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校共育”给家长添负担?别给忽视找借口,父母不能只养不管

幼儿园进入小学,对于孩子来说是全新的挑战,幼儿园的生活以玩乐为主,而小学教育则增加了很多学习内容,而且上学的时间也延长了,学校的管理也比幼儿园更为严格。

对于身心年龄还都比较小的孩子来说,适应小学生活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方面都会遇到问题,所以做好有效衔接是十分重要的。

“家园校共育”给家长添负担?别给忽视找借口,父母不能只养不管

幼小衔接提出家园校共育机制

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度过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这一指导意见针对幼小衔接工作提出了多项举措,旨在让孩子能够迅速适应小学教育。


“家园校共育”给家长添负担?别给忽视找借口,父母不能只养不管

在五项举措当中,有一点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那就是:幼儿园和小学要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

家园校顾名思义指的是家庭、幼儿园以及学校的联动,三方共同努力,让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过渡。

但是不少家长认为幼儿园和学校才是教育的主体,老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才是最为关键的,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能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

建立共育机制无疑是在给家长添负担,甚至会弱化幼儿园与学校的责任。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家园校共育”给家长添负担?别给忽视找借口,父母不能只养不管

▼“家园校共育”给家长添负担?父母不能只养不管

家园校共育并不是给家长添负担,而是引起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幼儿园、家庭以及学校缺一不可,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

父母不能只养不管,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父母有直接关系,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家园校共育”给家长添负担?别给忽视找借口,父母不能只养不管

幼小衔接不单单指的是教育内容上的衔接,还有孩子心理状态的衔接,当进入到全新的环境当中,孩子的心理会有起伏变化。

家长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所以只有家长能够帮助孩子稳定心理状态。

另外,学校以及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有效展开,也要依赖于家长的配合,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情况毫不知情,那么就是严重的教育失责,是对孩子发展的不负责,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家园校共育”给家长添负担?别给忽视找借口,父母不能只养不管

父母要明确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有的父母单纯地认为自己只要给予孩子衣食住行方面的保证即可,孩子的学习与教育可以完全交给老师。

这样的想法忽略了父母角色的多样性。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会扮演多种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责任,在幼小衔接方面,家长必须要对孩子做出引导与帮助,让孩子的身心状态都可以实现有效过渡

“家园校共育”给家长添负担?别给忽视找借口,父母不能只养不管

在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不能不闻不问,有的家长认为了解孩子的考试成绩就算是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长要关注过程,而不是仅关注结果,孩子在学习中的状态表现、日常言行举止都很重要,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与幼儿园老师、学校老师多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家园校共育”给家长添负担?别给忽视找借口,父母不能只养不管

▼家长在孩子教育中该扮演什么角色

孩子年龄小,所以看待人和事物的时候产生的想法都比较简单,也很容易被错误的想法所影响。

所以家长必须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孩子能够树立正确的认识,这对孩子三观的形成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家园校共育”给家长添负担?别给忽视找借口,父母不能只养不管

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要保持耐心,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保持温和的态度并不容易,孩子很容易犯错,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带着孩子一起分析行为的利弊,让孩子主动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家园校共育”给家长添负担?别给忽视找借口,父母不能只养不管

家长要做孩子的支持者,孩子进入到全新的环境中会感到紧张与害怕,当他们还没有结交新朋友的时候,家长是他们唯一可以信赖的人,所以家长要表现出对孩子的支持与保护。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现自己,让孩子多与其他人沟通,当孩子结交到新的朋友以后,他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就会增强。

“家园校共育”给家长添负担?别给忽视找借口,父母不能只养不管

家长还要做孩子的朋友,孩子都喜欢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家长应该耐心倾听。

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或者学校的时候,家长要每日询问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状况,家长的关心可以让孩子的适应性提升。

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总是端着架子,否则孩子就会与家长产生心理距离感,不愿意与家长沟通,能和孩子做朋友的家长更能展开有效教育。

“家园校共育”给家长添负担?别给忽视找借口,父母不能只养不管

总结: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参与,所以在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心与管理,让孩子能够顺利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负担   家长   父母   家园   幼小   幼儿园   借口   角色   状态   老师   孩子   环境   心理   小学   学校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