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端午,吃5样“吉祥饭”,插艾蒿,挂香包,祈福全家安康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也按照婆婆家的习俗,准备了一些吃的。对于我们来说,逢年过节,吃才能体现节日氛围,不仅要吃得美味,还要吃得有内涵,同时兼具应季而食的法则,当然,这和我从小事过得端午节是不一样的。婆婆说,端午节到了,无论吃什么,这5样“吉祥饭”必须要有,才能全家安康。

1、粽子。端午节必吃的食物就是粽子,无论身在何方,吃上一颗粽子,瞬间就能感觉到满满的节日氛围。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各地人们粽子的包法千差万别,现在主要材料基本都是糯米了,但粽叶不同,馅料的选择更是天差地别,但是无论哪一种,都是舌尖上的美味。

今日端午,吃5样“吉祥饭”,插艾蒿,挂香包,祈福全家安康

2、豆腐。婆婆说,端午节必须要吃豆腐,吃了豆腐才能全家福。想来应该是取“腐”与“福气”“福”谐音,讨个全家人都福气满满的吉利吧。另外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吃上一些也寓意着家人身体安康。豆腐的吃法很随意,婆婆喜欢小白菜炖豆腐或西红柿烧豆腐,我更喜欢做麻婆豆腐或家常豆腐。

今日端午,吃5样“吉祥饭”,插艾蒿,挂香包,祈福全家安康

3、鸡蛋。这点和我老家相同,端午节都有吃鸡蛋的习俗,吃法也很简单原始,水煮蛋,据说端午吃一颗鸡蛋,可以保佑小孩子平安健康,逢凶化吉。

今日端午,吃5样“吉祥饭”,插艾蒿,挂香包,祈福全家安康

4、苦瓜。端午正值盛夏,天气炎热,适合吃些“苦味”来消暑,增进食欲。苦瓜是我家夏季餐桌上的常客,清炒苦瓜、凉拌苦瓜、各种苦瓜汤我家都爱吃。苦瓜是一种君子菜,只苦自己任何与苦瓜配伍的菜,都不会沾染上一丝苦味儿。苦瓜虽苦,但是吃过之后,身体轻松不少,苦夏不苦,象征着苦尽甘来。

今日端午,吃5样“吉祥饭”,插艾蒿,挂香包,祈福全家安康

5、大蒜。婆婆家每年的端午节,都会蒸上几头大蒜,蒸熟、蒸软,蒸熟后的大蒜,失去了浓重的辛辣味,如果忽略仅留的淡淡的蒜味,口感与蒸百合很像。因为大蒜有解毒杀菌的功效,端午节吃上一头大蒜,寓意着一年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今日端午,吃5样“吉祥饭”,插艾蒿,挂香包,祈福全家安康

小时候在河北农村,每年的端午节,也是我们小孩子们盼望的节日。端午的前两天,妈妈就会趁着中午不出工的间隙,到邻村的坑里去擗苇叶,人家是不让外村人擗苇叶的,要做贼一样的偷着去,麻利的弄一点就跑,否则被抓住,虽不至于像某作家说的被追打,但一顿训斥、把苇叶扣下是免不了的 。

我们老家地里也不种江米,包粽子、蒸年糕、熬腊八粥都是用粘高粱米,有的年景,生产队还会种黍子,黍子和小米很像,有粘性,也比高粱米口感好一些。但在我的记忆力,只吃过两次黍子包的粽子,记忆里大多吃的都是高粱米的。

在端午节的头天早上,妈妈就泡上一盆的高粱米和红枣。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枣树,结的是那种很小的枣,每年妈妈都会晒一些,留着包粽子、蒸年糕、熬腊八粥用。不知为什么,那时的枣并不像现在的好,虫子特别多,捡的时候再仔细,也捡不干净,所以我不怎么喜欢吃粽子和年糕,这也是一个原因,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就会吃到虫子枣,然后还会看到枣核周围都是碎米一样的虫屎。但农村人不在乎,妈妈说,虫子是吃枣的,不脏,但我就是心里膈应,觉得吃到虫子恶心。

到晚上吃完饭,妈妈就开始包粽子,我也帮着包,取两三片苇叶,两端颠倒着排列好,折成一个小锥型,先放两颗枣,再放米,然后再两颗枣,抹平,把苇叶裹好,用马莲叶绑住,一个粽子就算是包好了。都包完,放到锅里,加足水,就可以点火煮了。粽子很费火,煮粽子要用劈柴等硬柴火,煮两个小时才可以。现在回想一下,尽管都是粘的,高粱米和江米的口感还是差很多,高粱米不好吃。

盼着过端午,还因为只有端午那天,妈妈才会给我们每人煮一个鸡蛋,这一个鸡蛋被我们宝贝似的装在衣兜里 一会儿拿出来看看,一会儿用手摸摸,就是舍不得吃,而且还要带到学校里和同学比,看,我有鸡蛋吃。

50年过去了,早已物是人非,现在一年四季,只要想吃,各种口味的粽子可以随便买着吃,火腿粽、排骨粽、咸肉粽、蜜枣粽、豆沙粽等甜的咸的应有尽有,粽子再也不是稀罕物。

5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可这50年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可真是天地之差别,庆幸,我赶上了好时代。端午,别忘了吃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安康   香包   端午   黍子   高粱米   艾蒿   江米   年糕   苦瓜   大蒜   粽子   端午节   虫子   婆婆   豆腐   全家   吉祥   鸡蛋   妈妈   今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