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儿子“抛弃”了!—记录儿子第一次独立社交

某天和爱人的同事们一起吃饭,同事家有一个比我儿子大两岁的哥哥,一开始小哥俩还不熟悉,互相不太理睬。

我们吃了一会儿饭,爱人同事家就在吃饭的附近住,说家里有很多玩具,邀请儿子去一起玩,儿子非常爽快的答应了。爱人的同事说她带两个孩子先回去,让我们继续在这吃,我和爱人都说我儿子从来没有独立和别人相处,估计她带不走。

没想到和孩子说了之后,孩子很爽快的就答应了,我们用重申了一次说:“儿子,爸爸妈妈先不去,你和哥哥去阿姨家玩,等我们吃完饭去接你,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独自在阿姨家,真的可以吗?”

儿子自信地点头说:“可以呀!”

后来阿姨拉着她和哥哥离开饭店,他头也不回地就跟人家走了,我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突然一阵心酸和失落,儿子就这样被别人领走了。

过了一会儿我去找他时,他和小哥哥玩得正欢,一点儿也不拘束,真是当成自己家一样,还告诉我哪些玩具是做什么的,哥哥家里有什么,我看着孩子适应能力这么强,感到很惊讶。

爱人的同事告诉我说,刚进楼里时有些黑,儿子说他有点害怕,不敢上楼,阿姨问他那怎么办呀?儿子说,我坚持一下,给阿姨都逗乐了,后来他还是自己走上了四楼。

两个小朋友的相处中,儿子表现得有些独断专行,霸道的特质,他喜欢主导事情,并且当他想玩什么东西时,很专注地投入到里面,不太容易被别的事物所转移注意力。

他想玩的东西就会让小哥哥跟他一起玩,会分配任务怎么玩,小哥哥被他指挥自然是不乐意的,还向他的妈妈诉苦,“小弟弟以为自己是王,啥都得听他的?”

儿子听到哥哥向他妈妈诉苦,他好像感到茫然,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带给哥哥的影响,还是自顾玩自己的。

等到我们要走时,儿子也很乖巧的把手里的玩具都放下了,没有要带走的意思,还很礼貌的跟阿姨和哥哥说,“再见,下次还来你家玩。”

回到家之后,我问孩子,喜不喜欢和哥哥玩?他回答说喜欢,又说后来哥哥不愿意和自己玩。

“那你知道为什么哥哥不喜欢跟你玩吗?”我试探着问询孩子的感受。

“他不好,他生气。”儿子有点委屈地说。

“如果有人来你家,有人拿了你的玩具,只顾自己玩,不愿意分享,你还愿意跟他玩吗?”

“不愿意。”儿子想了想说。

“那别人这样对你,你会高兴吗?”我继续问道

“不高兴。”

“所以这件事换成了哥哥,他也会不高兴,因为你没有跟他分享呀?”儿子似懂非懂的听着,时不时的点头回应着,我想让孩子学会与人共情。

《儿童社交心理学》中说道,所谓共情就是对他人的境遇感同身受,最大限度的理解他人的感受。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共情就像是乐器琴瑟和鸣一样,因而想要实现共情父母必须引导孩子与他人处在相同的频道上,容易与他人产生共情的孩子大多都是心地善良,感情细腻的,才会更懂得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当然孩子也许并不理解更深层次的共情,作为父母要想引导孩子学会共情,可以从简单的事情做起。

比如孩子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那么父母也可以抢夺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玩具,让孩子体会到玩具被抢走的滋味并不好受,这样孩子就能体会到自己的抢夺给其他人带来的不好的感受,从而有所收敛,渐渐的孩子也就不再欺负其他小朋友了。

回顾今天儿子被朋友带走玩的事情,虽然有些失落感,孩子长大了要离开我了,同时也感到小骄傲,儿子迈出了他人生独立社交的第一步,希望他能够拥有自己的社交圈。

#陪宝宝那些事##聪明孩子养成记##0-6岁育儿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社交   儿子   会儿   心理学   阿姨   小朋友   同事   爱人   哥哥   独立   父母   事情   玩具   妈妈   孩子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