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践行深度工作?


如何践行深度工作?


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有没有经常匆忙地赶场参加大会、小会?有没有不时回应在即时通讯工具中出现的未读消息或者接打电话?写了一半的邮件又不得不参与和同事的讨论?……你看起来非常忙碌,甚至有种自己很充实、很努力的感觉?但你的忙碌产生了多少价值?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脑力》一书的作者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尖锐地道破了信息时代的一个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浮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所谓的深度工作(Deep Work)就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如何践行深度工作?


践行深度工作需要越过良好的意图,在工作生活中建立一套习惯,使得进入并保持高度专注状态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下面介绍的策略可以帮助培养向深度工作模式转变的能力。

1.选择适合的深度工作节奏

根据工作环境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合的深度哲学。

① 禁欲主义哲学:通过把浮浅职责最小化,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把自己隔绝起来,长时间排除干扰。

例如,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关闭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只提供一个邮寄地址,由助理挑选出最重要的信件第一时间交给他,其他信件则每三个月左右集中处理一次。

② 双峰哲学: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深度工作时间和浮浅时间。

在深度时间里,双峰工作者会像禁欲主义者一样工作,追求高强度的专注。

而在浮浅时间里,不把专注作为首要目标。

这两块时间可以按周划分,例如每周4天做深度工作,余下的时间为开放时间。还可以按天划分,例如每天上午做深度工作,下午为开放时间,处理浮浅事物。

对于大部分上班族而言,这种方式更容易执行。

③ 节奏哲学:这种哲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日常习惯。

换言之,其目标是创造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要你投入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

链条法是节奏哲学深度工作日程安排的典型例子,具体做法是每天完成任务后在日历上划大红X,保持一段时间就会连成链条,然后努力让链条不断掉。

这种做法通过雷打不动的习惯来支持深度工作,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

④ 新闻记者哲学: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记者们经过训练可以随时转入到写作模式,因为他们的工作中经常要面对截稿期的催促。

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深度工作的新手。因为让头脑迅速从浮浅转入深度模式的能力需要进行刻意练习,不能一蹴而就。

2.借助习惯的力量

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图书馆,这样工作效果会更好。

提前规划好深度工作的安排,具体要做哪项任务,要有什么样的产出。比如,可以跟自己约定,2小时断网,专注于写文章,文章字数为3000字。

提前做好支持工作,确保大脑能在高水平下运转。例如,准备一杯热咖啡或者能让你保持能量的食物。

为了支持一项深度工作任务,也可以考虑采用大手笔策略,对周围日常环境做出巨大改变,辅以可观的精力或金钱投入,由此也提升了这项任务的外在重要性,进而降低大脑继续拖延的本能,并注入了激励和能量。

例如,J.K.罗琳在努力完成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部《死亡圣器》时,压力很大。但是她发现在家庭办公室中越来越难做到全神贯注了。

因此,她决定入住爱丁堡城堡附近的一家豪华酒店套房进行写作,每天付1000美元,与在充满干扰的家庭办公室中相比,控制心理能量开始并坚持这项工作要容易许多。

3.高效执行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一书中讲述了帮助各大公司成功实施高水平战略的四项原则,这四项原则也适用于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

① 聚焦最重要的目标。把关注点放到最重要的那个目标上,在深度工作时间里去追求少数几个雄心勃勃的成果。

② 关注引领性指标。衡量自己的成功程度有两类指标: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

我们通常制定的目标都是滞后性指标,比如“一年读10本书”。只有到了年底才知道这个目标是否实现。

引领性指标就像杠杆,可以帮我们推动行动。

对于深度工作而言,确定引领性指标非常容易:专注于极度重要目标上的深度工作时间。

③ 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记录每一天的深度工作时间。

④ 定期问责。每周回顾自己的计分板和工作成果,表现好的话进行庆贺,表现不好的话分析原因,并找到下周进行改进的方法。

4.享受安逸

研究表明,我们每天充分专注的时间只能维持4小时。此后,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就开始下降。因此,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要彻底屏蔽对工作的思考,给自己一段安逸时光,让大脑得到高质量的休息。

为什么要给自己这段安逸时光呢?原因有三点:

① 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无意识思维理论(Unconscious Thought Theory)指出,当你有意识的让大脑休息时,大脑的潜意识部分就开始接管并且提供有价值的洞察或者创造性的想法并巩固记忆。

② 专注力就像电池的能量一样,会不断被损耗。注意力复原(Attension Restoration Theory)理论发现休息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

③ 晚间安逸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5.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学生时代,爱好十分广泛,有拳击、摔跤、健身、舞蹈、阅读诗歌和自然学。他把自己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这些爱好中。

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此惨不忍睹。相反,在大一7门课程中,他有5门优秀。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4点半这8个小时,他预留出时间给班级课程和体育锻炼,余下的时间全部用于专注学习。

通过在这些时间内只攻读课业并以极大的强度攻读,他可以实现最高效的时间利用。

这个策略要求你在日常工作中,不时地像罗斯福一样发起冲锋。

特别要找出一项优先性很高的深度任务,估算出通常完成此任务需要的时间,然后设定一个硬性截止期限,但留出的时间远远少于估算时间。

每一次冲锋都是一个抵抗分心刺激的过程,实践越多,抵抗力也越强,专注度越高。

6.有成果的冥想

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比如走路、慢跑、淋浴),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

就像佛教的打坐,你的注意力可能会涣散或停滞,但你必须不断的把它重新集中到当前的问题上。

结束语

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学习黑客”,就要跨越自己的舒适区,刻意练习,培养深度工作能力,从而造就更加富有效率和意义的生活。正如《全神贯注》一书的作者加拉格尔所说,“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罗斯福   双峰   深度   浮浅   工作   安逸   专注   能量   大脑   哲学   习惯   指标   目标   能力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