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活泼好动”还是“多动症”?

提及多动症,许多家长的反应都是孩子精力旺盛一天动个不停,调皮又不听话。殊不知,活泼好动并不等于多动,多动症表现多样且难以辨别。

  难以识别的多动症

  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属于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在中国,儿童ADHD患病率为6.26%,约2300万儿童患者,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是多动症的三大主要症状。

  多动症的孩子经常表现出不分场合的、过分的喧闹和捣乱,不停地说话,经常坐立不安,手脚不停地拍打、扭动,情绪不稳定,易冲动,不分场合的发脾气,老师、家长根本控制不住。此外,还有一些多动症的孩子并不表现出多动或冲动的症状,而是表现出与发育水平不相符的注意缺陷,频繁走神,这种类型的多动症孩子在学龄前和低年级不易被发现。多动症常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但有60%~8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50.9%会持续到成年期,在我国,ADHD患者就诊率不足10%,而其中仅有1/3的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

 “多动症孩子的疾病识别和诊断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专科医生来判定。”多动症的诊断比较复杂,需要详细地询问病史,全面分析各方面信息,比如是否有核心症状、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及共患病等。

  警惕多动症的反弹

  70%以上的孩子经过治疗后,多动症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并逐渐融入正常的生活、学习。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小孩,医护人员的治疗是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照顾和关爱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疏于关心,多动症症状就可能反弹、加重。

  作为家长,在对待有多动症的孩子时,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足够的交流沟通。在和孩子交流时,可以尝试多聊聊孩子的兴趣爱好、想吃什么东西、生活学习中的趣事等,不要开口就“单刀直入”只问学习;二是给孩子安全感。对于一些非独生子女来说,父母的关心侧重点往往会更偏重年幼的孩子。殊不知,没把握好的侧重,会让年长的孩子认为这是“偏心”;三是给孩子自我认同感。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同学中可能不会那么受欢迎,得到来自同学的认同不多。因此,家长应对孩子的优点多鼓励,逐渐让孩子有自我认同感,从而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单刀直入   侧重点   病史   好动   症状   缺陷   场合   患者   活泼   认同感   障碍   学龄前   冲动   家长   自我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