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屡屡轻生”| 教会孩子这个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2020年,青少年学习焦虑、社交焦虑、抑郁情绪、情绪失控、亲子矛盾激化等问题的事件频发,引发了我们要怎么教育孩子的思考。

●2020年5月,西安一名9岁的小女孩,因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留下“妈妈,对不起,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的遗言字条后,从15楼跳下,自杀身亡。

●2020年9月,14岁男孩在教室里玩牌被请家长,当众挨了母亲两耳光。母亲离开后,他沉默了2分钟,猛然转身,从5楼一跃而下。

●2020年12月,四川泸州一名小学生男孩写下“我活的太累了,希望能多睡会。”的遗言字条后,选择了跳楼自杀。


未成年人“屡屡轻生”| 教会孩子这个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此类事件频发,不禁让人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是孩子内心脆弱,还是家长教而无方?一点点小事就能逼死孩子?未成年心理健康问题怎么破?


未成年人“屡屡轻生”| 教会孩子这个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成绩、学历、技能成了好工作和高薪水的标志。为此,所有家长铆足劲,“磨难铸才”提升孩子的成绩,“拔高”孩子全面发展,拼了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别人家的孩子”。


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现,无法达到自己、父母、老师设定的理性预期时,有些孩子心理行为上会出现紧张、担心、情绪不稳定、易怒易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等状况。


压力一步步逼近,一点小事都能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有的还没有考进大学,就跌落到抑郁和轻生的深渊,成为不良教育下的牺牲品。


未成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产生绝望想法的原因是长期的压力、稍微学业不如意,就会感到悲观,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产生被遗弃的恐惧想法和绝望情绪,从而走向一条不归路。


未成年人“屡屡轻生”| 教会孩子这个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作为家长,我们除了尽力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挖掘特长、帮助孩子寻找他的价值外,更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抗挫力培养要趁早,

避免养出“玻璃心”的孩子


看过一则新闻:有个女孩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长,成绩一直在学年名列前茅,上高中时,竞选班长落选,成绩也没有以前那么出类拔萃,孩子内心接受不了,索性不去学校,甚至绝食,后来休学一年,接受心理治疗。


我们逼着孩子奔跑,却忘记了学会“输得起”,比学会“如何赢”更重要。


心理学家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46%的儿童,不同程度的患有“玻璃心”。且家庭条件越好的孩子,越容易玻璃心。而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过分的宠爱溺爱,孩子变得只懂索取、享受、依赖是造成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玻璃心”的孩子,遇上一点小事不如意,就发脾气;一点小挫折,就萎靡不振;稍微一点批评,就瞬间崩溃;一点拒绝,就会有挫败感,就会“想不开”,做出偏激行为。


家长慕课坚信,一个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的孩子,未来很难扛得住事儿,也很难成大器。因此,抗挫力的培养要趁早,有良好心理弹性的孩子,才会不轻言放弃,成长过程才会更顺畅。


未成年人“屡屡轻生”| 教会孩子这个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善用心理治疗,

消减孩子的负面情绪


热播剧《小欢喜》中,来自官员家庭的孩子季杨杨,因父母忙于事业成为留守儿童。长期的缺少父母的爱和陪伴,祖辈过分宠爱,外加处于青春叛逆期,季杨杨叛逆不听话,生活和学习上自暴自弃。


当季杨杨在分班考试中,考了倒数第二,父母没有责怪儿子,而是转换思路,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最终,季杨杨的父母用智慧和爱,重新修复了亲子关系,同时给予儿子莫大的支持和鼓励。经过一年的历练,季杨杨高考逆袭,从学渣变成学霸,远赴慕尼黑学汽车专业。


未成年人“屡屡轻生”| 教会孩子这个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当孩子面对来自外界的竞争、压力、失败、挫折时,父母需要多一点理解和包容,少一点指责和包办。一个简单的拥抱和一句简单的安慰,就能让在外受委屈的孩子感觉无比幸福。


如果父母能善用心理治疗,了解孩子的真正心理需求,消减孩子的负面情绪,相信,一切学习焦虑、社交焦虑、抑郁情绪、情绪失控、亲子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别把孩子往死里逼,

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


热播剧《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是个文静乖巧、成绩优越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典型“操控型父母”的齐妈妈并不满足。


齐明月和妈妈一起买衣服,妈妈一边嫌弃齐明月没主见,一边否定孩子的所有选择;


齐明月和妈妈一起请同学吃饭,齐明月鼓起勇气点个菜,也遭到妈妈的反对;


齐明月想当记者,妈妈却想让她当公务员,逼她考政法大学......


在妈妈的高压下,令齐明月“逆反心理”越来越强,为了摆脱母亲的控制,她甚至不惜在高考的时候少涂一张答题卡。哪怕上一个糟糕的学校,被人嘲笑,也不要接受母亲的控制。


未成年人“屡屡轻生”| 教会孩子这个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很多悲剧的发生,其实不是因为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因为他们太爱孩子了。打着“为你好”的幌子按照自己意愿,把自己的高期待加到孩子身上,往死里逼孩子成长,最终让孩子害怕、疏离。


未成年人“屡屡轻生”| 教会孩子这个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家长应该拿什么来拯救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家长慕课支招:

1.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支持、接纳孩子的脆弱、无助、不优秀;


2.和孩子一起去探讨坏情绪背后的原因,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


3.通过关注、支持、理解、倾听、爱,帮助孩子克服负面情绪,


4.帮助孩子认清和构建自己的能力边界,帮助孩子收获自信力、独自解决问题能力。


5.让孩子有机会感受失败、教训、挫折,并把这些看成试错、经验、成长,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未成年人“屡屡轻生”| 教会孩子这个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家长慕课寄语


有机会经历挫折的磨炼,会让孩子变得更有韧劲,会让孩遇到困难更愿意找方法,用积极的心态把挫折看成学习机会,而不是情绪焦虑和抱怨不停。


同时,在家庭中,如果孩子感受到被爱包围长大,孩子就会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陪伴在身边,都可以从父母那里获取的依赖、倾诉、信任,这将赋予孩子直面风雨的勇气和力量。


愿每一个父母

不只教会孩子如何赢,也教会孩子输得起

愿每一个孩子

都能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未成年人“屡屡轻生”| 教会孩子这个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齐明   孩子   心理治疗   未成年人   心理健康   焦虑   负面   教会   挫折   情绪   家长   父母   母亲   成绩   压力   能力   妈妈   玻璃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