样的人,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持之以恒的对孩子充满信心,别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伯乐   日行千里   孩子   自觉性   进取心   先入为主   威力   劲头   效应   信心   父母   方向   期待   努力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