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婆遇良媳

婆婆与儿媳因无血缘关系,常有说是两张皮的感觉。现实社会通常是公婆处处让着儿媳,若有孙子、孙女那是全家的“上帝”,人人抬举,叫干什么必须得干什么,想吃什么必须得做什么,想要什么东西必须得买什么东西。儿媳孝敬公婆对99%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一件高档奢侈品,稀奇且少有。儿媳妇对公婆的孝敬完全出自对丈夫爱的延深,报答公婆对丈夫的生养之恩。同样的道理,丈夫孝敬岳父岳母更如此。夫妻间能将心比心,相忍为安,相敬如宾,遇事知进退,这样家庭才会成为和睦、和谐之家。然而一位婆婆深受封建思想影响,恏以老卖老,错误认为娶了儿妻就是天经地义该伺候自己。在思想深处存在根深蒂固的威严余毒,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儿媳孝敬公婆、伺候公婆是儿媳们的天职和使命,但是让封建社会“三纲五常”再死灰复燃就不得人心了。打儿媳不能还手,骂儿媳不能还口的时代早结束了。然而现实中就有这样一位老妪,丈夫早年去逝,她有一儿叫王飞,一女叫王红,儿媳妇叫赵彩。她非常霸道且不讲理,搓麻绳不转圈,是个地地道道的绞丝头,事不全者。动辄骂大街,儿媳稍有犟嘴尻娘日姐骂个没完。邻居再劝都狗改了吃屎,生点小气图死卖活,把非常善良的儿媳妇折腾得人不是人,鬼不是鬼。曾逼得儿媳两次上吊,三次喝农药。儿媳妇娘家来理论,她不上理说,人家说这,她扯那。儿媳妇娘家人说:“打盆说盆,打罐说罐。”她非扯陈谷子旧芝麻的事。儿媳妇几次闹离婚,丈夫和儿子跪下求情。由于矛盾不是起自丈夫,往往在众人劝说下,善良的赵彩总是忍气吞声。王飞批评妈妈也十分苛刻,批评之后好不过三五天,就又老鳖的房子——元屋。王飞有时被母亲气得头往墙上撞出鸡蛋大的血包。即使这样,她也最多好不过十天半月。对待生身母亲,儿子能有的办法也十分有限。打不能打,骂不能骂。分开家过,母亲拿锣在大街上边敲边吆喝儿子不孝顺。王飞唯一能做的就是宽慰妻子,让良妻看在一儿一女的面上,千万别跟母亲一样。其实,赵彩每次提出离婚经劝解后又不离的根本原因也是舍不得亲生儿女。况且,自己的儿女天真、活泼、可爱、懂事,学习也很优秀。儿子已上初中三年级了,女儿上小学六年级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对于婆婆的无理取闹,王飞也多次把老娘舅舅叫来劝说母亲,一次二次三次四次,舅舅后来再叫也不来了,没脸来了。王飞也多次把妹妹王环叫来劝母亲,王环每次来劝解不到半小时,被母亲骂得总是哭着走。一次王飞实在看不下去母亲的骂大街,连拉带推把母亲弄得嘴啃地,母亲一连骂他两天两夜。

赵彩不论婆婆怎样虐待她,十几年如一日,一日三餐给婆婆端饭。赵彩进入王家,只要她在家,婆婆没做过半次饭,没洗过一件衣。真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即使农忙季节,赵彩从地里回来又热又渴,婆婆连看一眼也不看。一次赵彩生病了,高烧三四十度,实在无力起床。婆婆照样不做饭。她到厨房把孙子叫去道:“你妈有病,做不成饭,咱们打几个鸡蛋,每人喝两个。我给说你打!”孙子不耐烦地说:“奶奶你坐屋里的沙发上等着,我把鸡蛋滚熟后给你老祖宗端去,您永远桌上请饭。”她脸一赤一红,才动手打了8个鸡蛋倒到锅里,然后便扬长而去,回屋又去看电视了。鸡蛋滚熟后,孙子不如事地把鸡蛋茶先给奶奶端去,给妈妈盛三个端到妈妈床前,又叫妹妹到厨房自已端,自已只盛一个加满水端到大街上去吃了。吃过饭儿子跑到诊所喊来大夫给妈妈看病,大夫一看妈妈得的是感冒,便让他跟着到诊所取了两天的药。儿子取药后迅速跑到家,让妈妈用鸡蛋水服下。赵彩看着懂事的儿子欣慰地笑了。

赵彩在王家这种煎熬的日子持续了一二十年。大儿子很争气考上大学,女儿也上高二了。婆婆得了重度中风偏瘫了?话唔唔啦啦说不成了。赵彩听不到咒骂了,她不计前嫌坚持每周给婆婆净一次身,浣洗一次被罩、床单。门前门后的人都让她把婆婆送她闺女家,让她闺女伺候去,赵彩总是笑着摇摇头。

婆婆骂不成人啦,但古怪的脾气半点也没下。噁,噁地指个不停,赵彩稍不理解,婆婆的一只好腿照样在床上抬起来“咚咚咚”摔。赵彩心里,反正你是病人,是丈夫的母亲,是孙子、孙女的奶奶,我不给你一般见识。婆婆患病半年后,浑身长满褥疮,王飞不在外出打工,守在家里伺候母亲,地里的庄稼活基本都落在赵彩一个人身上。再苦再累,她很快乐,一切为了儿子、女儿。有人评价她:“难得糊涂!”有人评价她:“宰相肚里能撑船!”再苦再累再气,她都不对外表白。守口如瓶是她一贯为人的原则。与谁家也不攀比,她相信一切都是命,都是上天注定的。

婆婆的性格哪能容得死不死,活不活的生活。开始绝食了,葡萄糖水也不喝了,儿子灌她,她吐儿子一脸,开始滴水不进了。赵彩跑到诊所叫来大夫给她打点滴,她用手把针头拔掉,把胶管放嘴里咬断。儿子从她嘴里拿胶管她猛地咬住儿子的小指,咬得顺手流血,人们常说的死很。王飞怎么拽她都不放口,气得王飞大吼道:“妈!您临死也不留点想头!”赵彩慌忙跑厨房拿来筷子,撬开妈妈的嘴。王飞疼得“娘啊!娘啊!”直喊。抽出手后,跑到诊所让大夫给包扎。赵彩也跟着跑来了,大夫先清洗了伤口,缝合数针后,又上了消炎药,然后用纱布、胶布包扎好。赵彩清了诊所的帐,夫妻一同回到家。到家后,儿子先到屋里去看母亲,惊愕道:“赵彩!快来!母亲没气了!”赵彩跑去一摸真死了。两口子慌忙把母亲抬到正屋,赵彩慌里慌张拿来脸盆,茶瓶,两口子脱掉母亲身上的衣服,给母亲净身,洗头洗脚,把母亲床上的旧床单换成新的,又取出自己的新被子盖在母亲身上。一切忙碌之后,赶紧给妹子打电话。王飞让妻子在家炸供,杀“刀头鸡″。自己骑上电子飞一般到老娘舅家去磕头。

妻子到左邻右舍嗑头让人来帮忙。炸供的炸供,杀鸡子的杀鸡子,满院人忙的不可开交。王环接到哥的电话和女婿忙着去寿衣店买寿衣寿帽寿鞋等。王飞从舅家回来迅速回点上香,摆上供。接着又赶紧给儿子、女儿打电话让他们上家赶。兄弟姐妹少又临时不在身边,母亲身边连个守灵的也没有。这些王飞和妻子都管不了,还得忙着买棺材,还得抓紧找厨师来做饭。两口子慌迷了,说过的话一会就不记得。天渐渐暗下来,逝者还裸着身上。

王飞一方面安排棺材,一方面安排桌凳锅碗瓢勺等带客的一套。妹子妹夫到了,不知道怎么给母亲穿寿衣。赶紧喊嫂子,嫂子还慌着去买烧纸没有应答。按当地规矩必须用烧纸盖住死者脸,一会儿匆匆回来了,又忘了买镜子和麻绳了。妹子减她几声,只顾忙也没听到。给女的穿寿衣男的一般不能到跟前,妹夫在院里转来转去,水牛掉井里——有力使不上。

赵彩回来后怪王环不会去找几个年老的,在这方面有经验的,给人家磕个头请人家来帮个忙。王环委屈道:“我哪知道这些?”赵彩说罢自己亲自又出发了,见两位婶子赶紧磕头,请到家帮忙。夜深人静了,可王飞家里却是另一番慌忙景象。两婶子喊上两个年轻胆大的妇女一同到屋里,由于死者死的时间长了浑身发硬,一婶子问:“嫂子老哪了?”赵彩指指里屋,“叫叫魂!”王环道:“娘出来吧!娘出来吧!”婶子道:“上三下四,先穿下身。”掂腿时硬的很,婶子道:“老龟孙活着作恶多端,死了落个凉尸,上天给的报应。孩子、闺女、儿媳、孙子、孙女一个也没得济,这就是恶报。”很多人听得发怵。由于凉尸时间长,穿衣服时咯吱咯吱响,据说这是对死者的不恭。王飞在外面反复告戒慢些,婶子说:“不这样穿不好,这是你妈自作自受的结果。人老一般屙金尿跟,你妈绝食几天恐怕这两样,一样也没有吧?”王飞点点头。婶子又说:“这龟孙临死也不给后人撇半点想头!丧事赖好办办就中。”王飞和赵彩齐声:“死不记仇,俺妈好呆也一辈子了,再坏也把儿子、闺女养活大了。”一群人哑口无言!

没了恶婆,赵彩有了出头之日。无论干啥没了负担。婆婆的丧事过后,王飞继续外出务工挣钱供应两个学生。家里的活闺女放学还能帮一些忙。儿子寒暑假回家,挑起家庭重担,粗心重活一点都不让妈妈干,在全村是少有的孝子。女儿则承担起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的活。邻居们开始羡慕赵彩起来,有人说是:“善有善报。”有人说是:“积阴德了。”

转眼十年过去了,大孙子已六岁了,王飞负责孙子上学的接送,女儿家有个二岁的姑娘活泼可爱,赵彩负责照看。不逢公公婆婆周年、“清明节”、“农历十月一”,王飞和赵彩一般不回老家。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工作在南京,并且居住在南京同一高档小区。相离很近,这家到那家步行不超过十分钟。

每当王飞一家回到村上,邻居家见到赵彩,不分翁妪皆说赵彩是好心得了好报,是苍天眷恋王飞、赵彩送给他一对好儿女。她们两口子听到赞扬声总是微笑着不作声,但内心确实美得难以言表,我们衷心希望和祝福天下所有好心人一生平安长寿!老有所敬,老有所爱,老有所得,老有所乐,老来幸福。让好心有好报成为至理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婶子   寿衣   孙子   儿媳妇   公婆   两口子   儿媳   闺女   诊所   婆婆   鸡蛋   丈夫   儿子   母亲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