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诉!因隐瞒在华工作被控“间谍罪”,华人教授胡安明终获无罪

当地时间9月9日,美国田纳西州一位地方法院宣布,被联邦政府指控为“间谍”的华人教授胡安明无罪,此前对他的所有指控均不成立!


被指控为“中国间谍”

胡安明(Anming Hu),出生在中国并接受教育,后前往加拿大攻读第2个博士学位,并成为加拿大公民。


胜诉!因隐瞒在华工作被控“间谍罪”,华人教授胡安明终获无罪

图源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3年受邀加入美国田纳西大学任教,成为该校机械、航天与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副教授。


在被起诉前,他是纳米钎焊技术领域的专家,还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员。


2020年2月,他因涉嫌在申请NASA一个研究项目时隐瞒和中国大学的关系,而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逮捕,被指控犯有“电信欺诈罪”和“虚假陈述罪”。


当时在田纳西大学的牵线下,胡安明拿到NASA的11万元研究资助费,用来开发金属感测器的3D打印技术,以及采集火星样本回地球所需的涡轮涡轮发动机技术等。


根据检方指控,胡安明在田纳西大学参与研究的同时,还是北京工业大学雷射工程研究院人员,曾经参与由中国政府资助的项目,带领研究团队在中国拿到10多个专利。


胜诉!因隐瞒在华工作被控“间谍罪”,华人教授胡安明终获无罪

图源 USNEWS


检方拿出的证据是,2017年,胡安明给他在中国的学生写申请美国大学的推荐信时,明确表示自己是北京工业大学雷射工程研究院的讲座教授,旗下有纳米技术的研究团队。


依联邦法律,NASA不得资助由中国政府控制的大学或企业,因此胡安明的行为构成诈欺及虚假陈述,最高面临20年监禁。


但胡安明拒绝认罪,他表示自己并非故意隐瞒信息,在填写申请NASA经费表格时,之所以没有报告自己在中国的工作,是因为没有清楚了解到校方的要求。


当时申请表格要求列出超过1万美元的外部工作收入,胡安明认为在中国大学的工作只是一份暑期兼职


且年收入不到2000美元,这不符合披露门槛,也不属于利益冲突范畴,而且是NASA主动来寻求使用胡安明的技术。


胜诉!因隐瞒在华工作被控“间谍罪”,华人教授胡安明终获无罪

图源 华尔街日报


他的辩护律师甚至指出,联邦调查局在办案中有“诱导”之嫌。


用隐瞒和中国往来为借口,来打击美国大学研究人员,企图让美国大学畏于聘用外国出生的学者教授,以此来“取悦司法部”。


其实回溯整个事件,这个质疑很大程度上站得住脚。


FBI特工承认诬告


2018年11月,美国司法部启动了一项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旨在阻止商业机密和其他专利信息向中国发生转移,但重点却放在了针对亚裔特别是华裔研究人员的调查上。


胡安明,就是重点怀疑目标之一。


根据田纳西州媒体《诺克斯维尔新闻哨兵报》披露的庭审信息显示,一名FBI特工库吉姆 · 萨迪库承认,仅仅凭借一项“胡安明曾在北京工业大学授课20小时”的谷歌搜索翻译结果,就认定对方“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


胜诉!因隐瞒在华工作被控“间谍罪”,华人教授胡安明终获无罪

图源 网络


库吉姆曾亲自跑到胡安明的办公室进行对质,被对方一力否认。


于是,库吉姆为胡安明提供了另一条选择——利用前往北京兼职授课的机会,对中国开展间谍活动。


遭到胡安明严厉拒绝后,FBI对胡安明及其家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暗中跟踪和骚扰,包括监视他刚刚读大学的儿子,他本人也被列入禁飞名单。


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FBI还告诫田纳西大学,胡安明是“中国间谍”,这直接导致胡安明被解雇,名誉尽毁。


胡安明的辩护律师曾在庭审上盘问库吉姆,“你是否想在诺克斯维尔找到一个中国间谍?”


库吉姆承认了这种想法:“我的工作就是找间谍。”


另外在庭审期间,库吉姆的证词也漏洞百出。


他既不知道胡安明最后一次前往中国的时间,也不记得是谁告诉他说胡安明有可能是“中国间谍”。


在对胡安明展开调查3年后,FBI仍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胡安明的间谍身份,之后以欺诈等罪名起诉了胡安明。


引发社会关注后案件重审


由于胡安明是首位因“中国行动计划”遭起诉的亚裔科学家,案件一出备受关注。


2021年6月,陪审团未能就胡是否有罪达成一致意见,法官宣布此案审判无效,这意味着检方可能再次起诉,也可能随时撤诉。


胜诉!因隐瞒在华工作被控“间谍罪”,华人教授胡安明终获无罪

图源 美联社 2021年6月胡安明出席庭审


庭审结束的那天,胡安明返回家中,但他并未获真正的自由。


2020年2月被起诉后,他丢掉了大学教授的工作,处于居家监禁的状态超过两年之久。


平日除了看医生,他只被允许周日短暂外出,或者到其辩护律师家小聚。


他在接受BBC一次访问中表示,自己会继续为清白而战。


如果我重获自由,我会继续争取回我的工作,我希望重返我的研究。”


胜诉!因隐瞒在华工作被控“间谍罪”,华人教授胡安明终获无罪

图源 Knox News 庭审时法院外放置的“寻求公正判决”牌子


随着民众对该案件的关注与日俱增,加上数十名国会议员要求司法部,调查涉嫌对亚洲人进行种族定性的行为,今年7月30日,美国司法部决定重申胡安明案。


这场庭审整整持续了6天,最后在9月9日公布的52页无罪裁决书中,田纳西州联邦地区法院指出:


检方引用的一些证据,其中包括胡安明与田纳西大学方面的通讯记录,表明他实际上并没有试图隐瞒他在中国的工作情况。


检方也未能提供足够证据,来证明胡安明有意骗取NASA的研究资金,或者指控他帮助中国从事间谍活动,因此判定所有指控不成立。


判决结果一出,美国司法部发言人表示: “尊重法院的决定,尽管我们对结果感到失望。”


一些亚裔美国民权组织则支持判决结果,亚美公义促进会(AAJC)执行长杨重远(John Yang)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胡博士终于可以自由地回归生活并与家人团聚,但对胡博士及其家人的起诉和调查的伤痕是深而持久的。”


胜诉!因隐瞒在华工作被控“间谍罪”,华人教授胡安明终获无罪

图源 Knox Bartlett & French


“永远的外国人”


胡安明一案,不仅标志着川普政府2018年发起的“中国行动计划”的首仗即败,还折射出美国政府对中国学者的打压日盛。


远到郗小星案和陈霞芬案,近到陈刚案和胡安明案,这些当事人虽然最终被证明无辜,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遭到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华人教授和科学家被控间谍罪,关于“中国行动计划”是否存在族裔偏见,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声。


美国塞顿霍尔大学法学教授陆梅吉(Margaret K. Lewis)今年曾撰文分析,目前在美国,围绕"中国行动计划"主要有两大争议:是否对国家安全的过度强调,以及对种族偏见缺乏重视。


她指出,"中国行动计划"下的很多指控,大都涉及跟中国机构合作的未申报,而不是经济间谍活动。


诸多案件中,美国的知识产权并没有流失,反而被告与外国政府与机构的联系,往往被上升为国家安全层面的担忧。


借用打击经济间谍活动的名目,却针对华人科学家和学者展开大规模的调查,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可谓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歧视与污名化”。


而亚裔群体作为美国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仍被视为“永远的外国人”,也在此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田纳西州   田纳西   联邦调查局   吉姆   司法部   间谍   教授   辩护律师   亚裔   工作   美国   无罪   中国   证据   案件   华人   大学   胡安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