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两三事

如今社会,万事讲求效率和展现度,希望用最快的速度达到最好的效果,以求最大程度地体现教育成果。但是,对于孩子教育来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孩子应该在不断失败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反复尝试,通过循序渐进的进步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显然,这个过程对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而且应该是不可跳跃的,在这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中,若学校和家长多给鼓励,可以让孩子真实体验到失败、分析、改进和总结经验的全链条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孩子对待挫折和成功的能力。但现实通常确是我们的教育很难接受这样漫长的等待,各种评比和考核制度都只要结果,而似乎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

回想当我孩子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元旦快到了,老师布置了给小孩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内容就是亲手制作一些糖果作为幼儿园教室的节日装饰。这是第一次学校布置的家庭手工课,我当然极其重视,心里琢磨着怎样能让孩子尽可能多参与的情况下完成他自己的创作。对于一个5岁左右的小孩显然这个任务似乎颇具难度,在我一步步的引导下,我们决定用面粉做两颗糖果(因为孩子以前看我们包饺子,对揉面也很感兴趣),然后选一些漂亮的糖纸包上。于是,我和儿子说干就干,两个人一起揉面、搓糖果形状、选糖纸、包糖果。终于,在一顿操作猛如虎后,由儿子亲手制作的几颗DIY的糖果诞生了,但由于小孩的认知和动手能力有限,糖果的形状还是有些变形,我想这就是小孩作品应有的状态,也没有太在意更没有主动帮他完善。第二天,老师照旧在班级门口笑脸相迎,当我和儿子兴冲冲的将他的成果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看都没怎么看就放到了一边,随后儿子稍许失望的表情映入眼帘。我想,没事,可能是老师太忙了。显然,我想简单了,下午接孩子的时候,发现班级的展示墙上布满了各种光彩夺人的精美糖果(很显然这些根本不可能出自5岁孩童之手),而我孩子的自制糖果仍然被搁弃在一边,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节日的快乐在孩子稚嫩的脸上顿时荡然无存,顿时,我感到深深的自责,也许孩子当时只能体会到挫败感和对我的否定,显然我不能怪孩子,因为他现在还理解不了我的初衷;更不能怪老师,孩子还要继续接受他们的教育,他们也有他们的苦衷(从几个班级的展示墙上即可看出)。回到家中,老婆一脸鄙夷的说:“早跟你说了,是不是自己做无关紧要,关键要漂亮!”唉!一言难尽啊。为了不让自己孩子幼小心灵再次被伤害,权衡利弊,我不得走上了和其他家长一样的道路,尽力配合学校的展示需求了。但是,该让孩子自己去完成的过程还是尽力让他去完成,哪怕作品不那么完美,并及时给予他肯定。

校外培训班也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换成千方百计满足家长的期望值,孩子报名的美术班即可看出端倪。每堂课下来,没一名学生都可交出尚可的美术作品,似乎没有一个失败的,这显然不符合教育规律,何况是在短短的90分钟。作为科研工作者,本能的好奇心驱使我通过窗口的一条缝隙仔细观察了一堂课,原来每当小朋友碰到困难下不了笔之时,老师都会亲自代工,通常一幅画就是在师生合作下“顺利完成”,最后结束让家长进去共同见证自己孩子的作品。这样教育,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依赖心理,碰到困难更加不敢下笔。但是,培训班作为盈利机构,为了口碑和续费,给家长呈现成功显然比失败更加重要。回眼望去,多少爷爷奶奶矗立在教室中,他们会关心这些吗?显然脸上满意的笑容自有答案.......。

我想了想,似乎家庭的教育才是最靠谱的,任重而道远,与大家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培训班   糖纸   糖果   墙上   形状   班级   小孩   儿子   家长   过程   老师   孩子   家庭   学校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