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闺女无脑追星,就像在怕白菜跑去拱猪......

作者:Big.D本文首发于果壳童学馆(guokr_kid)


8月26日晚,赵薇主演的多部影视作品被视频平台从演员表中“除名”,包括其代表作《还珠格格1》《还珠格格2》《情深深雨蒙蒙》等。


不到一小时后,微博有关赵薇的超话被关闭。

27日早上,有网友发现,继“小燕子”过后,“紫薇”林心如的工作室也悄悄注销。


今年以来,从郑爽到吴亦凡,无数明星艺人先后翻车,其中不乏“顶流”“实力派”。一轮又一轮针对娱乐圈德行与规范的整治,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关于“不理智追星”、“饭圈乱象”,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不少。


不分场合举着牌子喊“XXXX,我爱你”,为偶像刷榜买乳饮料扫码后倒进下水道,微博上为了维护自家偶像,跟人对喷到天昏地暗……


我怕闺女无脑追星,就像在怕白菜跑去拱猪......


现在的孩子接触互联网的年龄,距离三观成熟、人格独立还很远,很容易被资本打造出的虚幻表象带跑。


其实我一直在注意,引导孩子理性看待明星。


昨天跟我家的小学生讨论赵薇作品下架,她跟我说:只要贾玲不被下架就行。


平时她比较爱看的节目是《王牌对王牌》,有时也跟我一起看看脱口秀大会,追的动漫是《刺客伍六七》。


我常常在想,如何避免未来我家闺女无脑追星呢?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下,我对“不追星”的经验和思考,主要有两个方面:


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建设,这决定他是否能够理智看待“偶像”。


家长的引导,影响孩子会喜欢的偶像类型。


01

什么样的孩子,

更容易无脑追星呢?

如果把人生看做一次特殊的攀岩,需要不停地往上攀登,峭壁上有很多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抓手。


试想一下,如果有的人只能爬特定颜色、特定形状的抓手,而另外一部分人什么颜色、什么形状都可以用,会怎么样?


毫无疑问,前者更容易掉下来,而且爬得也更艰难。


我怕闺女无脑追星,就像在怕白菜跑去拱猪......

这就是我想说的,如果能够很早的教育孩子,让他们有很好的自信心,有各种各样的业余爱好,有很多值得自己骄傲和喜欢的事情,那么他就像在这场攀岩中,能够使用更多颜色和形状的抓手。

这样一来,他如果够不着某个把手,爬不了某个路径,他可以走另外一个路径。总之,会有很多的选择,出危险的可能性,也小很多。

但对于有的孩子来说,他可能从小,得到的关心不够,孩子自我评价低,自信差,也缺乏业余爱好,那么他没有太多选择,一旦抓住了一个抓手,他就会牢牢的抓住不放,以防自己掉下去。

很多无脑追星的孩子,都是这种情况。他似乎只有在那种比较狂热的群体里,在那种极端条件下,才能好像感觉到自己有了一些存在的价值,所以他就越来越离不开。如果这时候,家长再去教育,或者想强行把他拽出来,就非常困难了。


我怕闺女无脑追星,就像在怕白菜跑去拱猪......


因此,咱们做父母的,一定要从小尊重孩子,多跟他们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然后。同时多鼓励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做很多事情,建立充分的自信,对世界有足够开阔的认识。


只有这样,他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发现自己跟周围小伙伴不一样的时候,不去盲目地迎合和讨好。而这,恰恰能防止孩子在同学朋友的影响下去追星什么的。


02

如何引导,

才能防止孩子盲目追星呢?


那么,如何引导,才能避免孩子盲目追星呢?


首先 ,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家长自己,以身作则,不要盲目追偶像,平时也不要用“别人家的孩子”的夸赞语气,在孩子面前谈论明星。

同时,最好孩子带了解一下所谓“偶像养成”过程,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去更全面和辩证地去看待明星。

制造偶像,其实就是挑最美的角度来拍,挑最帅的高光时刻呈现给粉丝,让粉丝沉浸在梦幻中,以为这就是偶像的全部。


而实际上呢?这几年一茬茬新瓜吃下来,一次次翻车看下来,就会发现,很多偶像都是人设,都是刻意包装出来的,台上那个人跟台下那个人的差别,大到让人害怕。


我怕闺女无脑追星,就像在怕白菜跑去拱猪......


其次 ,社交媒体,要慎入,尤其是微博。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大家联系的方式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方便。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组织能力变得非常空间强大。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粉圈的操作,像什么联合起来打榜、打投控屏这些事情,非常能够激起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的少年儿童的认同感。这会让我们看到整个圈子弄得乌烟瘴气,而且到哪就能把哪儿搅和的乌烟瘴气。

所以这里建议家长们,虽然孩子以后玩社交媒体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至少别让他们过早地接触微博。


如果说微博刚刚开通的时候,还是一个百家争鸣,可以理性讨论的地方,到了现在,微博已经可以说是恶臭的八卦集散地和键盘侠角斗场了,不信你随便点开几个热搜看一下评论就知道了......

因此,在孩子具备基本的网络素养之前,尽量不要接触微博。


我怕闺女无脑追星,就像在怕白菜跑去拱猪......


最后 ,堵不如疏,帮孩子辨别什么才是好偶像。

偶像可以有,但是要优秀。我觉得还是那句话,堵不如疏,破不如立。

与其等到孩子有了一个所谓的偶像,再去解决这个问题,去强迫他不喜欢这个偶像,不如一开始,就跟孩子一起多聊聊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人,引导他开阔眼界,知道什么才是更值得追求的。

举个例子,我带孩子听音乐,一定是古典的也听,爵士的也听,流行的也听,摇滚的也听,金属的也听,布鲁斯也听等等。但是我会带着孩子先听最经典最感人的经典作品,之后我们再听一听新的音乐人的作品,一些所谓偶像的作品,看看好不好。


看剧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也看一些经典的老戏骨的片,也给孩子偶尔放两集所谓的偶像剧,看一看对比一下,这不就一目了然,对不对?


我怕闺女无脑追星,就像在怕白菜跑去拱猪......


对此,我觉得不必过多要求孩子,比如告诉他要多听这个,少听那个,以免引起孩子反感,要相信经典作品有足够的感染力就行。

此外,还可以经常给孩子看一些平凡的英雄,平凡的好人。


比如我就经常带孩子看一些见义勇为,互帮互助的报道,引导孩子认识到“即使是普通人,也能有光辉的一面,也会受到大家的喜爱称赞甚至崇拜,而这不是靠脸,是靠高尚的行为”。

最近,我还带着孩子一起看奥运直播,让孩子欣赏什么叫健美的人体,什么叫阳光的心态,什么叫永不服输的精神,让他认识到,这些东西真的是震撼人的,是非常美的。


这样一来,孩子对那些不太好的东西的抵抗力,就会更强一些。

总结一下就是,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内心状态,多跟孩子交流,帮助他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自我,然后同时帮助他培养很多的业余爱好和抓手。


当然,孩子大了,可能也会喜欢一些帅哥美女——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他只要是理性地喜欢而已,不是寻死觅活地追星,我觉得那目的就基本上达到了。


最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资本操纵媒体的时代,一定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




最后总结一下,其实妈妈平时要做的,就是关注和引导孩子所看的内容,带他们真正看点好东西。


我一直相信,人的审美阈值可以从低往高,不会从高往低。


孩子体验过有价值感的喜悦,就不会急于合群追星。


被经典工整、底蕴厚重的审美造物打动过,就不会轻易被粗暴的声光电、工业化人设刺激到。


认识过现实世界中那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和为人类、国家、社会做出真正贡献的人,就不会把所有精神信仰寄托在资本打造出的偶像身上。

我怕闺女无脑追星,就像在怕白菜跑去拱猪......


- E N D -


作者丨Big.D,创客奶爸,前果壳实验室负责人,“果壳童学馆”是果壳旗下的儿童教育公众号,这里有可信赖的育儿科学知识,随时随地的家庭STEAM教育。帮你成为具备未来视野的家长,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学会思考,培养属于未来的优秀人才。


注:文章出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还珠格格   拱猪   果壳   抓手   翻车   乌烟瘴气   经典作品   闺女   白菜   社交   形状   盲目   偶像   家长   孩子   媒体   明星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