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训练日记—假装游戏、分享练习,大赛爸爸的建议里有干货

家庭训练日记

昨天半夜孩子有点发烧,吃完早饭,我就带他去看医生,我告诉他,“你发烧了,要去看医生。”到了诊所,儿科医生奶奶用听诊器,给他听一听,又让他张开嘴巴,他都挺配合,别人都说他乖。


家庭训练日记—假装游戏、分享练习,大赛爸爸的建议里有干货


回到家里,他和我一起玩假装游戏,学着医生奶奶的样子,拿来听诊器给小乌龟听一听说:“小乌龟你怎么了?”我说:“我生病了,你帮我看一看。”他说:“不要紧。”

吃完午饭,我带着他和姐姐一起去超市逛。他看到一个水瓢问我是什么。我告诉他后,他把水瓢放在头上说:“帽子,戴帽子。”我把它放在购物车里,他就在购物车假装舀水。

姐姐选了一盒薯片,他抢到手里说:“小朋友一起吃。”他一直抱着薯片,到家才要打开,我告诉他,我们洗完澡才能打开吃,他打开就倒了一点给自己吃。


大赛爸爸说

提前让宝宝知道接下来会做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他就不会有过激的反应。比如因为妈妈告诉宝宝发烧要去医院,所以他在看病时很配合,并得到了别人的夸赞,正强化会让宝宝延续这种良好表现。

虽然宝宝在看病中表现很好,但是他的心里也会有怕怕的感觉,所以回到家和小龟龟玩假装看病的游戏。高普尼克认为,假装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个游戏里,宝宝释放了恐惧心理,使情绪得到平复。妈妈的积极参与,可以使游戏更加多样化,比如妈妈还可以说:我发烧了,很难受啊。这时,宝宝会有不同的表现。


家庭训练日记—假装游戏、分享练习,大赛爸爸的建议里有干货


假装游戏还有很多好处,它促进想象力、学习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亲子关系亲密化,它是孩子对这个世界认知的过程和对孩子眼里世界的反馈。


我们建议:

1.分享,还要有行动。

孩子虽然说“小朋友一起吃”,但把薯片一直拿在手里,姐姐心里有多苦;回家后,孩子只给自己吃,姐姐的心都碎了。在这过程中,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和姐姐一起分享。比如说,有一次,孩子想玩姐姐的玩具,姐姐立即拿给孩子玩。这类的暖心故事会让孩子自愿和姐姐分享。

2.3岁以下孩子应较少进行分享练习

关于分享,我们建议3岁以下孩子不提倡进行分享练习,或者较少进行分享练习。因为3岁以下的孩子在逐步建立“物权”概念,他会慢慢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别人的,以及什么是真正的分享。“物权”概念建立的好,3岁以后的分享才能更自然,不会觉着是“被迫”分享,或者因为“讨好”而分享。

3.孩子父母及各位长辈不要对孩子进行分享“挑逗”

很多情况下,我们家长和一些长辈会问孩子,你的饼干给我吃一点吧?不管孩子给或者不给,长辈都哈哈大笑然后回应“我不吃,你自己吃吧”。其实这种情况出现的多了之后,孩子就会认为那就是“我”的,不管我给与不给,你们是不会吃的,你们吃了才是不正常的现象。而孩子慢慢就会形成一种概念,即“你不应该吃我的东西,你吃了是不对的”。所以为什么当有些孩子看起来确实在分享,但是分享了之后别人真的“享用”了他的美味之后,他却很不开心。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分享,他没有从中获取快乐。


家庭训练日记—假装游戏、分享练习,大赛爸爸的建议里有干货


4.坚持原则

妈妈在提出要求后,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更改,这样才有利于宝宝各种训练的开展。

这就需要妈妈提要求之前,先要考虑事件的可行性;如果不可行,直接不说。

可行的要求,一定要做到。比如洗澡之后才可以吃薯片,如果洗澡之前宝宝要吃,那么一定要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不能,让他知道这是底线,不能更改。



关注“大赛爸爸说”,

专注探讨儿童发育迟缓、

孤独症谱系障碍和家庭康复训练,

倾听您的困与惑,解除您的育儿焦虑,

私信“大赛爸爸说”,

为您答疑解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尼克   水瓢   爸爸   大赛   听诊器   干货   坚持原则   游戏   长辈   小朋友   姐姐   概念   东西   妈妈   宝宝   建议   孩子   家庭   日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