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喜欢“数123”让孩子乖乖听话,越大越操心,自律需要方法

场景:

儿童游乐城里,一位妈妈催促了孩子好几次,要带孩子离开去别处,可孩子一直不愿意走。

“我数到3,你再不走我就走了。”

男孩的妈妈说着就做出要离开的样子,刚喊到2,小男孩就丢下手里的小铲子,哭着追了出来。

家长喜欢“数123”让孩子乖乖听话,越大越操心,自律需要方法

小男孩妈妈脸上露出了喜悦,帮孩子边穿衣服边说:“就这招对你管用。”然后便牵着孩子的手离开了。

上面的场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01.家长为什么喜欢“123”教育孩子

当遇到孩子磨蹭不听话时,很多家长都喜欢用“数123”这招对付孩子。之所以家长喜欢用这一招,主要是因为好用。

现在的家长大多是受过教育的人,也接受了尊重孩子,不打骂吼叫孩子等一些教育理念。

家长喜欢“数123”让孩子乖乖听话,越大越操心,自律需要方法


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比如孩子调皮,父母管教水平不够,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教育孩子,就让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无所适从:

如果不打不骂,孩子又不听;如果对孩子又打又骂,又违背了自己的教育理念,真的好矛盾啊。

而对孩子“数123”,可以不打不骂,不大声吼叫,只需通过一个简单的“命令”,循序渐进地逐渐抬高音量,稍微增加点情绪,就可以迫使孩子赶紧采取行动达成父母的期望。

这种立竿见影、达到快速管教的效果的方法,让一些父母屡试不爽,也就难怪他们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了。

家长喜欢“数123”让孩子乖乖听话,越大越操心,自律需要方法


但是立竿见影不见得就对孩子好。

02.孩子怕的不是数字,而是不服从的后果

“123”数字的威力没那么大,而是向孩子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妈妈已经没有耐心了;

你必须按照妈妈说的做,否则你会受到惩罚。

孩子感到恐惧:

如果妈妈把3个数数玩了我还不照着做,爸爸/妈妈一定会生气发火的;

会不喜欢我;

会不要我……

这些不服从命令的后果,会让孩子恐惧,迫使孩子迅速做出改变,这是孩子无奈妥协的结果。

家长喜欢“数123”让孩子乖乖听话,越大越操心,自律需要方法


03.对孩子“数123”教育的弊端

弊端一,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数123”是一种类似与批评打骂的权力控制,孩子是迫于父母的压力,为了避免惩罚,而不是认为自己该那样做。

所以面对下一次同样的情景,孩子依然会我行我素,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为什么要那样做。

弊端二,孩子很难意识到原则和边界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给孩子立太多规矩,但如果立了规矩,也一定要遵守。

但很多爸爸妈妈认为对孩子“数123”,是在给孩子机会,如果孩子不把握,让孩子接受相应的惩罚也无可厚非。这种看似开明又有规则的方式,实际上是在一点点地吞噬孩子的边界感和原则。


如前文所述,孩子都不知道为什么错,又怎么能形成自己的原则和边界呢?


如果妈妈只会用“123”逼孩子就范,时间久了就会在孩子头脑里形成一个惰性:

只要妈妈不喊123,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家长喜欢“数123”让孩子乖乖听话,越大越操心,自律需要方法


于是孩子遇事也不会考虑太多规则,对周围的环境会忽视,长久下去,孩子会很难学会自律,也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

04.父母可以利用好“数123”,把自律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我发现很多家长在数123时,往往带着着急、焦虑、愤怒或抓狂的负面情绪。

所以,我们在有的孩子眼里读出了恐惧,在有的孩子眼里读出了愤怒,在有的孩子眼里读出了叛逆。

其实,如果方法合适,利用好“数123”,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家长喜欢“数123”让孩子乖乖听话,越大越操心,自律需要方法


1.改变结局,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比如,孩子停留在某个地方不愿意离开,如果把“我数123,再不走我就走了”改为“我数123,你自己决定是跑到妈妈怀里还是妈妈过去抱你”,效果也有很大区别。

前者是如果你不做,你将承担什么后果,这意味着孩子只能被动接受,而后者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孩子。如果孩子做到了,可以给孩子一个鼓励,“宝宝可以管好自己,好样的。”

所以,只要家长改变一下,孩子将成为事件的决策者,不仅更愿意做,也能帮助孩子启动自己的内驱力。

2.用语言,交出主动权

在大人数数的时候,孩子会产生压迫感,可能会更加不知所措,这时候我们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家长喜欢“数123”让孩子乖乖听话,越大越操心,自律需要方法


比如,孩子赖床,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到时间了,我们该起床了,你数123,我们比赛看谁先穿好衣服。”

因为孩子自己数数,行动节点也会更可控,加上比赛,也更利于孩子进行积极的行动。

3.利用游戏,教给孩子听指令行动。

大家可能都玩过【木头人】这种令行禁止的游戏,就是前面的时间大家可以各种放飞自我,但听到【木头人】时,就必须定在那里。

这个游戏过程中,当父母数123时,就不再是不可违抗的命令了,而是孩子自由创造的时机,也能帮孩子体验“行动听指挥”的必须,逐渐提高了孩子的自律。

家长喜欢“数123”让孩子乖乖听话,越大越操心,自律需要方法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因此,很多教育方法不是不好,而是用错了。只要父母是基于对孩子的尊重,不是满足自己对孩子的控制欲,利用好”数123“,数着数着,也就把【自律】的行动指南教给了孩子。


高级育婴师,二孩职场妈妈,关注女性成长,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也欢迎您关注、留言、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家长   方法   喜欢   木头人   立竿见影   选择权   数数   主动权   弊端   边界   操心   教育孩子   听话   恐惧   父母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