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曾有这样一个片段:


在北大的课堂上,老师问学生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需要哪些基本素质?”


有些人回答是客观,有些人回答是博学。


最后有一名学生坚定地答道:


要做一名出色的记者,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人的思想、立场还有职业操守。


对于如此深刻透彻的答案,老师给予了高度赞许和肯定。


而事实上,此番话正是这位老师短暂的一生工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这位老师便是当时享有“新闻全才”之美誉的邵飘萍,他是赫赫有名的记者,是功勋卓著的报人,是力挽狂澜的斗士。


他用正直来捍卫公理,用担当来诠释信仰,用如椽巨笔写下一篇篇声讨反动势力暴行的檄文,展现了一名革命者的家国情怀。


虽然他最终没有逃出厄运,却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了无限的精彩。


邵飘萍: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笔作沙场之锋镝,豪气唤迷津


邵飘萍出生于一个贫儒家庭,深受为人正派的父亲影响,他也养成了刚正坦率的品质。


升入浙江高等学堂后,他接触到了维新思想,并开始为《申报》写地方通讯。


因为文笔出众,他毕业后被《申报》聘为驻京特派记者。


自然,在反动军阀的统治中心,及时收集相关新闻素材并非易事。


可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早已让他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加上他出手大方,又善言辞,不管是政府权贵,还是仆役百姓,他都能聊得来。


所以,他在新闻界的采访如鱼得水,总能又快又准地获取第一手消息。


邵飘萍: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1917年初,总统府和国务院的矛盾激化。


总理段祺瑞出走天津,想以此来胁迫总统府。如愿以偿后,他满心欢喜地返回北京。


邵飘萍得知这个消息,半夜赶往段氏府邸。他到了门口就掏出一沓钞票,告诉门卫,只要通报,就能拿走一半,会见成功的话,剩下一半也归他。门卫一听,立马照办。


不曾想,一向对记者尤为排斥的段祺瑞不仅接见了他,而且还和他聊了很长时间。


不得不说,邵飘萍的采访功夫确实了得。


他深谙人心,抓住了段祺瑞转败为胜又急于炫耀的心理,成功地完成了这次采访,摸清了府院之争的过程,还对未来时局有了相对准确的预判。


邵飘萍高超的采访技巧引得著名报人张季鸾大加赞叹,“飘萍每遇内政外交大事,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工。”


此外,在邵飘萍看来,新闻记者是“布衣之宰相,无冕之王”,本该为民众服务。


他还认为记者要有品性:


所谓品性者,乃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


他坚守着初心,将一股浩然之气和一片赤子之心诉诸于笔端,在两年时间里写了200多篇新闻报道。


而他的文章又兼具真实犀利和鞭辟入里的鲜明特点,很快就风靡全国,唤醒了民众反抗的意识,沉重打击了黑暗政权的统治。


邵飘萍: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明代于谦写过一句诗,“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便是面对险恶的世道,一个志向高远的人也要坚守正义。


作为一名记者,邵飘萍以笔为刀、以墨为锋、以字为刃,始终与黑恶势力做顽强的斗争。


邵飘萍: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身为报界之巨子, 铁肩担道义


担任驻京特派员期间,邵飘萍目睹了很多新闻稿受到外国通讯社牵制的情况,深感独立办报的必要性。


于是,他辞去了《申报》的职务,创办了《京报》,并同时强调办报的宗旨:


必从政治教育入手。树不拔之基,乃万年之计,治本之策。


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


《京报》着重报道和评述时局战事,抨击军阀统治,同时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也正是因为其内容能为人民疾苦奔走和为社会不公呐喊,报纸一经问世就广受欢迎,一度成为新闻界的“顶流”。


邵飘萍: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创刊伊始,邵飘萍还写下了“铁肩辣手”四个大字悬于编辑室正面的墙上。


这四个字出自明朝杨椒山的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对于“妙手”改为“辣手”,章太炎曾解释说,“今人谓从事刚严猛烈者为辣手,辣之言厉也。”


邵飘萍想以此来警示自己、勉励同事严守职业底线,守护新闻理想。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也是这么做的。


在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


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邵飘萍接连撰写数篇文章报告这一情况。


五四运动前夕,他还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极力呼吁学生们“救亡图存,奋起抗争”。


次日,运动爆发,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才拒签和约。


邵飘萍: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邵飘萍在自己的文章中说:


尽自己之天职,平社会之不平,苟见有强凌弱,众暴寡之行为,必毅然伸张人道,而为弱者吐不平之气,使豪暴之徒不敢逞其志,不能不屈服于舆论之制裁。


他言出必行,猛挥辣手尽天职,勇担道义平不平,巧用舆论做斗争。


一直以来,他都坚持用尖锐的笔调控诉政府的黑暗统治和权贵的霸蛮行为,切实地为社会底层人民疾呼,既激荡了士气,又鼓舞了人心。


连大将冯玉祥都由衷地赞叹道:“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


《京报》积极为革命斗争声援造势,燃起了青年们的英勇斗志。


为此,当局政府对他深恶痛绝。不久,他就以“扰乱京师治安”的罪名被通缉了。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再次逃亡日本。


第二年,邵飘萍回国,《京报》复刊,一如既往地揭露北洋政府贪残横暴的行为,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奔走呼号。


每一次爱国运动,他都会积极配合;每一次不公事件,他都会猛烈发声。


也正是因为长久地秉持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初衷,被人们称为“承载了中国报人光荣与梦想”的《京报》声望倾动一时,成为革命舆论的主要阵地。


作为一名报人,邵飘萍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以责任彰显了担当,因为他的铁肩担起了公平,他的辣手写出了真理。


邵飘萍: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命如废墟之星辰,光芒照大地


在风云诡谲的军阀时期,反映社会现实的文章不仅会赢得人们的关注,还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对军阀的统治极为不利。


邵飘萍因此多次受到军阀势力的恐吓,但一向嫉恶如仇的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屡屡秉笔直书,言辞激烈地揭露了他们的种种劣迹,指责他们是“国民公敌”,这令张作霖对其恨之入骨。


邵飘萍: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之后,他还策动了张作霖的心腹大将郭松龄倒戈。遗憾的是,张作霖联合日本关东军,郭松龄兵败被杀。


邵飘萍很快就将事实的真相公之于众,同时盛赞郭松龄的民族气节可嘉。


这样一来,张作霖等人在舆论上完全陷入被动。他彻底被激怒了,立即下令捕杀邵飘萍。


邵飘萍原本已经避居东交民巷,却被旧友、《大陆报》社长张翰举出卖。


军阀政府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了他。


事后,很多人为之求情,但张作霖决意已定,对任何人的请求都弃之不理。


1926年4月26日,天色未亮,邵飘萍被押至天桥刑场。


临刑前,他神情自若地向监刑官拱手说道:“诸位免送!”


说罢,他仰天大笑,镇定从容地走向行刑台,慷慨就义。


至此,40岁的邵飘萍走完了他曲折的一生。


邵飘萍: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邵飘萍人如其名,独自飘零,身似断了梗的浮萍。


作为一名革命斗士,他心无惧亦不避,多次浪荡入狱、逃亡异国,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


到最后,也应了他的话,“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他为新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苏轼有言: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但凡那些浩然正气的革命志士,总是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星辰。


邵飘萍就像是灿烂银河中的一颗星辰,燃烧出了生命的激情,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邵飘萍: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作家冯唐曾在杂文集《无所畏》里写道:“人生无所畏,方能有所为。”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一旦无畏,人生就会无限。


邵飘萍一生为报,以身殉道,用无畏的付出换来了有为的人生。


他是刚正不阿的记者,用如刀快笔,启迪民众于迷惘之中,唤起一批铮铮铁汉。


他是笃实求真的报人,借匕首投枪,澄清事实于混沌之中,赢得一席昭昭之地。


他是果敢坚毅的斗士,凭铁肩辣手,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扫出一片朗朗乾坤。


一篇篇针砭时弊的文章里,难掩他的英雄气魄和热血豪情。


虽然他只活了短短的40年,但他敢于揭露丑行,敢于批判暴政,以正义之道,行正义之举,做正义之人,实现了“新闻救国”的理想,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作者 | 卜一,漫游云水间,闲记红尘事。

图片 | 《觉醒年代》剧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北洋   京报   报人   辣手   军阀   新闻记者   日本   道义   斗士   星辰   舆论   正义   采访   记者   政府   精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